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3篇
  免费   1767篇
  国内免费   3952篇
测绘学   61篇
大气科学   73篇
地球物理   653篇
地质学   8805篇
海洋学   20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31篇
自然地理   105篇
  2024年   107篇
  2023年   316篇
  2022年   388篇
  2021年   455篇
  2020年   405篇
  2019年   564篇
  2018年   465篇
  2017年   429篇
  2016年   465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618篇
  2013年   509篇
  2012年   603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07篇
  2009年   336篇
  2008年   262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62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125篇
  1999年   152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96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91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5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992.
993.
994.
995.
利用1∶20万区域重力资料,结合航磁,电磁测深、遥感、天然地震等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根据断裂的地质、地球物理标志,在华北地台南缘发现并确定了控制火山喷发的裂隙—中心式古火山通道,即隐伏的北西西向的上戈—铁炉坪—付店超壳断裂带。该断裂属华北地台南缘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近东西向的地缝合线。研究认为:该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不仅是重要的长期多次活动的控岩、导矿和容矿构造,而且也为矿床的多次改造、叠加和再富集提供了热源。它的发现,对重新认识豫西地区大地构造的演化特征,建立新的成矿模式,拓宽该区的找矿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李兰青 《湖南地质》1998,17(1):63-66
锚喷技术在高层建筑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①APPLICATIONOFANCHORSPRAYTECHNOLOGYTOSUPPORTINGOFDEEPBASICPITOFHIGHBUILDING李兰青LiLangqing深圳市建材工业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深圳5...  相似文献   
997.
扬子陆块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史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选择以扬子西缘元谋杂岩中一套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等综合研究,为认识和理解扬子西缘晚中元古代地质演化提供支撑。两件元谋二长花岗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086±10 Ma(MSWD=1.4,n=50)和1099±10 Ma(MSWD=1.8,n=58)。所有样品具有高硅(SiO2为69.44%~73.98%)、富碱(Na2O+K2O为6.11%~7.72%)、贫钙(CaO为0.39%~1.46%)、贫镁(MgO为0.52%~0.76%)、低钛(TiO2为0.30%~0.59%)的特点,同时表现出强过铝质(A/CNK=1.19~1.35)及中钾钙碱性–钾玄岩系列特征。它们具有高的稀土元素总量(∑REE=211.60×10-6~349.01×10-6),呈现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La/Yb)N=4.32~7.36);富集Rb、U、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Zr、Th、Hf等,亏损Nb、Ta、Ba等元素,并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46~0.59),锆石饱和温度介于827~912℃之间,展示了A型花岗岩的属性。这些二长花岗岩可能是通过中上地壳的中酸性火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它们最可能形成于弧后的伸展环境,综合扬子陆块周缘晚中元古代的岩浆记录,元谋杂岩中1.09 Ga二长花岗岩的形成应与扬子陆块开始参与Rodinia超大陆聚合有关。  相似文献   
998.
【研究目的】黔中开阳地区清水江组是新元古代在扬子地块边缘形成的一套浅变质陆源碎屑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本文通过对陆源碎屑岩沉积特征和火山碎屑岩年代学的研究,旨在准确厘定其沉积时限、物源及其古地理格局。【研究方法】本次在详实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采用LA-ICP-MS分析方法对其顶部沉凝灰岩碎屑锆石进行U-Pb年龄测定,并进行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结果】测得锆石U-Pb年龄主要分为两组,即古元古代2488~1821 Ma和新元古代838~779 Ma,最小年龄组的加权平均值为(802±24)Ma,火山碎屑含量的统计结果显示该时期的岩浆活动存在明显的幕式分布特征和周期性;区域地层对比结果显示黔中开阳地区出露的清水江组与铜仁江口、印江地区所出露的相似,可能相当于黔东南地区清水江组的底部。【结论】黔中地区清水江组最晚的沉积时限为800 Ma左右,物源主要来自扬子陆块西缘的川滇黔地区,其丰富的火山碎屑可能来自新元古代中期超大陆裂解过程中构造-岩浆活动的第二幕至第三幕,并在随后的雪峰运动中发生海陆转换,形成了南高北低、呈北东向延伸的古陆,奠定了新元古代中期南华纪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999.
那更银矿床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矿区出露大量斜长花岗岩,这些岩石的成因和构造背景能为揭示该地区构造演化过程提供新的证据。对出露于矿区中部的斜长花岗岩开展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等研究。结果表明,那更斜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25.1±4.6) Ma,形成于中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那更斜长花岗岩的w(SiO2)为71.16%~71.32%,w(K2O)/w(Na2O)值为0.29~0.35,且铝饱和指数A/CNK(1.09~1.30)显示出过铝质的特征,里特曼指数(δ)介于1.33和1.48之间,说明那更斜长花岗岩属于钙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岩。稀土总量ΣREE为54.12×10-6~55.90×10-6,且具有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点;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那更斜长花岗岩具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不相容元素(如U)相对富集的特征。那更斜长花岗岩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已有的关于东昆仑构造演化的研究资料指示它们...  相似文献   
1000.
云开地区是华南古老基底出露的关键地带,记录了华南多期次复杂的地壳再造过程.庞西垌地区位于云开地块的南西缘,区内出露古老基底残片的云开群石英云母片岩.本研究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岩石学和年代学分析,获得该地区花岗片麻岩、片麻状花岗岩和块状黑云母花岗岩高精度锆石U-Pb年龄分别为~450 Ma、~440 Ma和~105 Ma,指示该区经历了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幕式岩浆作用.其中,早古生代花岗质岩石中存在多组锆石年龄(~470 Ma、~450~430 Ma和~390 Ma),暗示其经历了长期、多幕次的岩浆过程.此外,在锆石边部还获得了228~219 Ma(低Th/U=0.01~0.03)和101~99 Ma (高Th/U=0.30~0.78)的年龄组,是成岩后印支期变质流体和燕山期岩浆流体的改造印迹.研究区燕山期花岗岩(~770°C)较加里东期(~740~720°C)具有更高的锆石饱和温度,可能是由于地壳经过多次熔融后易熔组分消耗、成熟度较高,发生部分熔融所需的温度更高.它们的年龄谱图与华南古老基底一致,且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是缺乏幔源物质加入的古老地壳重熔改造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年代学和地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