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2篇
  免费   1305篇
  国内免费   1796篇
测绘学   977篇
大气科学   2581篇
地球物理   837篇
地质学   2304篇
海洋学   1446篇
天文学   97篇
综合类   458篇
自然地理   533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22篇
  2022年   242篇
  2021年   309篇
  2020年   263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350篇
  2012年   400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95篇
  2009年   404篇
  2008年   371篇
  2007年   372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40篇
  2004年   273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321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69篇
  1998年   153篇
  1997年   148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41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9篇
  1991年   123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4篇
  1950年   3篇
  1941年   4篇
  1937年   4篇
  1936年   9篇
  1935年   15篇
  193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51.
辽东湾S2冰侧限剪切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试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辽东湾S2型海冰侧限剪切强度随剪切应变速率、加载方向、法向应力、温度和冰内孔隙率的变化规律。介绍了S2型海冰各向异性特点及剪切应变速率对剪切破坏方式的效应和韧脆破坏转变的条件。分析了不同加载方向海冰峰值剪切强度的差异 ,获得 - 6 2℃温度下S2冰内摩擦角和内聚力分别为 42°和 70 0kPa。利用统计分析给出峰值剪切强度与冰温和孔隙率的试验关系  相似文献   
52.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SSTs) in the sou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have been reconstructed for the past 160 ka using the Uk37 paleothermometer from the core MD01-2392.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glacial times (MISs 6 and 2) and interglacial times (MISs 5.5 and 1) are 2.2~2.5 ℃. Younger Dryas event during the last deglaciation was documented in both the planktonic foraminiferal δ18O and SST records. After MIS 5.5, SSTs displayed a progressive cooling from 28.6 to 24.5 ℃, culminating at the LGM. During this gradual cooling period, warm events such as MISs 5.3, 5.1 and 3 were also clearly documented. By comparison of SST between the study core and Core 17954, a pattern of low or no meridional SST gradients during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and high meridional SST gradients during the glacial periods was exhibited. This pattern indicates the much stronger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t the glacial than at the interglacial periods. Spectral analysis gives two prominent cycles: 41 and 23 ka, with the former more pronounced, suggesting that SSTs in the southern SCS varied in concert with high-latitude processes through the connection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相似文献   
53.
张亦陈  高江涛  张喆  姜鹏  秦松 《海洋科学》2007,31(12):64-68
研究了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配子体对除草剂草丁膦的敏感性以及温度对草丁膦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裙带菜配子体对草丁膦敏感;统计学分析得出了草丁膦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处理裙带菜配子体的半致死浓度(LD50)及95%可信限;温差达到10℃时,相同处理时间各组内不同处理温度样品的LD50之间呈现显著差异,第6天的LD50由10℃组的15.78 mg/L降为20℃组的11.56 mg/L和25℃组的10.33 mg/L。研究发现可以尝试采用草丁膦作为裙带菜配子体遗传转化的选择试剂。  相似文献   
54.
四色荧光标记DNA自动测序中一例典型错读码的校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NA测序是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技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 ,DNA测序技术虽然在原理上没有新突破 ,仍然依赖于Sanger的酶法 ,但在不断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测序效率目前已有很大提高。大规模测序一个碱基的成本从1986年的0.5美元降到目前的约7美分。目前各种DNA自动测序技术都是在荧光标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荧光标记的自动测序仪已在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四色荧光标记自动测序采用4种具有不同发射波长的荧光染料标记由聚合链终止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终止片段 ,经过聚…  相似文献   
55.
海南岛三亚滨珊瑚生长率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海南岛三亚不同珊瑚岸礁区两个不同生长年取滨珊瑚样品的生长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冬季生长率低,春季至秋季生长率高,并获取了滨珊瑚的季节生长率时间变化序列,珊瑚生长率与主要环境因素的对比表明,滨珊瑚的生长率主要与海水温度相关,而与降水和日照时数的相关性不明显,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率与冬季和早春(12~3月)的海水温度相关,其他季节的生长率与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关系不明显,初步认为低海水温度及三亚岸礁区浓珊瑚季节生长率变化的主要环境控制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6.
57.
采用同工酶电泳方法,对在不同温度处理下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乳酸脱氢酶(LDH)、酯酶(EST)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本文结果显示刺参组织内无LDH同工酶的表达。在10℃到20℃的温度突变处理中,12 h内EST和SOD均有新增酶带,在20℃到10℃的温度突变1 h内EST表达有新增酶带。3 h内SOD表达有新增酶带。在不同变温幅度的处理中,EST和SOD只有1条酶带。这表明,刺参对温度突变可产生积极的响应,对于其适应环境温度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Some life history statistics of the mesoscale eddie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derived from altimetry data will be further discussed according their different formation periods.A total of three ATLAS (autonomous temperature line acquisition system)mooring buoys data will be analyzed to discuss eddies‘ impact on temperature profiles.They identify that the intraseasonal variation of SCS thermocline is partly controlled by mesoscale eddies.  相似文献   
59.
从野外采集鹤鸪菜Caloglossaleprieurii(Mont.)J.Ag.幼体,在室内控制条件下,以温、盐、光等不同条件进行模拟培养试验。所获得的数据经生物统计检验表明:鹧鸪菜幼体生长最适水温为23℃;光照强度为4000lx;海水盐度为18。此结果与我们多年来在汕头港内观察鹧鸪菜的生长及其季节变化相似。  相似文献   
60.
EI Ni^~no发生年份的灰色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I Ni^~no事件是以海表温度(SST)异常增温为特征的。因此,识别EI Ni^~no事件的主要指标应是赤道东太平洋的SST。本文分析了1965-1986年赤道东太平洋的SST,取第年11月到次年1月SST的平均值,运用灰色预测理论,对下一次EI Ni^~no现象的发生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