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地质学   88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湘中锑矿床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分形理论对湘中锑矿床(点)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锑矿床的空间分布可以认为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分形几何学可以描述矿田分布规律。应用计盒维数法计算了锑矿床空间分布的分维值,对不同区块的分维特征进行了比较,探讨了分维值的地质意义。实际资料计算结果显示,盒子数目与尺度有很好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均达0.99以上  相似文献   
72.
利用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时, 不同的超参数设置往往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同。采用贝叶斯算法对4种常见机器学习模型(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随机森林RF)的超参数进行了优化, 探索了该算法对滑坡易发性机器学习模型的优化效果。以湘中地区4县(安化县、新华县、桃江县和桃源县)滑坡易发性评价为例说明该算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基于滑坡历史编录, 确定研究区内1 017个滑坡点, 并选定15个滑坡影响因子, 以此构建滑坡易发性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对4种机器学习模型的主要超参数进行了优化, 依据优化后的超参数建立了4种优化模型, 并使用AUC值等指标来比较其预测能力。结果表明: 经超参数优化后的4种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性能均有所提高, 且基于贝叶斯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73.
湘中杏枫山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对矿床成因的指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静芸  彭建堂  胡阿香  木兰 《地质论评》2020,66(5):1376-1391
杏枫山金矿是湘中盆地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位于白马山复式岩体的外接触带,主要赋存于新元古界板岩—千枚岩中。为了查明杏枫山金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并揭示其矿床成因,本文在对该金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关系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镜下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岩相学、显微测温以及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等技术手段,对该金矿的不同期次石英中的包裹体开展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矿期石英脉呈席状产出,其流体包裹体以富液相为主,含少数富气相包裹体和CO2包裹体,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在220~420℃范围内,盐度为0. 35%~11. 94% NaCleqv;成矿后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明显小于成矿期。该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中高温、贫CO2的还原性H2O—NaCl(±KCl)—CO2—CH4—N2体系,减压沸腾作用造成成矿流体的氧逸度、pH值改变,是导致该区金矿石沉淀的主要原因。湘中杏枫山金矿的成矿温度高,成矿压力较小,成矿流体及地质特征均明显有别于国内外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结合其围岩蚀变类型和矿物共生组合等特征,可推断杏枫山金矿床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金矿体系(IRGS)。  相似文献   
74.
湖南地区,尤其是湘中—湘南区域奥陶系烟溪组是我国新发现的页岩气勘探层位,该地层具有岩性变化大、有机碳含量高、成熟度高的特点。通过野外露头资料、钻井资料分析表明烟溪组岩性以硅质岩和碳质页岩为主,砂质页岩和砂岩次之。根据岩性、沉积构造以及纵向上岩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烟溪组沉积相类型多样,包括深水盆地相、浅水盆地相、浅水陆棚相和浊积扇相等。研究表明:深水盆地相分布在湘南,浅水盆地和浅水陆棚相分布在湘中中部,而浊积扇相分布在湘中西北部、北部和东部等区域,沉积相的分布规律决定了烟溪组页岩气的勘探方向。横向上,湘南深水盆地硅质岩和碳质页岩TOC含量较低,而湘中浅水盆地相碳质页岩TOC含量高、厚度大,是烟溪组最有利的勘探区域;纵向上,烟溪组第三岩性段碳质页岩有机质丰度最高,脆性矿物含量高,是页岩气勘探的“甜点”层位。  相似文献   
75.
龙山Au-Sb矿床是湘中Au、Sb矿集区的代表性矿床,本文对其不同类型矿石、矿区围岩和区域地层进行了S、Pb、Sr同位素组成对比研究。矿石中硫化物的δ~(34)S值为-3.0‰~5.1‰,平均值2.3‰;矿区围岩的δ~(34)S值为4.0‰~5.9‰,平均值5.2‰;区域地层的δ~(34)S值为9.3‰~13.3‰,平均值11.3‰。矿石与矿区围岩、区域地层的硫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矿石硫具岩浆来源特征。矿石中硫化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6.992~18.457、15.392~15.722和37.586~38.960,矿区围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7.630~17.993、15.522~15.644和37.981~38.366;区域地层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分别为17.566~18.092、15.430~15.630和37.988~38.710。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较大,矿石铅的来源较复杂,赋矿地层、印支期岩浆岩和上地幔可能都为其提供了部分铅。石英流体包裹体的(~(87)Sr/~(86)Sr)_i比值为0.71540~0.72309,矿区围岩的(~(87)Sr/~(86)Sr)_i比值为0.71844~0.72153,区域地层的(~(87)Sr/~(86)Sr)_i比值为0.71792~0.71939,矿石、矿区围岩、区域地层的初始锶同位素值均较高,主要为壳源锶,部分锶来自赋矿地层,部分来自印支期岩浆岩。龙山矿床成矿物质具壳幔混合来源特征,矿化剂硫主要来源于岩浆,成矿物质部分来自江口组地层,部分来自印支期岩浆岩。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索仇湘中教授运用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用药规律及辨治思路。方法:收集仇教授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的门诊临证处方,对符合KOA诊断的处方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的方法进行药物频数、药物组合等统计。结果:共纳入432 例病例,涉及中药49 味,在KOA中使用频率>1%者有16 味;其中25.50%为补虚药,15.31%为活血化瘀药,13.77%为平肝息风药;68.75%的药物入肝经;药性上以温(频率49.95%)、平(频率37.50%)为重,辅以寒性(频率25.01%)佐制;药味上多以苦、甘、酸为主,分别占比43.75%、41.62%和31.25%。结论:仇教授治疗KOA用药遵《金匮要略》之法,强调补肝通络。  相似文献   
77.
