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292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47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1175篇
海洋学   32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西部资源》2012,(1):12
近日,由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承担设计方案、勘查施工、报告编制等全套地质技术服务工作的内蒙古自治区东胜煤田公尼召勘查区探获煤田资源量达56亿吨。省煤田地质局第一勘探队受托承担全套地质技术服务,项目总投资5300多万元,历时两年共完成1:5万地质填图及水工环地质调查362.37  相似文献   
982.
从当前实施的1:25万填图技术应用方面展开论述,从地形图资料底图数字化、PRB字典库的建立、野外PRB过程,室内PRB整理到野外原始数据库建库、实际材料数字图、地质编稿数字图的形成到最终成果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库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983.
The removal of Cd, Cu, Ni and Zn from dilute mine water by using several geological materials including pure limestone, sand, carbonaceous limestone and brecciated limestone was performed on a laboratory scal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o add geological materials in combination with sodium carbonate injection would notably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heavy metal removal to varying degrees. Pure limestone was found the best one among the four materials mentioned above for removing heavy metals from mine water.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pure limestone when it is ground as fine as 30–60 meshes are 58.6% for Cd, 100% for Cu, 47.8% for Ni, and 36.8% for Zn at 20°C. The optimum pH is about 8.9 to 9.1. The mechanism of higher effective removal, perhaps, is primarily due to co-precipitation under the control of calcite-related pH value. According to this research, Na2CO3 injection manners, including slug dosing and drip-wise, seemed to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efficiency of heavy metal removal.  相似文献   
984.
数字地质填图技术从根本上突破了传统的工作模式,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实现了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地质图成图、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全过程数字化.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工作者的计算机运用水平和熟练程度有限及数字填图系统的不完善性,在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借助传统的方法对其进行补充.对在运用数字填图系统及野外数据采集器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提出了一些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5.
中国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卅年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是一项科学研究研究与大规模调查密切结合的大科学计划。在20世纪70年代为计划的提出进行了许多预研究。1978年项目得到国家地质总局的批准。批准后正式展开之前进行了五年的技术准备。包括拟定工作方法规范、举办培训班、研制多元素多方法分析系统、制备水系沉积物土壤及岩石标准样, 拟定分析质量监控方案及对各种特殊景观地区野外工作方法进行研究。这项计划至今已进行了30年, 覆盖了全国700余万平方公里的面积。根据这项计划提供的地球化学异常的线索找到了数百个新矿床, 特别是金矿。所取得的海量数据还对基础地质研究、环境、生态及农业的研究提供新的依据。并为国内外地球化学填图的思路与方法技术作出了极大贡献, 使中国的地球化学填图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  相似文献   
986.
新疆恰尔墩巴斯希铁-铜-金矿矿床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朱永峰 《矿床地质》2010,29(2):229-242
新疆恰尔墩巴斯希铁-铜-金矿床中磁铁矿化和铜矿化与中基性侵入岩体密切相关。磁铁矿化在辉长岩体与中基性火山岩的内外接触带发育,由内带的磁铁矿+透辉石组合变化到外带的磁铁矿+石英+钙铁榴石+方解石组合。辉长岩和闪长岩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为3.19~7.8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具岛弧岩浆岩特征。辉长岩氧逸度较高,明显富钾。铜矿化主要集中于闪长岩体的外接触带,大部分铜矿化充填在热液角砾岩中。可划分出4个铜矿化阶段:①钠长石-石英阶段;②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绢云母-石英阶段;③黄铜矿-黄铁矿-绿帘石-葡萄石阶段;④闪锌矿-方铅矿-石英-方解石阶段。自然金主要出现在糜棱岩化之后的黄铁矿-石英脉中。  相似文献   
987.
镜质体反射率Ro是构造挤压作用对砂砾岩储集体产生热效应的重要反映,颗粒填集密度则是二者关系的具体体现。通过对准噶尔南缘白垩系—古近系样品镜质体反射率Ro的分析,结合白垩系—新近系霍001井等14口井76块样品统计颗粒填集密度分布规律与储层微观镜下研究,认为构造挤压作用对砂砾岩储集性的影响具有如下演化特征:白垩纪Ro值具有东部高、中西部低的特点,颗粒填集密度平面分布规律与其相近,表明位于前陆冲断带东部呼图壁地区储集层受构造侧向挤压影响较为强烈,西段的西湖—独山子地区储集层受构造影响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博格达山隆升造成了这一结果。古近纪镜质体反射率Ro与颗粒填集密度展布与白垩纪显著不同,具有由冲断带中远端(第二、三排构造)安集海—玛纳斯—吐谷鲁背斜区向冲断带近端(第一排构造)与前渊带南北两方向降低趋势,表明古近纪储集层受构造侧向挤压影响弱,转变为主要受地层埋藏热效应影响。由于中新世以来的北天山强烈隆升,颗粒填集密度与古地温展布特点反映了储集层由古近纪主要受埋藏热效应影响,转变为受构造侧向挤压的影响。白垩系砂砾岩孔隙度与镜质体反射率Ro、颗粒填集密度呈明显负相关关系,也与成岩作用强度呈负相关关系;古近系镜质体反射率Ro、颗粒填集密度与砂砾岩孔隙度呈正相关关系,由此预测了准噶尔南缘较有利储层的分布。  相似文献   
988.
彭桂湘 《探矿工程》2010,37(7):28-31
通过对一起地热深水井常见事故类型:填砾或投放止水泥球、固井石子发生的蓬堵事故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正冲、反吸排渣处理蓬堵事故的工艺及预防措施。并简要介绍了处理该类事故所需的机具及工艺。  相似文献   
989.
大连临海区域地貌为冲海积阶地,后经人工回填,地质水文条件复杂,既有天然沉积的土层和岩石,又有人工回填的透水性很强的杂填土。其地下水位受海水影响,下部为卵砾石及强风化基岩,基岩面起伏较大。地铁车站超大深基坑开挖采用桩基围护结构加止水帷幕,坑内深井井点方式降水。通过两次试桩及工艺参数优化,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90.
刘丽  刘福魁  蔡青  马瑜宏 《测绘通报》2012,(Z1):507-508,513
数字填图技术,基于3S技术实现了区域地质调查的全程数字化。利用RGMap软件的后期数据库建设标志着我国地质调查信息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本文以1∶25万日照幅数据库为例,在建库流程、数据存储、属性继承及拓朴关系等几方面进行论述,突出数字填图的先进性、扩展性。该成果实用性高,对今后的地质信息化建设提供建设依据,对基础地质信息的空间分析和应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