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00篇
  免费   3428篇
  国内免费   6342篇
测绘学   569篇
大气科学   1537篇
地球物理   1265篇
地质学   22486篇
海洋学   1006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1433篇
自然地理   1457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619篇
  2022年   709篇
  2021年   813篇
  2020年   690篇
  2019年   781篇
  2018年   588篇
  2017年   636篇
  2016年   679篇
  2015年   793篇
  2014年   1229篇
  2013年   967篇
  2012年   1113篇
  2011年   1200篇
  2010年   973篇
  2009年   1056篇
  2008年   994篇
  2007年   926篇
  2006年   873篇
  2005年   830篇
  2004年   775篇
  2003年   807篇
  2002年   819篇
  2001年   932篇
  2000年   831篇
  1999年   852篇
  1998年   902篇
  1997年   839篇
  1996年   854篇
  1995年   764篇
  1994年   797篇
  1993年   709篇
  1992年   860篇
  1991年   753篇
  1990年   628篇
  1989年   514篇
  1988年   122篇
  1987年   108篇
  1986年   50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48年   8篇
  1946年   14篇
  1943年   6篇
  194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2 毫秒
61.
程明高 《铀矿地质》1991,7(6):321-327,344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北西部金矿主要类型、矿化特征和金矿时空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划分出4个成矿区、12条成矿带、32条成矿亚带,从而指明了找矿方向,为贯彻“以铀为主,综合找矿,多种经营,搞活地质”的方针,提供了较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2.
本文系统描述了中国南部二叠、三叠纪“混生生物群”。根据笔者的统计,目前巳经发现有“二叠纪型”分子36属53种与三叠纪菊石、双壳类、牙形剌共生。 笔者认为中国南部可以以牙形剌Anchignathodus parvus 的出现作为三叠系的底界,双壳类Pteria ussurica variabilis,菊石 Hypophiceras的出现可以作为三叠系开始的辅助标志。文中还将这一界线与世界上其它地区的二叠、三叠系界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63.
《岩矿测试》2008,27(2):78
《岩矿测试》在线投稿审稿系统(http:∥ykcs.i3t.com.cn/)实施作者网上投稿/查稿、专家网上审稿的办刊模式。该系统方便作者投稿、查询稿件进度;方便专家审稿;节省周期和节约成本。为使广大作者和审稿专家能尽快熟悉这种运作模式,有关事项如下。1作者网上投稿(1)点击“投稿人注册”,取得“用户名称”和“用户密码”。以后投稿或查稿时均用此用户名和密码。要求尽量详细填写相关信息。(2)输入“用户名称”和“密码”,选择身份“投稿人”,进入投稿系统,点击左侧“在线投稿”,选择“我要投稿”,阅读“投稿须知”,逐项填写稿件信息。点击“上传全文”,上传稿件的电子文档(Word或PDF格式,不超过5兆  相似文献   
64.
《岩矿测试》2008,27(2):I0002
《岩矿测试》杂志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矿测试专业委员会和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共同主办,各省地勘局中心实验室协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反映分析测试技术的专业性科技期刊(ISSN 0254-5357,CODEN码YACEEK,国内统一刊号CN 11-2131/TD)。《岩矿测试》杂志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现已被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分析文摘》,美国《剑桥科学文摘》,中国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  相似文献   
65.
内蒙古苏莫查干敖包特大型萤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苏莫查干敖包矿床是迄今为正在全球范围内找到的最大规模单一萤石矿床.萤石矿体大多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沿下二叠统碳泥质板岩(夹灰岩透镜体)与流纹质火山岩接触带分布,并且与中生代花岗岩类侵入岩体具有密切的空间分布关系.流纹质火山岩和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值分别为(276±10)Ma和(138±4)Ma,它们分别是海西晚期和燕山中期酸性岩浆活动的产物.萤石矿体主要由4种类型矿石所构成,即石英-萤石型、石英-硫化物-萤石型、萤石-石英型和方解石-石英-萤石型.矿物组分有萤石、石英(蛋白石、玉髓)、方解石、绢云母和绿泥石,个别样品中有磁铁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毒砂和锡石.围岩蚀变自矿体中心向外分别为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和高岭石化.钕、锶和铅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萤石矿床是多期次和多阶段岩浆热液活动的产物,成矿作用分别发生在海西晚期和燕山中期,并以后者为主.海西晚期富碱质酸性岩浆喷发活动为层纹状和条带状矿体以及矿源层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相比之下,燕山中期花岗质岩浆侵入活动不仅为细晶质、伟晶质和角砾状矿体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动力和热力来源,而且是成矿流体对流循环的"发动机".苏莫查干敖包矿床属于与花岗岩类深成侵入岩体有关的热液型萤石矿床,成岩(矿)物质来自壳、幔混合源,其中壳源组分占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66.