湘中地区下寒武统烃源岩沉积环境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湘中地区早寒武世岩相古地理的研究,认为早寒武世期间,湘中地区为发育在陆架之上的缺氧滞留盆地沉积环境,沉积了一套以黑色炭质板状页岩及含硅质炭质泥岩等为主的黑色沉积。该套黑色沉积沿着湘中地区以及扬子东南缘呈带状稳定分布,反映出当时湘中地区是一"富烃沉积区",具有生烃潜力;该套寒武纪海相地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  相似文献   
78.
湘中下石炭统痕迹化石及其环境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龙义  刘钦甫 《地层学杂志》1994,18(3):173-180,T002
湘中下石炭统中发育有非常丰富的痕迹化石,本文报道了在其中鉴别出的17种痕迹化石,并对其组合特征及环境分布进行分析,划分出Fucosopsis组合、Skolithos组合、palaeophycos组合、Rhizocorallium组合、Chondrites组合等。它们分别与潮坪-湖、障壁砂坝、滨外碎屑陆棚、滨外浅水碳酸盐陆棚及深水碳酸盐陆棚等环境相对应。文中还对区内几种常见的痕迹化石如Thalassinoides、Planolites、Zoophycos及Chondrites等的环境意义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9.
湘中盆地西部构造变形的运动学特征及成因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湘中盆地中部的大乘山 龙山EW向隆起将湘中盆地分为涟源和邵阳两个次级凹陷。湘中盆地西部上古生界盖层中主体构造为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前人认为其变形与向北西的逆冲推覆有关。本文对湘中盆地西部进行了多条构造剖面调查,结果表明:涟源凹陷西部上古生界褶皱轴面大多直立、部分斜歪;走向逆断裂及斜歪褶皱轴面大多倾向NW,少量倾向SE。大乘山背斜为一轴面倾向NWW的倒转背斜,背斜核部及两翼发育大量以NWW倾向为主的逆断裂,背斜内长安组劈理均倾向NWW。邵阳凹陷西部上古生界中走向逆断裂和倒转与斜歪褶皱轴面总体倾向NWW,局部反冲构造带断裂倾向SEE。湘中盆地盖层变形主要受控于盖层底部不整合界面及石炭纪测水组煤系地层的滑脱,部分断裂切入加里东褶皱基底。上述各次级构造单元变形特征表明湘中盆地西部逆冲推覆的总体方向为SE,而不是前人所认为的NW。研究表明湘中盆地NE—NNE向褶皱和逆断裂形成于中三叠世晚期的印支运动和中侏罗世晚期的早燕山运动。分析认为湘中盆地西部向SE逆冲,与雪峰造山带东缘向SE逆冲及城步 新化岩石圈断裂向NW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80.
黑色页岩化学风化程度指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色页岩是一套化学组成变化大、成份分布极不均一的岩石。建立在化学组成相对均一的岩浆岩风化基础之上的化学风化指数如CIA(MIA)、CIW、CIX、PIA、STI、R、WIP、V、W等,因不能较好地把母岩化学组成变化与风化反应引起的化学变化区分开来,用于厘定黑色页岩的风化程度时,存在灵敏度低、与实际风化程度不相符等问题。故需要建立新的风化指数来厘定黑色页岩的风化程度。本文以湘中地区下寒武统新鲜和风化黑色页岩的主量元素分析为基础,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变量判别分析等方法,确定引起新鲜和风化黑色页岩化学组成差别的关键化学组分,并甄别其影响程度。建立影响黑色页岩风化程度的主量元素判别函数,进而构建厘定黑色页岩风化程度的化学风化指数。研究表明,引起新鲜和风化黑色页岩化学组成差别的主量元素,其影响程度依TiO_2Al_2O_3Fe_2O_3LOIMnOCaOSiO_2MgOK_2ONa_2OP_2O_5顺序而降低。以此为基础,构建厘定黑色页岩风化程度的化学风化指数为:WB=28.8×ln(SiO_2)+16.67×ln(TiO_2)+10.52×ln(Al_2O_3)+5.62×ln(Fe_2O_3)-2.01×ln(MgO)+4.10×ln(CaO)-4.24×ln(K_2O)-5.06×ln(Na_2O)+5.07×ln(LOI)-158.13。该风化指数(WB)能克服现有各风化指数的不足,适合用于厘定黑色页岩风化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