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陕西榆林延安组湖滨下三角洲平原沉积中决口扇三角洲具如下特点:(1)发育在湖滨下三角洲平原的分流间地区;(2)平面上垂直主分流河道向外呈扇形或朵叶状;(3)剖面上呈透镜状夹在两个煤分层之间;(4)前三角洲沉积的厚度小,前缘中植物碎屑含量高;(5)发育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万年。决口扇三角洲沉积体间的排列关系受控于压实沉降作用,不同的排列形式导致煤层出现叠瓦状分叉和环状分叉。  相似文献   
22.
太湖湖滨带的生态建设   总被引:23,自引:6,他引:17  
太湖湖滨带是太湖流域重点污染控制区之一。本文根据流域生态学与流域管理学的原理,提出了太湖湖滨带生态建设的途径。(1)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田污染。(2)入湖河道沿岸两侧建设河岸林带,成为农田与河流间的缓冲带。(3)加强沿岸丘陵的水土保持。(4)充分利用湖泊湿地的净化功能,作为治理太湖富营养化的有效措施。(5)选择入湖河道河口,在试验基础上建立人工湿地。推动太湖湖滨带生态建设工程顺利开展的措施:(1)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2)从组织和制度上加强湖滨带污染控制管理。(3)建立环境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4)开展湖滨带污染控制工程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3.
为探究湖滨带藻类水华期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规律,2019年6—10月对巢湖湖滨带水体理化参数和异味物质进行月度调查,分析湖滨带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影响其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巢湖湖滨带藻类水华期水体异味物质浓度在空间上总体表现为西北部湖区最高,南部湖区次之,东北部湖区和北部湖区最低的分布特征,藻类生物量高低及其分解是水体异味物质产生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风向和风速间接影响了湖滨带水体异味物质的空间分布,其中北部湖区受风速和风向的影响最为明显,其次是南部湖区和东北部湖区,西北部湖区影响最小。此外,湖滨带植被通过影响该区域藻类水华堆积及消散过程加剧了水体中异味物质的富集。  相似文献   
24.
洱海湖滨带植被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2009年5至12月对洱海湖滨带植被进行了3次调查,共鉴定出维管植物47科108属145种,其中乔灌木15种、湿生草本植物75种、挺水植物15种、浮叶和漂浮植物各7种、沉水植物26种;有红柳(Salix cavaleriei)、菰(Zizania latifolia)、菱(Trapa natans)和黄丝草(Potam...  相似文献   
25.
姚程  胡小贞  姜霞  陈俊伊  王坤 《湖泊科学》2021,33(6):1626-1638
以太湖贡湖湾人工湖滨带为对象,研究湖滨水生植物修复过程及其富营养化控制效果.人工湖滨区域内的消浪带、岸上护坡措施为水生植物修复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形成了包括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Gmel.)Kuntze)、睡莲(Nymphaea tetragona Georgi)、菱(Trapa bispinosa Roxb.)为主的浮叶植物群落,以及以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Linn.f.)Royle)、狐尾藻(Myriophyllum verticillatum L.)、小眼子菜(Potamogeton pusillus L.)、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anus)为主的沉水植物群落.通过设置研究区、对照区,持续监测溶解氧、总氮、总磷、氨氮、叶绿素a浓度等水体指标,烧失量、氮含量、磷含量等沉积物指标,水生植物生物量、覆盖度,浮游藻类等指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间的时空分布显示:随着水生植物的恢复,水体营养状态指数(TLI)、沉积物生物生产力指数(BPI)显著下降,水体透明度显著提升;较高浓度的总氮(>3.0 mg/L)、氨氮(>0.6 mg/L)环境不利于浮叶植物的生长,沉水植物对其则表现出更好的适应性,同时水生植物在成长过程中直接从水体/沉积物中吸收氮;颤藻(Cyanophyta oscillatoria)、直裂藻(Cyanophyta merismopedia)等浮游藻类吸收了水体磷,水生植物利用了沉积物磷,共同缓解了磷在湖滨区域的累计.总结以上,湖滨带的水文水质条件可以影响水生植物群落结构,进而决定氮、磷的控制效果,所以在湖滨带修复中构建合适的生境条件是水生植物发挥氮磷控制效果的重要前提.水生植物在恢复过程中对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以此影响到湖滨水体中磷的分布.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鄱阳湖流域在1955-2002年间的径流系数的变化,重点分析了它与水循环的两个基本要素: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同时对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经分析,在鄱阳湖流域中,径流系数较大的是饶河流域和信江流域,较小的是抚河流域;在年内变化上,4-6月为五河流域径流系数比较大的月份,这与鄱阳湖流域降水集中期相对应.在空间上,4-6月仍然以饶河流域和信江流域相对较大,而抚河流域较小,特别是8月份的径流系数远小于其他四河;年代际变化上,1990s径流系数增加较为显著.尽管鄱阳湖流域的径流系数除了受气候因子的影响外,还受到水土流失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但是降水量的增加,特别是暴雨频率的增加仍然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蒸发量的减小对径流系数的增加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径流系数与气温并无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7.
青海湖现代滨岸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将青海湖滨岸带沉积划分为沿岸砾沙坝、泥坪、沙滩、砾石滩、泻湖和水下风沙堆积六个微相。与国内外其它湖泊滨岸沉积相比,以发育沿岸砾沙坝和水下风沙堆积为其特征。其中规模较大的沿岸砾沙坝和沙滩分布于地形坡度不大(坡度10°±)和波浪、沿岸流及风力作用强烈的滨岸地区,粒度概率曲线以推移和跳跃总体为主、悬移组份含量少和跳跃总具双跳跃式为特征,垂向层序由分选差(δ>1)的上部粗碎屑物与分选好(δ<1)的下部细碎屑物构成反韵律层;砾石滩主要分布于冲积扇或扇三角洲入湖地带和湖蚀岸边,以砾石均匀、磨圆较好、绝大多数砾石长轴平行湖岸线和最大扁平面倾向湖方向且倾角8°±为特征;泥坪主要分布于湖水动力弱、无大河流注入的湖湾、湖岸地形平缓以及坝后湖水滞流地带;水下风沙堆积以分选好、磨圆好、石英表面具风蚀凹坑、概率曲线呈上凸和双跳跃式总体以及粒度参数δ<1、S=-0.15~0.21、Kg=0.75~1.13和M=0.22~0.023mm为特征。本文对丰富湖泊沉积相内容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8.
原名不见经传的三门峡市湖滨区国土资源局,如今却好事频传:有了自己的办公场所,在湖滨区确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5个、新增耕地520亩、新建8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说起这些成绩,大家说:“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们的领头人、局长贺喜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9.
方珊珊  王维艳  王月 《热带地理》2023,(10):2035-2048
运用列斐伏尔“空间的生产”与弗雷泽社会正义尺度理论,借助结构方程模型的因子分析方法,基于原住民这一旅游供役地权利人(弱势群体)的主位感知视角,构建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感知测度模型。以洱海西岸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及访谈法,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感知测度模型可由承认正义、分配正义及参与正义维度3个维度共13个测量指标进行表征;2)村民对洱海湖滨旅游地空间正义性感知处于中立范畴;3)破解湖滨旅游地空间不正义症结,关键在于对湖泊及其湖滨区旅游供役地权益的制度性“确认”,并通过建立向旅游经营者开征“旅游供役补偿费”制度,并经由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手段,在旅游供役地权利人、需役地权利人与旅游者等利益主体之间建立起共建共享共治命运共同体,才能真正实现湖滨旅游地的空间正义。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