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0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650篇
测绘学   437篇
大气科学   106篇
地球物理   365篇
地质学   4191篇
海洋学   89篇
综合类   533篇
自然地理   313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302篇
  2021年   229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53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298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86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四川省青川县东河口滑坡岩石的抗剪断性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萍  殷跃平  吴树仁  陈立伟 《地质通报》2009,28(8):1163-1167
东河口滑坡是5·12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典型的高速远程滑坡,致使780余人遇难。该滑坡体主要由震旦系灰岩和寒武系炭质板岩、千枚岩构成。震后在对该滑坡进行详细野外调研的基础上,采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岩块作为试验样品,利用60t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对该滑坡岩石的抗剪断性质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水对该滑坡岩体的力学性质有重要的影响,干燥状态与饱水状态下岩石的抗剪断强度有很大的差异,岩石中存在的结构面也是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岩质边坡稳定性的一个主要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992.
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偏山滑坡形成机制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山滑坡位于清江中游隔河岩库区,距隔河岩大坝54 km,是该库区的大型滑坡之一,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50多户200多人的生命安全及隔河岩水库的正常运行.通过野外调查,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槽探等工程勘查手段,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机制,查明除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质结构外,滑坡稳定性主要受暴雨、水库水位涨落等外动力因素的影响;从深部位移及地表位移、地表裂缝的监测结果分析,滑坡局部产生变形及位移,正处于蠕变阶段;通过滑坡稳定性计算,结合滑坡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分析,滑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滑坡在暴雨加库水位骤降条件下,稳定系数有所降低,局部存在滑塌的可能.  相似文献   
993.
位于土耳其西部伊兹密尔市hltlndag地区的滑坡是其他自然灾害的诱发因素之一,利用电阻率成像法(ERT)和地震折射层析法(SRT)对该滑坡区开展地球物理勘查。在滑坡体上沿南-北和东-西剖面采用了温纳-施兰贝尔电极排列方式做了4个剖面的电阻率层析成像勘查和采用纵波地震检波器沿着与南-北向电阻率剖面一致的一条剖面开展地震折射层析勘查。使用最小二乘法反演技术处理电阻率和地震数据。利用一种不基于射线追踪的方法对地表折射数据进行初至波走时反演。这种方法通过对波走时的函数描述导出雅可比矩阵,而该矩阵由基于单元慢度扰动的有限差分近似法计算得出。利用程函方程求解走时。通过利用这些方法均获得了有关滑坡体内部结构、物理特征和滑动面几何形状的有价值的结论。滑坡体物理的特点是电阻率和地震波速度均较低。电阻率成像结果同时表明,这些低电阻率区与滑坡体中水、粘土含量较高有关。把固结的碎屑岩层假定为滑坡区基岩,该碎屑岩层的物理特点是电阻率相对较高(中等)和地震波速度很高。通过南一北向剖面的电阻率和地震折射数据综合解译,有助于我们确定滑动面的几何形状和滑坡体厚度的变化。沿该剖面存在一个不断变化的滑动面,且在剖面中部和北部(坡脚区)滑坡体的厚度较大。此外,我们认为滑坡体的水含量在滑坡体运动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从地形地貌、物质组成特征和滑带土识别、验证及原始地貌恢复等几方面论述了黄荆树滑坡存在的必然性,从而为滑坡勘查工作设计提供了一种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995.
滑坡是三峡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三峡地区滑坡形成及发展的阶段性与新构造活动密切相关,与气候的冷暖变化也有密切关系。在系统收集三峡地区断裂活动同位素测试年龄的基础上,做出了断裂活动的年龄分布直方图。与滑坡年代分布对比发现,断裂活跃峰期与滑坡活跃峰期相间分布,后者明显滞后于前者;与气候期对比发现,断裂活跃期多对应于气候的由暖转冷阶段。综合分析表明,断裂活跃峰期的构造活动主要为后期滑坡的发生准备了充分的条件,而暖湿气候环境的强降水及地震活动,则是触发滑坡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6.
对双井路滑坡勘查资料分析基础上,从双井路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因素及遭受的人为因素特点,介绍了滑坡(地质灾害)体的地质结构,形成原因。认为该滑坡所在区地质构造条件复杂是滑坡形成的背景条件,乡镇居民建房大规模切坡是导致该滑坡发生的人为因素,长时间集中性暴雨是滑坡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并依据该滑坡的危险性大,提出采用削坡减载+重力式挡墙与修建地表截、排水系统的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97.
汶川地震北川县城地质灾害调查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汶川8.0级地震造成了北川县巨大的破坏,导致上万人死亡,整个北川县城变为废墟。现场地震科考分析显示,造成北川县城区建筑物和道路严重损毁,以及人员重大伤亡的三个主要原因为:①强地震产生的振动破坏效应;②活断层错动产生的地表破裂效应;③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了北川县城区上千人死亡、大量房屋被埋、多处路段被毁。在分析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对地震引发的北川县城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次生地质进行了现场调查,查明了地质灾害分布和发育特征,初步分析了王家岩滑坡和景家山崩塌的地震地质灾害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998.
刘力肇 《广西地质》2009,(10):37-38
文章介绍了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后山滑坡应急治理的实例,该滑坡经过应急治理后,下纠推力得到有效减少,安全稳定性由治理前的不稳定(Kf=0.91)提高到基本稳定(Kf=1.07),为滑坡的后期勘宴及正常治理提供了安全稳定的施工环境。  相似文献   
999.
郭乐  王家鼎  刘涛 《地下水》2009,31(3):102-103,106
以不平衡推力法为基础,同时考虑不同烈度、不同地震力作用方向条件下黄土滑坡的稳定性评价,以宁夏西吉回回川滑坡为例,进行了滑坡稳定系数 K 与地震系数 KS,与地震作用角度β的关系及滑坡稳定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与水平方向有一定夹角倾向坡外,且随地震系数增大而增大.黄土滑坡稳定性评价中应该考虑地震最危险作用方向.  相似文献   
1000.
马有华  左正金  王伟峰  刘春华  刘艳刚 《地下水》2009,31(4):128-129,138
魏家沟滑坡区位于伊河上游魏家沟河北部的斜坡区,为一多期活动的滑坡群,研究其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评价对于后期防治有极大的意义。从滑坡基本条件入手,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计算和评价了滑坡体的稳定性,为后期滑坡的防治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