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2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330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353篇
地球物理   283篇
地质学   682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8篇
自然地理   216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1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1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袁方  谢远云  迟云平 《中国地质》2018,45(6):1177-1187
本文对哈尔滨尘暴事件(2011年5月11日)的干沉降和湿沉降粉尘进行了粒度、REE和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同时,为了限制尘暴粉尘的源区,还对东北沙地(科尔沁沙地和呼伦贝尔沙地)进行了表土采样。结果显示,干沉降粉尘呈双峰态粒度分布,众数值分别为3.6 μm和28 μm,而湿沉降呈单峰态粒度分布,众数值为6 μm。哈尔滨尘暴事件粉尘的粒度分布模式可与黄土高原黄土、红黏土及世界上其他地区的长距离搬运粉尘相对比。这些尘暴粉尘来自遥远的源区。干沉降和湿沉降粉尘表现出相同的REE模式和Sr-Nd同位素组成,它们来自科尔沁沙地和浑善达克沙地。现代尘暴事件的干沉降与湿沉降粉尘相同的物质来源暗示了黄土高原黄土的细颗粒和粗颗粒组分有相同的风尘源区。  相似文献   
962.
云南乌蒙山区毛坪铅锌矿矿床特征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乌蒙山区毛坪铅锌矿床是滇东北铅锌成矿带中重要的矿床之一。2010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响应国家"十二五"和"十三五"脱贫规划,开设了"乌蒙山区地质矿产综合调查"二级项目,由成都地质调查中心负责实施。大调查的全面实施,国家公益性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商业性勘查的及时跟进,使得云南乌蒙山区内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找矿突破,从而助益于地方经济发展和国家脱贫战略目标。论文在前人资料和研究成果综述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团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以毛坪铅锌矿最新发现的高温热液改造痕迹为契机,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之上,重新系统总结了毛坪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特征,并借助于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从微量元素、H-O同位素、S同位素和铅同位素等方面提出成矿物质来源的新证据,认为其至少存在2期成矿期次,与其中一期成矿时代相近的黄龙组(C_2h)地层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在此基础之上总结提出了毛坪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63.
通过在晋东北灵丘地区进行1/5万重力测量,划分出了18个局部高值异常,9条含铁建造带,结合地质矿产资料推测,其均为铁矿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964.
965.
题记:餐饮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人们对故乡的怀念,最感官的认识就是"家乡的味道"。东北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大区,是中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属于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而漫长。  相似文献   
966.
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NCEP/NCAR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等,对2016年7月25日一次东北冷涡下的飑线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飑线形成和维持与水平涡度的关系及飑线过程中中尺度对流涡旋(MCV)的形成机制,分析发现,高低层水平涡度逆时针旋转对本次飑线的形成和维持有很好的指示意义。(1)飑线发生前,高层渤海湾西侧出现水平涡度的逆时针旋转中心,并有较强的辐散配合,低层水平涡度为逆时针弯曲,为飑线产生提供了有利的上升运动条件。随后高层多个对流单体的水平涡度气旋式涡旋合并形成较大范围的气旋式涡旋结构,触发低层的上升运动,同时低层对流区前部形成一致的气旋式弯曲使得对流单体组织成带状结构,形成飑线。(2)飑线成熟时期高层水平涡度表现为统一大范围气旋式涡旋结构,低层则呈现典型的S型弯曲结构,水平涡度x方向的分量沿对流带从南至北表现为正负正,y方向的分量始终为正,并由对流带的中心向两侧减小,显示出水平涡度矢量旋转的方向对飑线影响的重要性。(3)由垂直涡度方程的分析得出,在飑线发展中期,MCV形成前,雷达反射率回波在500 hPa左右表现出明显的旋转,此时主要与500 hPa以上强的正涡度水平平流项及中层倾侧项和水平散度项有关,之后,在这几项的作用下使得中层风场产生气旋式旋转,形成MCV。   相似文献   
967.
利用1991-2017年BCC_CSM1.1(m)模式模拟数据和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评估了BCC_CSM1.1(m)对初夏东北冷涡的模拟能力。结果表明:BCC_CSM1.1(m)模式可以对500 hPa位势高度场气候态进行模拟,均方根误差显示该模式对中国东北南部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模拟要优于东北北部地区。EOF第一模态结果显示,该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出500 hPa位势高度场的主要时空变化特征。BCC_CSM1.1(m)模式能够模拟出近27 a东北冷涡指数的上升趋势和年际变化,但模拟的上升趋势较实况偏强,年际变率较实况偏弱。BCC_CSM1.1(m)模式能够模拟出东北冷涡指数的年代际突变,但是对突变开始时间的模拟较实况偏晚。BCC_CSM1.1(m)模式能够模拟出东北冷涡指数和500 hPa位势高度场在东北及其附近地区的显著正相关,不能模拟出东北冷涡指数与东北初夏降水之间的显著负相关。此外,模式东北冷涡指数对东北初夏降水的预测能力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968.
