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333篇
测绘学   107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157篇
地质学   1209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81.
对广东省南部花岗岩广泛发育地区的两个花岗岩风化剖面进行部分主量元素和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研究表明:研究区成土过程是Na、Mg、K、Ca持续风化淋失的过程,且风化程度较高,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元素与主量元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研究区两土壤剖面的淋溶作用较强,淋溶层深达200 cm,淀积层深度为100~300 cm.在淀积层内,随着Ca、K、Na、Mg等主量元素的新生矿物沉淀,As、Cd、Pb、Zn、Ni等元素也相对富集,是广东地区深层土壤As、Pb等元素含量高于表层土壤的可能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882.
滇西北甭哥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与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透岩浆流体成矿理论和地幔流体交代引发壳幔混染叠加成矿的机理,为“小岩体成大矿”这一事实提供了理论依据.滇西北甭哥碱性杂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受到强烈的深部流体作用,且成矿物质并非岩浆本身所携带,相应引发矿质富集的流体作用与岩浆作用分属不同的体系,初步推测甭哥金矿成矿受制于透岩浆流体与壳幔混染叠加这一深部流体作用过程.其机制可以理解为含矿地幔流体与岩浆互不混溶并同步运移,伴随岩浆结晶成岩而交代岩体成矿,或在一定条件下与岩体分离,运移至物理化学边界层等有利部位聚集成矿,在此过程中,含矿地幔流体也可沿途交代、活化围岩,导致壳幔混染叠加使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基于此,该岩体具有良好的深部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883.
王熙  王明镇 《地球学报》2013,34(3):318-324
在皖北新元古界四十里长山组下部粉砂岩层中, 发育有一个软沉积物液化变形-塌落叠合构造。观测剖面共分为三部分: 下部为啸积砾岩未变形层, 中部为液化均一层、球枕状层和塌落叠合层, 上部为震积不整合面, 不整合面之上为啸积砾岩未变形层。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地震-海啸震积岩序列。中部的液化均一层、球枕状层和塌落叠合层是震积事件的主旋回层。对剖面特征及成因机理研究分析后发现, 该剖面位于浅海陆棚边缘斜坡相带。在古地震多旋回脉动震颤作用下, 经液化均一变形, 负载体下沉滑覆及盖层塌落多重叠合, 最终形成具有软沉积物变形特征的叠合构造。四十里长山组沉积期, 位于浅海陆棚边缘斜坡地带的粉砂质软沉积物, 为震颤变形的能量转化提供了物质基础。而强地震的多旋回脉动作用, 给软沉积物液化均一变形、负载体下沉滑覆、盖层塌落叠合等提供了原动力。  相似文献   
884.
广西贵港蒙公下泥盆统郁江组是中国南方混积陆棚沉积一个典型代表,通过野外剖面的测制及详细的室内镜下薄片研究分析,认为郁江组主要岩性为:生物骨架岩、生屑颗粒灰岩、介壳颗粒灰岩、石英砂岩、水云母泥岩且成互层产出。而纵向上的沉积序列呈现出一个总体上海侵,环境由潮坪到混积陆棚的变迁过程。层状礁与层状碎屑岩的几个旋回结构代表了混积陆棚环境下的4期礁的生长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885.
宁强县黄家坝一带下志留统新滩组上部发育了2层震积岩,其表现形式为震积岩中有微裂缝、微褶皱(液化砂岩卷曲构造)、半塑性角砾岩、碎块-液化均一层。为一个地震活跃期的2次地震事件,是区内首次发现,填补了区内震积岩的空白。该地震事件与板块的裂解有着直接的联系,是早古生代Rodinia超大陆再次发生大规模裂解引起地震活动的结果,是加里东构造运动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86.
