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3篇
  免费   601篇
  国内免费   802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273篇
地球物理   221篇
地质学   3036篇
海洋学   500篇
天文学   228篇
综合类   192篇
自然地理   469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16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86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235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51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2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6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2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栾川县门子岭滑坡正处于复活期,危害较大。本文对滑坡的形成机理、动力特征计算及稳定性评价进行了探讨,为该滑坡防治工程规划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2.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盆地的形成和演化与板块运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中国陆相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古生代以来板块运动的必然产物。济阳坳陷属于渤海湾盆地的一部分,所以研究其演化特征必须要了解渤海湾盆地的形成。济阳坳陷所处的区域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古生代华北板块总体上以升降运动为主,但由于北缘长期处于活动大陆边缘状态,东南缘又经历了多阶段的板块构造演化,其开合作用造成了华北内部地壳较弱的挤压变形;中生代的裂前拱起和初始断陷阶段,济阳坳陷已初具雏形;新生代是济阳坳陷的强烈构造运动阶段,此时板块运动形成了盆地大体框架后,经过地幔波状运动的内部改造便形成了当今四凹六凸“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03.
天津蓟县常州沟组(约1800Ma)微古植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城系位于中国晚前寒武纪底部,下限约为18亿年,上限约为14亿年。该系以碎屑岩为主,夹不同数量的碳酸岩和火山岩,厚度可达4000-5000m,在全国都有分布。自上而下,长城系包括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和高于庄组。在各组中均含有微古植物,以串岭沟组页岩中最为丰富。但在天津蓟县常州沟组发现较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确是首次。膜壳轮廓多呈圆形或椭圆形,个体直径10-20μm者占优势;表面纹饰以光面的Leiominuscula和粗面的Trachysphaeridium等属的分子为主体并有少量纹饰较复杂的分子;具大量藻类碎片。以上组合特征充分显示出长城系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4.
105.
依据 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成果 ,认为碧口增生体内部具“三层式”结构特点 ,在对碧口增生体内部物质组成、变形、变质特征及形成时代等方面研究的基础上 ,将碧口增生体的形成和演化划分为 5个阶段 :沟、弧、盆体系形成发展阶段、板块碰撞造山阶段、陆内伸展和陆盆形成阶段、陆内逆冲推覆造山阶段、断块活动和差异性抬升阶段。  相似文献   
106.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淡水(微咸水)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下淡水(微咸水)资源贫乏,咸水广布。南部冲洪积平原受第二次海侵层位的影响形成大面积咸水,后被逐渐淡化。近年来由于开采量加大,又使北部咸水南侵。海积冲积平原随着黄河河道的变迁,仅在黄河现行河道两侧和充水的黄河故道带分布有淡水(微咸水)。近代,现代黄河三角洲古河道带和决口扇淡水体已被咸化。  相似文献   
107.
刘健  陈星 《湖泊科学》2002,14(2):97-106
利用最新的太阳辐射变化资料和山灰记录通过气候模式的模拟试验来探讨小冰期气候的形成因子,并揭示其动力学机制,模拟结果较好地反映了在太阳辐射和火山灰作用下典型小冰不亚地区的温度和降水变化,主要结论是:在小冰期典型强迫条件下,欧亚大陆年平均温度普遍降低,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高纬度降温幅度大于低纬度,冬季降温幅度大于夏季,我国长江流域以北的广大地区的降温幅度在0.2-0.4℃之间,不同季风区对火山灰和太阳辐射变化具有不同的响应,东南季风控制的地区(如我国的华东、华南地区)降水明显减少,年平均减少幅度在0.5-1.5mm/d之间,西风和西南季风控制的广大地区降水几乎持平或略增,最大年均增幅小于0.5mm/d,这与历史证据和自然记录资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8.
天山北麓灌溉绿洲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8,自引:11,他引:18  
17世纪以前,天山北麓是以牧为主地区,由“兵屯”建立的古代绿洲仅在交通要道呈星、点分布,且屡兴屡废。18-20世纪中叶,由清朝到民国,大力发展屯田,使社会发展进入半农半牧时期,这里形成的旧绿洲,呈断续岛状小片。1949年以后,由大规模农垦建立的新绿洲群,把分散小片旧绿洲联结在一起,形成与天山相平行绿洲带。本区绿洲形成特点是由屯垦和内地移民发展起来,起步虽晚,但发展很快;而且古绿洲、旧绿洲和新绿洲之间有延续性,不象塔里大盆地的很多古代绿洲已沦为沙漠、戈壁或风蚀地。  相似文献   
109.
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韦方强  胡凯衡  崔鹏  杨坤 《山地学报》2002,20(1):97-102
泥石流预报是泥石流减灾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泥石流形成的复杂性使泥石流预报准确度低,误报和漏报率较高。泥石流误报和漏报都会造成损失,但二者造成的损失有很大的差别。为了减少泥石流误报或漏报造成的损失,应当考虑两种错报造成损失的不同。根据使总平均损失达到最小的原则,建立了不同损失条件下的泥石流预报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云南东川蒋家沟。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