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作为中石化南方海相碳酸岩勘探新领域的第一口探井—湘冷1井具有气层埋藏浅(400~500m)、纵向上裂隙发育的特点,属低孔、低渗的含泥质灰岩致密储层。通过大量室内实验和研究采用“前置液酸压 闭合酸化”工艺技术(即先采用高粘压裂液压开地层形成动态裂缝,采用降阻酸实现深度酸压,后续闭合酸化强化导流能力),并优选了相应降阻酸和闭合酸配方,通过酸压实现了该井工业油气流的突破,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为该新区海相浅层气的开发探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改造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32.
为客观评价湘中地区石炭系测水组含煤岩系的页岩气勘探开发潜力,从黑色泥页岩厚度、有机碳含量、有机质类型及其热演化程度等方面系统研究了页岩气的生气物质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湘中石炭系测水组黑色泥页岩厚度较大,平均在40m以上,明显受构造和沉积环境控制;泥页岩有机碳含量相对较低,基本上在1%左右,涟源凹陷相对最高,其次是邵阳凹陷,最低的是零陵凹陷,主要受沉积环境、水体深度等因素控制;黑色泥页岩干酪根类型属Ⅱ型,镜质组反射率为1.33%~2.55%,平均2.18%,有机质热演化程度适中,均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33.
湘中—湘南地区位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之间的过渡区域。根据研究区寒武系沉积特征,识别出4种沉积相类型:碳酸盐陆棚亚相、深水盆地相、碎屑陆棚亚相及混积陆棚亚相。纽芬兰世—第二世早期(梅树村期—沧浪铺期),深水盆地分布范围广,占据了湘中及湘南大部分地区,湘东南发育碎屑陆棚沉积。第二世中晚期(龙王庙期),相对海平面下降,深水盆地范围略有减小,研究区西北部碳酸盐沉积逐渐占主导,碎屑陆棚面积变化不大。第三世(毛庄期—崮山期),海平面持续下降,碳酸盐陆棚及碎屑陆棚由两侧向中间推进,深水盆地面积急剧减小;湘西北一带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沉积物以碳酸盐沉积为主混有陆源碎屑。芙蓉世(长山期—凤山期),碳酸盐陆棚范围迅速增大,深水盆地面积继续锐减,碎屑陆棚与碳酸盐陆棚毗邻发育,湘南区发育混积陆棚亚相。总之,寒武纪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间沉积相带连续完整,存在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积的过渡沉积物,推测两者处于同一浅海海域,为由北西、南东向中部变深的沉积格局。  相似文献   
34.
湘中丘陵区竹杉混交对毛竹林土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竹纯林为对照,研究了湘中丘陵区竹杉混交林土壤质量状况.结果表明:与毛竹纯林相比,竹杉混交林土壤容重降低1.04%~9.41%,0~60cm 土层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高4.17%、0.99%,非毛管孔隙增加9.16%;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氮、有效磷以及有效钾含量比毛竹纯林分别高9.13%~51.85%、1.42%~41.35%、37.50%~50.00%、45.78%~81.71%、24.51%~27.43%;0~20cm 土层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多56.17%、30.77%,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12.73%,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55.63%~59.45%;灰色关联度表明,竹杉混交林土壤质量(0.7101)优于毛竹纯林(0.6232).  相似文献   
35.
板溪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板溪锑矿床是湘中锑矿矿集区内的一个中型石英脉型锑矿床,赋存于板溪群五强溪组浅变质碎屑岩中,受NE向的桃江—城步断裂带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板溪锑矿流体包裹体类型包括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Ⅰ型)、富二氧化碳包裹体(Ⅱ型)、纯液相包裹体(Ⅲ型)三类;流体盐度为w(NaCl,eq)=3.4%~7.7%,均一温度为181~331℃,流体的密度为0.78~0.92g/cm~3,矿区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特点,成矿流体的pH值为5.72,估计成矿压力为49~91 MPa,成矿的地壳深度为5.6~7.8km;均一温度与盐度呈正相关关系,成矿过程中两种流体发生混合作用而成矿。  相似文献   
36.
37.
周春光  龚玉红 《湖南地质》1996,15(2):98-102
湘中地区碳酸盐广泛发育,其中含煤向斜盆地的岩溶发育特征,受岩性,地貌,水文,构造运动等多因素控制,并具有水平分带和垂直分带性。而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发生岩溶地下水排泄区。  相似文献   
38.
张志远  谢桂青  李伟 《岩石学报》2021,37(3):794-804
杨家山中型石英脉型白钨矿床位于华南湘中低温锑金钨矿集区。白钨矿石英脉产于晚泥盆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新元古界板岩中,是全球为数不多的与花岗岩有关的石英脉白钨矿床,其成矿机制还不清楚。本文开展了与白钨矿共生的锡石的LA-ICP-MS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值为410.4±5.7Ma(MSWD=1.5,n=24)。同时,获得了与白钨矿共生的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395.4±3.2Ma,等时线年龄398.2±4.4Ma,这些定年结果暗示杨家山钨矿床形成于晚泥盆世,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结合前人的年代成果,暗示湘中矿集区发育一期晚泥盆世的钨金成矿事件。通过以上研究,不仅能深化湘中矿集区钨金矿床的成矿规律认识,而且可以为找矿勘查取得突破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39.
湘中-南地区二叠系沉积相的分异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柳祖汉 《地质科学》2005,40(4):510-517
二叠纪湘中南区出现了明显的沉积相分异。相分异受多种因素控制:古陆和水下古隆起的存在影响了原始基底地形和陆源碎屑的分布,从而导致了沉积差异;沉积物厚度和性质的差异形成同沉积断层;沉积作用和构造作用的综合导致沉积基底的地势差异;沉积基底的地势差异和同沉积断层又进一步产生沉积物性质和厚度的分异;而这一切又和盆地的演化密切相关。沉积相分异是伴随盆地的演化发生的,其实质是克拉通内盆地演化与造山过程间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40.
本文研究了湘中禾青地区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及其与成矿的关系。根据野外工作、镜下观察、C、O同位素特征和痕量元素特征的研究,区内碳酸盐岩成岩作用方式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新生变形和白云岩化作用4种。它们经历了淡水渗流、淡水潜流、海水和埋藏地下混合水4种成岩环境。由于含矿层以上成岩环境的开放性和其下成岩环境的闭塞,埋藏地下混合水成岩作用使矿质富集而形成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