二郎坪群是东秦岭造山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火山建造中广泛发育有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矿床.文章总结并分析了南阳盆地东、西两侧二郎坪群中3个典型矿床(刘山岩、水洞岭和上庄坪)的研究资料,把二郎坪群VMS矿床分为3类:Zn-Cu型矿床(刘山岩矿床);Zn-Cu型与Zn-Pb-Cu型矿床(水洞岭矿床);Zn-Pb-Cu型矿床(上庄坪矿床).从刘山岩矿床到水洞岭矿床,再到上庄坪矿床,铜的含量减少,铅的含量增多.二郎坪群VMS矿床矿石富集LREE、Ce负异常及Eu正异常,说明矿床为热液成因.石英和重晶石中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特征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建造水,南阳盆地以西,矿床成矿流体中伴有较多古大气降水.矿石的硫同位素特征说明,二郎坪群VMS矿床中的硫可能为地幔岩浆硫和海水硫的混合硫.围岩与矿石的铅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说明矿石和围岩可能来源于相似的物源区,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地幔或下地壳深源物质,而水洞岭矿床明显有上地壳浅源物质的混染.研究表明,南阳盆地以西的水洞岭和上庄坪矿床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海环境,盆地规模较小,受陆源物质影响较大;而南阳盆地以东的刘山岩矿床可能形成于远洋盆地,盆地到达成熟阶段.用地震泵模式可解释二郎坪群VMS矿床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67.
熔积岩指的是侵入、混合到未固结或弱固结的湿沉积物中的熔浆分解、原位形成的一类特殊岩石。正确地认识该类岩石,有利于增进人们对岩浆-水(沉积物)相互作用过程的理解,恢复古环境。在青海南部沱沱河地区发现了一套角砾为撕片状、锯齿状及浑圆状的安山岩,胶结物为铁硅质组合的特殊熔积岩。研究表明,该熔积岩的角砾为岩浆遇水后快速淬火、裂解的产物,铁硅质组合为海底喷气沉积形成的含铁建造;且安山岩与含铁建造发生混合时,含铁建造尚未固结。该套熔积岩的发现,改变了长期以来对开心岭铁矿为火山热液交代安山岩而形成的认识,对于在矿区寻找VMS型矿床、区域内寻找海底热水喷流沉积型矿床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8.
前河金矿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赋存在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和英安岩中,矿体受断裂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在迁移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了广泛的流体-岩石反应而引起热液蚀变。本区石英中有4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45~331℃,其中含CO2包裹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主要分布在中-高温区。成矿流体的密度和压力变化范围分别是0.68~0.94g/cm3和(367.01~896.55)×105Pa。金大量沉淀成矿时的流体特征为:温度213~260℃、密度0.80~0.89g/cm3和压力(502.86~710.57)×105Pa。流体相为SO42->Na >Cl->K 型,CO2/H2O比值及N2、H2S、Ar、C2H6等挥发分的含量明显增高,f(CO2)、f(H2S)、f(CH4)和Eh值增大;f(O2)、f(H2O)和pH值减小。在青磐岩化安山岩的基础上发生的流体-岩石反应是造成本矿床金沉淀成矿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9.
中国南方志留系底部优质烃源岩发育的构造-环境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对宜昌王家湾和张家界三家馆两个剖面的上奥陶统-下志留统剖面的有机碳丰度、有机碳同位素、以及磷和硫元素进行了测定,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了有机质生产、聚集、保存的有利条件.研究表明,对于下志留统烃源岩而言,对有机质生产的主要贡献来自光合作用,所生成的有机质聚集在陆缘洼地型活动大陆边缘的分隔性盆地中,其有利保存的缺氧条件与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区域性的缺氧有关.我们认为,扬子克拉通的志留系底部烃源岩与北非的"hot shale"一样,有很大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70.
扬子地区下古生界发育了上奥陶统五峰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两套有效烃源岩,查清其发育环境及其控制因素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和油气勘探意义.晚奥陶世开始,扬子地区进入碎屑岩陆棚演化阶段;五峰期-龙马溪期,扬子地区主体为局限的深水陆棚环境,总体呈现出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次深海共存的古地理格局.沉积体系展布和沉积演化主要受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的汇聚作用控制.扬子地区上奥陶统-下志留统烃源岩的形成与生烃母质生物的高生产力和高埋藏率、冰期-冰后期之交的气温快速转暖、海平面快速上升以及粘土矿物在有机质富集保存过程中的赋存驻留作用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