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长江口疏浚泥对倾倒区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991年11月长江口疏泥倾倒区调查结果为依据,参照1985年该水域的环境质量状况,对倾倒区正式使用1年后的环境特征做回顾评价。结果表明:(1)5个倾倒区水质除营养盐外,其他指标基本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2)各区沉积物中油类,硫化物和Cd含量尚在正常范围,其他要素都存在不同程度超标现象。(3)比较倾倒区使用前后环境状况,水质的DO,pH,COD,油类及Cu均无明显波动;沉积物中Cu和Hg含量呈  相似文献   
112.
为了探索一条治理河口,根除黄河水患的成功之路,应紧紧抓住黄河水沙沙多的主要矛盾,沿着减沙和强化输沙动力的方向努力,正确确定入海道路和方向,借鉴国内外大河治理的经验,全面实施稳定黄河现行入海流路工程,逐步实现对全河的工程控制,从而实现黄河大治。本文试就上述问题做较为系统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13.
王福表 《海洋科学》2002,26(7):12-14
在水产养殖中 ,采用网箱围养的方式已相当普遍。网箱养殖有它的特殊性 ,这就是网箱长期固定在一个地方 ,网箱中的水生动物 ,尤其是鱼类 ,养殖密度高 ,在投饵饲喂过程中 ,过剩饵料和鱼类的排泄物透过箱底 ,沉降到水底积聚 ,淤积层以每年几十厘米的速度增加 ,日积月累 ,有的地方已达1m多厚。这些富含营养的有机物的腐烂 ,使水质发混变臭 ,水体严重缺氧 ,透明度降低 ,并使藻类繁衍 ,微生物滋生 ,病害蔓延 ,这就是所谓网箱养殖的“自身污染” ,它已成为网箱养殖的世界性难题。在国外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他们也是靠濒繁转场 ,隔年调换养殖水域…  相似文献   
114.
朱国贤  项明 《海洋工程》2005,23(3):115-118
近年来随着流域水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下泄流量逐年减少,粉沙淤泥质海岸带挡潮闸闸下港道淤积加重,且日趋板结,仅靠水力冲淤已无法满足防洪排水的要求,机械疏浚愈来愈重要。通过对挡潮闸闸下淤积特性及发展趋势、常用防淤减淤措施、河床疏浚标准、疏浚技术及时机的分析,论述了只有进行基础试验,找出淤积规律,选择最佳时机,控制闸门运行,充分利用水力冲淤,同时加强测量观测,确定合理施工标准,采用科学疏浚方法,才能使港道淤积危害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15.
水泥-磷石膏双掺固化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试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丁建文  张帅  洪振舜  刘松玉 《岩土力学》2010,31(9):2817-2822
在传统水泥固化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用水泥-磷石膏双掺固化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的方法,以期达到以废治废,将废弃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经济合理转化为良质土资源的目的。系列室内试验的结果表明,磷石膏对疏浚淤泥固化土的增强效果显著,并存在一最佳掺量,最佳掺量随淤泥初始含水率增大而增大,水泥-磷石膏双掺固化土的应力-应变曲线表明,其破坏应变一般在2%~3%左右,变形系数E50与抗压强度近似呈线性递增关系。  相似文献   
116.
高含水率疏浚淤泥新型复合固化材料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曹玉鹏  卞夏  邓永锋 《岩土力学》2011,32(Z1):321-0326
基于传统水泥固化处理方法,提出了水泥-生石灰-高分子添加剂新型复合固化材料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的新方法,以期快速降低淤泥含水率并提高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拓展水泥固化淤泥的含水率范围,达到高效廉价固化处理高含水率疏浚淤泥的目的。通过系列室内试验,探讨了该方法处理后高含水率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以及各材料掺入比对强度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掺入比低于7%的新型固化材料处理初始含水率2倍液限的高液限淤泥,早期强度大于0.5 MPa,28 d强度大于1 MPa;固化淤泥强度随龄期、水泥和生石灰掺入比的增大而增大;给出了考虑多因素多水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公式,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7.
