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2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58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319篇
地质学   928篇
海洋学   32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7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自然形成的滑坡坝很容易发生溃坝。通过对某滑坡坝溃坝情况计算表明:即使在溃坝情况下,也不会对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和拟建某电站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也不会诱发别的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2.
李长华 《探矿工程》2003,30(5):35-36,42
薄壁混凝土防渗墙成槽方法多种多样,但对于砂卵石和风化基岩,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施工方法。介绍的冲切成槽法是在原冲击成槽建造混凝土防渗墙的基础上,用扁钻头代替圆钻头,用泥浆循环系统代替抽砂筒排渣,并对施工工艺加以改进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薄壁防渗墙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3.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最新构造变动样式及其动力来源   总被引:86,自引:6,他引:86  
基于“活动块体”的基本概念,综合历史地表破裂型地震的空间分布、主干活动断裂和次级活动断裂的展布特征等,川滇地区可划分出4个一级块体:马尔康块体(Ⅰ)、川滇菱形块体(Ⅱ)、保山-普洱块体(Ⅲ)和密支那-西盟块体(Ⅳ)等;受次级北东向断裂的切割,川滇菱形块体(Ⅱ)可进一步划分为川西北(Ⅱ_1)和滇中(Ⅱ_2)2个次级块体,保山-普洱块体(Ⅲ)包括保山、景谷和勐腊等3个次级块体(Ⅲ_1,Ⅲ_2,Ⅲ_3)。通过断错地貌学的定量研究,厘定了川滇地区各级块体主干边界活动断裂的基本类型和长期滑动速率值;运用矢量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块体的运动状态,并讨论了变形协调性问题,指出川滇地区各级块体运动是平移、转动和隆升等3种基本运动的复合或叠加,其中马尔康块体、川西北和滇中两个次级块体南东向或南南东向平移速率1~5mm/a,顺时针转动角速率1.4~4°/Ma,隆升速率1mm/a左右;保山-普洱和密支那-西盟两块体也发生过大规模的顺时针转动.它们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印度板块北移引起板块边缘或内部变形局部化和差异运动的应交响应。由于存在横向活动逆断裂带对东向或南东向平移分量的吸收和转换,青藏高原物质的向东逃逸量或挤出量是有限的,为“叠瓦状道冲转换-有限挤出模型”。  相似文献   
24.
川滇地块的震源力学机制、运动速率和活动方式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 4 4 2次中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分析了川滇次级地块应力场的优势方向。使用 771次 3级左右地震的滑动角λ参数统计确定震源断层的错动方式 ,并用中强地震P波初动解的N轴仰角的统计分布结果得到的震源断层错动或滑动型式去佐证。拟合中强地震的矩张量速率式 ,计算了川滇次级地块各地震构造区的年均滑动速率 ,并进行比较。根据 1980— 2 0 0 1年川青地块、雅江地块和滇中地块边界断裂带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定期复测结果 ,分析了水平和垂向年均形变速率。川滇地块间的运动是不均匀的。川青地块的运动方向为SEE。雅江地块压应力场优势方向为SSE ,相对川青地块的运动速率更大。滇中地块承袭雅江地块的运动方向 ,略偏东。密支那滇西地块压应力场有 2组优势方向 ,存在向NE方向的推挤和SSE方向的逃逸 ,活动速率大  相似文献   
25.
云南的地壳S波速度与泊松比结构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远震三分量宽频数字记录获取了云南地区23个台站下方的体波接收函数, 以此反演得到云南地区的地壳S波速度结构与地壳泊松比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云南地区地壳厚度从北到南逐渐减小, 西北端的中甸地壳厚度可达62.0 km, 而最南端的景洪仅为30.2 km.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楚雄地区存在一个近乎南北向走势的Moho面隆起区域, 在东川地区存在一个大概与之平行的Moho面凹陷. 另外, 云南地区地壳上地幔S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 有的地区不但在上地壳10.0 ~ 15.0 km范围内存在低速层, 而且在下地壳30.0 ~ 40.0 km之间还存在低速层. 地壳泊松比整体偏高, 但与地壳的速度结构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在这样一个高泊松比的背景上仍呈现出了明显的块体分布特征. 综合分析速度结构和泊松比分布, 发现在以小江断裂为东边界, 玉龙雪山断裂为西边界的"川滇菱形块体"上, 除了地震活动十分频繁外, 还具有高泊松比和复杂的壳幔速度结构特征. 这一特征与周边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别, 这将为深入研究青藏高原岩石圈物质东向流动提供了地球物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26.
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浅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分析,对比分析了坝体加高、浸润线条件、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和透镜体简化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尾矿坝抗滑稳定性随坝体加高而降低;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超过坝体加高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一定简化原则减少透镜体,从而简化剖面形状和计算复杂程度,是一种能反映工程实际但比较保守的分析方法。拟静力法并非适合于所有的尾矿堆积坝抗震稳定性分析,即便采用其所得结果也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27.
川滇地区成组强震活动的有序步进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程万正 《地震研究》2003,26(Z1):38-45
研究了川滇主要地震构造带历史成组强震和现今小震的空间-时间活动图像.分析结果:在垂直断层走向两侧约30km范围内的强震活动,在北西、南北、北东走向的构造带间相继交替发生,存在有序步进的联动现象.这可能也是川滇成组强震活动的一个基本特点,且现今小震活动亦呈现此特点.最后对此现象概述了目前力学机理方面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28.
程万正  杨永林 《地震研究》2003,26(Z1):62-69
初步分析了1982年以来川滇地块的地震,存在2组强震活动,即1988~1989年澜沧、巴塘、小金地震,1995~1996年孟连、武定、丽江地震.研究了川滇地区跨断层短水准、短基线、连续蠕变观测资料在这2组强震前中期-短期的形态异常和年速率动态异常.震前形变异常场地震数的比例在云南地区为0.33~0.42, 而四川地区较低.部分场地出现的异常时段有一定的同步性.文中对跨断层形变异常图像与成组强震关系作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大型尾矿库勘察工程施工中钻探,取样,水文,物探及其他测试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30.
滇、川、黔成矿区的铅锌矿源层(岩)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滇、川、黔铅锌成矿区的矿源层(岩)及其成矿作用,具多矿源层(岩)、多容矿层和多遮挡层共存的特点。矿源层(岩)改造成矿分海西晚期改造生成贫铅锌矿床和燕山期改造生成铅锌富矿床两个旋回,改造成矿的3个主因是:多条继承、发展了基底构造的深一道断层系统,峨眉山玄武岩浆上涌产生的高热能、喷气、矿质和广泛、多中心循环的热卤水,铅锌矿床为沉积─改造─后成成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