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78篇
  免费   1816篇
  国内免费   1879篇
测绘学   598篇
大气科学   939篇
地球物理   2438篇
地质学   4657篇
海洋学   746篇
天文学   187篇
综合类   1174篇
自然地理   1034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440篇
  2022年   478篇
  2021年   479篇
  2020年   331篇
  2019年   425篇
  2018年   280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345篇
  2014年   529篇
  2013年   431篇
  2012年   589篇
  2011年   566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381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359篇
  2002年   413篇
  2001年   474篇
  2000年   248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175篇
  1996年   180篇
  1995年   147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03篇
  1992年   123篇
  1991年   78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9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51.
黑潮在吕宋海峡的形变及动力机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根据1990年以来对吕宋海峡和中国南海(SCS)北部的WOCE水文资料和其它海洋调查资料的分析,以及对同一海区的卫星遥测海表温度(SST)的资料处理,推断在吕宋海峡常年存在黑潮路径弯曲,西折进入SCS并又流出SCS的现象,作者将黑潮的这种变形称为“黑潮流套”。黑潮变形进入SCS的位置在冬季位于海峡中部、南部附近,范围较大;在夏季略向北移,较集中于海峡中部,范围较小。作者认为,黑潮流套现象可用位涡守恒理论作定性的解释:当黑潮在吕宋海峡失去西边界支持后,其流轴以西贴近西边界的一部分流体,因具有较大的相对正涡度,会脱离黑潮主体在南海东北部形成反时针旋转或顺时针旋转的环流,而黑潮主体会以顺时针旋转的形式在海峡以西的海域出现。整个黑潮以弯曲、扩展的形式在海峡处产生形变,在海峡东侧出现反气旋涡旋的倾向。吕宋海峡黑潮流套及南海北部的诱生环流之流型,会因黑潮本身以及副热带环流整体的变化而变化,也与海峡的宽度有关。总之,吕宋海峡黑潮流套的形成是由当地特殊的地形条件和地转β效应这些内部机制决定的,它的常年存在有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52.
在Gaussian波场基础上,推导出以P-M谱和平均JONSWAP谱代表的充分成长和有限风区的深水风浪平均波长与平均波周期之间的关系为.推导中运用了Rice跨零点问题的解并通过滑动时间平均技术估计4阶谱矩.在风浪水槽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与有限风区下推导出的关系相比较,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53.
莺歌海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莺歌海盆地位于印支半岛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交接区,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使其形成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焦点。从区域动力学演化的角度,系统分析了影响莺歌海盆地发育的印支地块构造演化特征,认为莺歌海盆地构造演化主要受印支半岛早期的逃逸挤出构造和晚期的挤压-伸展构造系统影响(或控制),在此动力学驱动机制下,莺歌海盆地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即左旋走滑-伸展裂陷阶段、中下地壳韧性伸展-热沉降阶段和加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54.
莱州湾温带风暴潮预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依据莱州湾羊角沟、夏营两站建国以来的风暴增水资料,对莱州湾建国后发生的风暴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探讨了温带风暴潮产生的物理机制,此外还对莱州湾温带风暴增水以及诱发增水的天气形势进行了分析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莱州湾温带风暴潮统计预报方法,并在作业预报中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5.
利用历史资料和Landsat TM卫星遥感图像,研究了唐山市滨海湿地自建国以来的演变特征,着重对1987~2004年陡河———滦河之间的滨海平原湿地类型进行了识别,绘制了不同时期的景观面解译图。利用Mapinfo制图软件计算出两个时期的面积(比例)转化矩阵,显示该区滨海湿地破碎化加重,其动态演变特征呈明显退化趋势,进而提出引起其退化的原因和发展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56.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分析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TCMSP、化学专业数据库获取补阳还五汤的活性成分,并对潜在靶点进行预测及规范。分别从PharmGKB、DisGeNET、OMIM、GeneCards数据库中得到颈椎病疾病靶点,利用韦恩图获取补阳还五汤与颈椎病的交集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活性成分-疾病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得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利用David数据库对潜在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Vina软件对补阳还五汤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共获得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活性成分97个,包括槲皮素、山柰酚、黄芩素、木犀草素等;交集靶点64个,关键靶点有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白细胞介素-1B(IL-1B)等;主要涉及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7(IL-17)、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有效成分与关键靶点之间结合紧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提供相应条件。结论:该研究在总体上预测了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病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信号通路,作用途径广泛,为下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及思路。  相似文献   
57.
按照板块构造理论 ,板块是刚性的并且只在其边界变形。然而 ,赤道印度洋却有板块内变形的足够证据。变形例外地起因于由印度与欧亚板块正在进行的碰撞而引起的大洋岩石圈的高应力。这样的板块内变形通常是在大陆上观测到的而不是在大洋中 ,那里的变形一般局限在狭窄的板块边界处而不是散布于宽广地区。印度洋从而提供了一个研究大洋岩石圈板内变形的少有机会。印度洋内的变形是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MinsterJB等 ,1978) ,以便利用单一的刚性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来解决拟合全球板块运动中的难点。这个板块现在被认为是…  相似文献   
58.
多岛屿、汊道复杂地形海区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复杂地形海区的潮流场特征及工程对其的影响一直是海洋环境研究中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采和正交曲线网格和动边界结合技术,建立了复杂地形海区大范围、局部加密的二维高精度潮流数值模型,研究分析了工程前后宁波大榭岛LPG码头附近复杂海域大范围潮流场特征和局部特殊地形对其的影响,并从动力机制上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地形的挑流作用、水流流路分离和多股水流的潮汐动力不均匀等原因,使海区的潮流场结构变得非常复杂,其重要特征是有众多回流区产生。  相似文献   
59.
派比安台风对上海黄浦江潮位的影响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徐建成 《海洋预报》2001,18(1):1-10
2000年派比安台风产生的历史第二高潮位对上海的防汛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通过比较历史上的风暴潮,从动力机制、天文高潮与增水极值相碰头,潮波共振和水利工程的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了这次风暴潮造成的高水位,及台风余振期边缘波的影响,并用SLOSH(Sea,Lake,Overland Surge from Hurricanes)模式模拟了这次风暴潮,为防台减灾的正确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在石油地质实际工作中,含油气地域的分区是吸引专家注意力的重要问题之一.石油聚集带是具有相似的地壳巨型构造单元性质的含油气盆地聚集,在其范围内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和聚集是在相似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的影响下进行的.制作带状分区图的基础是地下的构造特性及其地质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