在已了解的松辽盆地登娄库—永安地区构造和沉积演化特点的基础上,利用现有钻井的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对该地区的成藏模式特征从运移方式和生储盖空间组合两个方面上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分析了各自形成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该区域地层具有断坳双层结构,按油气运移类型划分,在断陷期主要发育两种油气成藏模式,分别为原生油气成藏模式和次生油气成藏模式;在坳陷期主要发育次生油气成藏模式和混生油气藏.从储层与烃源岩的空间组合上来看,区域内主要发育有上生下储、下生上储和自生自储这三种油气成藏模式.形成这些不同成藏模式的主要因素是该区深至基底的大型断裂构造和继承性断裂、反转构造以及固有沉积环境等.  相似文献   
887.
新疆包古图斑岩铜矿中性复式岩体的同化混染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包古图斑岩铜矿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地区东南部,是一大中型斑岩铜矿床,赋存于包古图中性复式岩体中。包古图中性复式岩体是由早期闪长岩株和晚期闪长玢岩脉组成,以前者为主;该岩体侵位于下石炭统包古图组酸性火山-沉积岩中。对包古图闪长岩株及其围岩进行岩相学、岩石主量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Sm-Nd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闪长岩株由(石英)闪长岩(含少量辉长岩)、似斑状(石英)闪长岩及少量斜长花岗斑岩组成;其岩石是由偏基性的中性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及岩浆与酸性围岩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同化混染作用的程度不同,则形成不同的岩石:①岩浆直接结晶作用形成辉长岩;②岩浆结晶(分异)作用和少量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石英)闪长岩和似斑状(石英)闪长岩;③强烈的同化混染作用形成斜长花岗斑岩,斑岩基质主要由混入岩浆的围岩细碎屑经重结晶作用形成,斑晶是晚于基质结晶的"晚生斑晶"。总之,岩浆与围岩的同化混染作用是包古图岩体的重要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888.
作为点云数据处理的关键步骤,点云数据配准的结果直接影响后续数据处理的精度。基于人工标靶和ICP思想的传统配准方法存在受环境影响、初始条件限制以及特征点提取困难等问题。针对传统地面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高精度配准方法主要依赖人工标靶和特征点选取等局限,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以法向量叉积代数和最小作为适应度函数,对相邻点云重叠区域内的所有数据进行高效的全局搜索,在选取最佳配准点的基础上实现了散乱点云的精确配准。通过对多站扫描的高陡边坡岩体点云数据进行整体配准,并与ICP等经典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解决配准过程中标靶或同名特征点不易寻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9.
提出了一种基于Fisher权重分析的迭代光谱解混方法(WLSMA),该方法首先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区域分割,在分割后的各子块中自动提取端元;再次对提取的端元进行聚类,从光谱的整体特征上将不同类别的端元区分开,针对聚类结果中的每一类别各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端元光谱,并对最优光谱进行窗口卷积处理,结合In_CoB指标构建端元光谱样本库;最后对图像进行迭代光谱解混处理,在丰度反演过程中引入基于Fisher准则的补偿权值矩阵以提高反演精度。AVIRIS高光谱数据实验证明,WLSMA不需要大量先验信息,利用Fisher准则和迭代光谱分析理论增强了相似性矿物的可分性,为加强对矿区地表岩性的认识和模拟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可能性,对高光谱矿物填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0.
全波形反演是一种高精度的地震成像方法,可以对地下介质物性参数模型进行准确的重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尤其是在三维复杂介质反演中,计算成本太大是该方法的一个重要缺陷。将混叠震源技术引入到频率域全波形反演中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计算成本,提高反演效率。但是使用震源编码技术也带来了两个问题:一方面,参与编码的各个震源之间会产生"串扰噪声",导致反演结果中出现假象;另一方面,基于震源编码的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方法周围噪声较为敏感,使该方法对含噪数据反演质量较差。本文引入一种频率组编码方法来压制"串扰噪声",并基于震源编码技术提出一种频率域自适应全波形反演方法,通过一个与频率相关的自适应选择机制,将常规频率域全波形反演方法和基于震源编码的全波形反演方法联合起来,在保证反演质量的同时也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反演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