Series of experiments, including background sediment elutriate, spiked-sediment elutriate and spiked- water toxicity tes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effect of dredging on survivability and ecological competence of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hrimp postlarvae of Penaeus monodon Fabricius. The test sediment represented the most contaminated from endosulfan and lindane in the Chantaburi river mouth estuary. The maximum sediment contamination levels were 49.4 μg/kg of endosulfan and 58.1 μg/kg of lindane in dry weight basis. Dose-response studies in static, non-renewal spiked-sediment elutriate toxicity tests revealed that LC 50 (96 h) values for survival effect based on measured concentrations were 0.50 (0.26-0.95) μg/L for endosulfan and 0.92 (0.63-1.34) μg/L for lindane. The LOECs for endosulfan and lindane were 0.141 and 0.429 μg/L, respectively. The NOECs were estimated to be the dissoluted endosulfan and lindane concentrations from the Chantaburi estuary sediment. The effects on phenoloxidase enzyme activity in shrimp postlarvae exposed for sub-lethal to lethal doses in sediment elutriate were not significant (p〉0.05) at all tested dose levels. The worst case dissolution concentrations of endosulfan and lindane in the water column upon simulatory dredging in the Chantaburi estuary were found to be toxic to shrimp postlarvae on lethal and sub-lethal effects. The NOECs of respective chemicals (i.e., 0.034 and 0.16 μg/L) shared the same orders of magnitude for corresponding NOECs established for whole salt water aquatic life by the USEPA and "safe" levels calculated by 0.01 safety factor approach. In addi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multiple pollutant assessments for ecological toxicity testing is highlighted.  相似文献   
118.
疏浚淤泥的土工材料化处理技术的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17  
姬凤玲  朱伟  张春雷 《岩土力学》2004,25(12):1999-2002
疏浚淤泥的弃埋会产生环境问题,如何进行处理是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采用固化及轻量化处理技术开发再生土工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根据室内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的淤泥固化土和轻量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密度,并分析了固化和轻量化的强度形成机理。疏浚淤泥土工材料化处理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且具有废物利用和保护环境的优点,可带来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9.
古小治  姜维华 《湖泊科学》2018,30(6):1518-1524
借助微氧电极测试技术对太湖贡湖湾试验区疏浚后的新生界面溶解氧动态进行一年的跟踪调研,分析溶解氧在新生微米级界面的分布特征、扩散通量以及界面附近有机质矿化速率.结果表明疏浚后半年内,溶解氧在表层沉积物的侵蚀深度增大,氧化层明显加厚.氧气在新生界面表层沉积物中呈指数下降,但衰减相对较缓.在连续一年的跟踪调查中发现,仅秋季新生界面附近溶解氧浓度明显高于对照,而在其他月份无差异.污染底泥疏浚后一个月内氧扩散通量及有机碳矿化速率下降最为明显,仅为疏浚前的13%,其他月份沉积物-水界面氧的扩散通量、氧气的消耗速率、有机碳的降解速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疏浚后新生界面氧气交换速率下降以及由此导致的有机碳矿化过程变缓可能深刻影响界面生源要素的迁移过程.  相似文献   
120.
汪财生  李共国 《湖泊科学》2006,18(6):643-648
本文调查了疏浚后杭州西湖(小型、浅水、富营养化湖泊)四个采样站(Ⅰ-Ⅳ)桡足类的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并对桡足类生物量与水质理化因子之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共发现桡足类9种,其中哲水蚤3种,剑水蚤6种.疏浚后,桡足类群落密度随着引水水流路程的加大而逐渐增大,多样性指数逐渐下降.桡足类群落丰度夏秋季明显大于冬春季.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成体在营养水平较低的Ⅰ站(TLI=55.3)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生物量,其分市沿着引流方向逐渐下降,而哲水蚤的桡足幼体则沿引流方向逐渐增加;粗壮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dybowskii)成体在营养水平较高的Ⅱ-Ⅳ站(TLI=62.7-63.5)具有较大的密度和生物量;疏浚使底柄种类猛水蚤(Harpacticoida)消失了.疏浚对哲水蚤密度分布分异的影响较大,对剑水蚤密度分布分异的影响较小.桡足类群落Ⅱ-Ⅲ站桡足类生物量随水体叶绿素a、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随水体透明度的增大而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