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5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95篇
地质学   1073篇
海洋学   163篇
综合类   63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成矿过程中的有机质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滇中砂岩铜矿床宏观地质特征和微观分析数据,本文探讨了有机质参与成矿过程的事实及其在成岩成矿各阶段中的作用。在矿源层形成中,有机质以物理吸附为主;在成岩成矿作用过程中,以硫酸盐还原细菌还原作用和有机质分解产生的H2S等为特征;而在改造成矿作用过程中,则主要表现为残存的有机质热降解产生的CH4等还原性气体对SO4=的还原作用。  相似文献   
92.
在岩溶及其伴生的成矿作用发生的同时,来自溶解岩石中被分离出的有机质、地表水携带的陆生植物及由含矿卤水自深部或它地搬运的有机化合物与其它岩溶液填物一起沉积于岩溶洞穴中.根据它们的不同来源及受到岩溶成矿的影响程度,可区别出改造型、继承型、搬迁型、原生型有机质.由于有机质的热稳定性低,因此能较好地反映岩溶的性质、演变过程及其中成矿的特点.研究岩溶型铅锌矿床中有机质的类型、变化、分布规律,有助于矿床成因研究,指导找矿.  相似文献   
93.
黑色页岩中铂族元素与有机质的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4.
太平洋西部深海沉积物中有机质、氮、磷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鲍根德 《沉积学报》1987,5(1):114-124
本文通过对太平洋西部(南纬2°-8°,东径170°-173°20')水深在3800-5200米7个站位柱状样中有机质、氮、磷的含量分析,并与沉积物中粒度、微古、底栖生物、矿物资料的对比研究,指出了太平洋西部深海沉积物中有机质、氮、磷的分布规律,控制因素及地球化学特征。资料研究表明:有机质、氮主要来自海水的化学作用及生物作用的沉淀物,而磷同时又有火山喷发时颗粒无机磷的加入;有机质、氮的含量分布与沉积物类型密切有关,在某种程度上,对太平洋西部的沉积环境起了标志作用。  相似文献   
95.
论晋北石炭二叠系紫色高岭石粘土的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晋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中与四号及九号煤伴生的含有机质的软质耐火粘土,即高岭石粘上,俗称紫矸或紫木节。对紫矸的成因过去有两种看法:(1)原生沉积的;(2)后期风化残积“由煤变来的”。笔者认为除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外,还与成岩后生作用中有机酸的淋滤和高岭石的重结晶、有序化等有关,尤其是后期风化表生作用使有机质氧化淋滤去SiO_2形成一水软铝石、褪色、溶蚀多孔、质地疏松,形成今日所见紫色高岭石粘土。  相似文献   
96.
陆相原油的镍卟咻含量取决于有机质类型和成油环境。咸水盆地含量高,淡水盆地含量低。镍卟咻形成于烃类大量形成阶段之前。干酪根热降解作用不重新产生镍卟咻。随着埋藏深度增加,有机质和原油热演化程度的升高,镍卟咻含量随之降低,构型由DPEP向ETIO转化。故可作为讨论油源对比和热演化阶段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97.
准噶尔芦草沟组与黄山街组的古气候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绍祖  屈迅  李强 《新疆地质》2002,20(3):183-186
准噶尔中二叠统芦草沟组无论是从岩性还是所含古生物,均表明形成于持续炎热的气候条件之下,当时由于准噶尔古板块与塔里木古板块的拼合造山,造成准噶尔周缘火山强烈喷发和自欧洲东移的干旱炎热气流对准噶尔均有明显的影响。上三叠统黄山街组形成时干旱气候缓解,降水量增加,该组沉积物反映出温暖的亚热带气候特征。因此,从成油的古气候条件来说,芦草沟组要优于黄山街组。  相似文献   
98.
我国水平地带性土壤中有机质的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王秀红 《地理科学》2001,21(1):19-23
主要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成果,对我国水平地带性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和胡敏酸与富里酸比值的空间变化特征进行了概括,进而探讨了在不同自然和人因素影响下,土壤有机质的累积状况与稳定性特征。  相似文献   
99.
青藏高原腹地半混合型湖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现青藏高原腹地的兹格塘错湖(海拔4560 m)是一个半混合型湖泊. 分析表明, 湖盆地形的屏障因素是导致半混合现象的主要原因, 淡水入流的作用次之. 作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拔最高的半混合型湖泊, 兹格塘错湖对世界湖泊系统分类研究具有一定意义, 同时为开展湖泊现代过程及纹泥应用研究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00.
重点报道了藏北双湖地区中侏罗统海相油页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首次在该层位油页岩中检出丰富的正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及甾类化合物。正烷烃图谱呈单峰形,nC15nC16nC17为主峰碳,轻烃组份占有绝对优势,OEP值 0.93~ 1.0 1,无明显的奇偶碳数优势分布;Pr/Ph值为 0.77~ 1.5 9,在剖面序列中呈波动分布,显示弱植烷优势或姥鲛烷优势;藿烷以C30 占优势,萜烷相对丰度五环三萜烷 >三环萜烷 >四环萜烷;规则甾烷∑ (C27+C28) >∑C29,∑C27/∑C29值为 0.79~ 1.2 0,在剖面序列中下部C27甾烷略占优势,上部C29甾烷略占优势,重排甾烷C27/规则甾烷C27值为 0.5 1~ 3.6 3,在剖面序列中具有显著的波动性,同时检出了少量孕甾烷和 4-甲基甾烷。有机质母质构成中,既有丰富的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可能还有一定比例陆生高等植物输入混合的特点。油页岩处于成熟阶段,整个油页岩剖面序列具有一致的热演化程度。剖面中部油页岩具有极高的原始生产力,氧化-还原条件也是控制油页岩TOC和沥青“A”含量在剖面垂向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