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页岩是湘中地区页岩气勘探的新层系。基于野外地质调查、页岩气钻井的样品采集和分析测试等对湘中涟源凹陷石炭系天鹅坪组泥页岩的发育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等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涟源凹陷石炭系天鹅坪组有机质丰度较高,w(TOC)分布在0.78%~2.84%之间,有机质类型以Ⅱ_1型为主,有机质成熟度R_o分布在1.48%~2.09%之间,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泥页岩矿物成分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黏土矿物主要由伊蒙混层、伊利石和绿泥石组成;泥页岩有机质孔较发育,孔隙度平均为1.97%,渗透率平均为0.847×10~(-3)μm~2,但大多小于0.1×10~(-3)μm~2;湘新地4井天鹅坪组泥页岩含气量分布在1.64~4.29 m~3/t,平均2.69 m~3/t(不含残余气)。结合区域构造—沉积演化背景的分析表明,涟源凹陷下石炭统天鹅坪组页岩气成藏条件的主控因素为沉积环境、构造保存条件,其中深水陆棚相是页岩气有利相带,复杂构造背景下由对冲式构造样式形成的向斜对页岩气保存条件最为有利,是研究区页岩气勘探的"甜点区"。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后续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9.
刘建清  何利  何平  冉敬  何佳伟  陈风霖 《沉积学报》2021,39(5):1305-1319
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锌厂沟位于康滇古陆东缘,在剖面测量及样品系统采集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该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泥页岩地球化学剖面,为该区筇竹寺组沉积环境、物源分析提供了定量的地球化学数据。研究结果显示:1)筇竹寺组物源主要来自康滇古陆中元古界东川群、会理群砂泥岩、海相玄武岩,并可能有少许同时代花岗岩,形成于康滇古陆东缘大陆坡或边缘海,自西向东呈康滇古陆—潮坪—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水下隆起有序变化,工区位于浅水陆棚相;2)稀土元素δCe值、δEu值及微量元素Mo、V含量、(V)N/(V+Ni)N比值、(Cu)N/(Zn)N比值反映筇竹寺组底部为深水陆棚环境,上部总体为浅水陆棚沉积环境,局部水体加深为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总体上该区以浅水陆棚为优势相,并具酸性还原环境特点;3)微量元素Rb、Ba、Ga、V、Zn、Mo、Cd、Sn、Zr有明显的富集。主量元素(SiO2N/(Al2O3N比值及微量元素Ba、U含量、Zn-Ni-Co三角图、U/Th比值、Co/Zn比值表明有生物或热水作用的参与。  相似文献   
970.
刘建清  何利  陈风霖  冉敬  何平  何佳伟 《岩石学报》2021,36(7):2245-2255
本文首次开展了滇东北盐津地区关岭组底部绿豆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的研究。LA-ICP-MS对其定年结果为239.60±0.43Ma,即它们可能属于中上扬子地区中-下三叠统之间多层火山岩第二次喷发的产物,而这套火山岩第一次喷发的时间应为246~248Ma。该两组年龄与新近发表的哀牢山洋缝合带两侧碎屑锆石250Ma、240Ma两组数据吻合。由于样品烧失量大、蚀变指示强烈本文的地球化学研究以稀土、微量元素的研究为主。根据微量元素含量,其岩石定名为英安岩。绿豆岩的稀土元素与其围岩具有相似的标准化配分曲线,稀土总量(∑REE)较高。总体上,绿豆岩成分具有典型的俯冲带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岩石成因研究认为其兼具幔源、壳源特征即其岩浆起源于受俯冲带交代的亏损地幔,并有强烈的地壳沉积物的交代熔融,在其形成过程中岩浆经历了斜长石的结晶分异作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投影点主要落于活动大陆边缘,极少数点落在与洋内岛弧区的界线。综上,认为250Ma、240Ma是哀牢山洋壳向两侧俯冲,伴随弧火山活动,火山灰远距离搬运到中上扬子地区的两个阶段。其中,240Ma左右哀牢山洋盆向华南地块俯冲所导致的华南地块西缘强烈的火山弧活动以及与其伴随的洋岛火山喷发所产生的火山灰的远距离搬运是形成盐津地区绿豆岩的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