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59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91.
目的是观察杨氏中国尖齿兽有无筛板骨,探讨X线CT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扫描参数用传统CT、高档CT及工业CT分别对杨氏中国尖齿兽头骨化石标本进行扫描。结果:杨氏中国尖齿兽脑腔、鼻腔之间存在筛板骨,高档及工业CS能清晰显示筛板结构。结论:X线CT是无创性观察化石内部结构的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2.
文中描述了1981年秋季在安徽蒙城发现的诺氏古菱齿象化石(Palaeoloxodon nau—manni).首次提供了晚更新世晚期,有14C同位素年龄测定的古菱齿象的确切地点及层位.同时对该类象化石在淮北平原的分布提出一些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93.
孕镶金刚石钻头是通过胎体超前磨损,促使金刚石出露形成微切削刃,在钻压和扭矩的作用下对岩石进行磨削碎岩,可广泛应用于硬地层和复杂地层钻进。然而,常规金刚石钻头存在坚硬地层钻速低、进尺慢、费用高等问题。本研究首先采取甘青隧道S2Z-45钻孔相邻孔不同深度的岩石样品,对其硬度、矿物组成及可钻性进行测试分析,确定了岩层大部分以闪长岩为主,岩石可钻性等级为8级;然后针对甘青隧道的地质特点对孕镶金刚石的胎体硬度和底唇面形状进行了优化设计,并进行了现场试验,通过分析钻头的实际使用情况研究了孕镶金刚石钻头性能的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胎体硬度为HRC 15~20、金刚石粒度40~50目、金刚石体积分数为20%、底唇面为环槽尖齿型的孕镶金刚石钻头性能最佳,寿命达到321 m,钻速为1.17 m/h;在相同金刚石参数下,胎体硬度为HRC 10~15的滚齿型孕镶金刚石钻头在钻速方面具有优势,最大钻速能够达到1.44 m/h。环槽尖齿型底唇面和高胎体硬度有助于提高钻头寿命,滚齿型底唇面和低胎体硬度有利于提高钻进效率,但钻头寿命偏低。  相似文献   
94.
钻头在钻进复杂非均质地层时,由于其冠部形状的限制,钻头各部位切削齿受力不均匀,局部切削齿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导致钻头发生“涡动”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多级力平衡”的切削齿周向布齿方案,通过建立全尺寸钻头破岩有限元仿真模型,分析顺时针、逆时针以及“多级力平衡”3种周向布齿模式下切削齿及钻头的受力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顺时针和逆时针周向布齿,“多级力平衡”布齿模式下各刀翼载荷分布比较均匀,钻头的稳定性和攻击性均得到较大改善,钻头的破岩效率提高28%以上;顺时针布齿模式下钻头的侧向力最大,其稳定性相对最差;逆时针布齿模式下钻头的钻压最大,其攻击性相对较差,并且钻头的破岩效率最低。上述研究成果能够为指导PDC钻头切削齿的周向布齿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建议今后加强“多级力平衡”周向布齿模式下切削齿载荷沿钻头径向分布规律方面的研究,以指导防涡稳定PDC钻头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5.
利用Excel的强大数据处理功能,以及其自带的宏功能,实现多齿台检测数据的自动处理,方便了检测人员,加快了检测过程,提高了检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96.
陈强  黎中宝  高瞻 《海洋与湖沼》2020,51(2):395-404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Cd~(2+)-Cu~(2+)单一及复合胁迫3d、6d、9d对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沙蚕的各项不同指标对Cd~(2+)、Cu~(2+)胁迫的响应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复合胁迫中Cd~(2+)-Cu~(2+)对沙蚕各指标的影响存在交互效应。沙蚕3种消化酶活性大小为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Cd~(2+)、Cu~(2+)单一胁迫能激发沙蚕淀粉酶活性,激发作用强于复合胁迫。Cd~(2+)、Cu~(2+)单一胁迫实验前期低浓度组蛋白酶被抑制,高浓度组被诱导,复合胁迫实验前期Cd~(2+)-Cu~(2+)对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存在协同作用。Cd~(2+)、Cu~(2+)胁迫对沙蚕脂肪酶活性整体表现出抑制作用。Cd~(2+)、Cu~(2+)胁迫诱导沙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整体上激活过氧化氢酶(CAT)活性。Cd~(2+)单一胁迫实验组过氧化物酶(POD)均被显著诱导,具有"剂量-效应"关系,Cu~(2+)单一胁迫实验后期POD被显著诱导,复合胁迫实验中,低浓度Cu~(2+)组POD被显著诱导,高浓度Cu~(2+)组POD被显著抑制。实验组沙蚕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X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复合胁迫实验前期,GXH-Px活性与Cu~(2+)浓度呈正相关关系,与Cd~(2+)浓度呈负相关关系。显著的效应-剂量间相关关系存在于特定时间(3d、6d)的MDA含量,沙蚕MDA含量用作监测海洋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标志物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7.
传统焊接培训周期长、成本高、操作过程质量难以控制,分析焊接操作技术特点,建立焊接人员信息管理系统、手工操作图像信息采集系统、外观质量评定信息系统、内部缺陷评定系统和分析与诊断系统,形成焊接操作技术检测分析与诊断平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利用该平台能够对焊件质量进行分析和诊断,为焊接培训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8.
采用组织学方法,较系统地观察研究了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主要器官的组织学特点。首次以组织学的形式表现出多毛类刚毛的细微结构——中空的短管状结构,以及腹腔内主要器官组织学特性、位置关系及其可能的生理功能。结果表明:双齿围沙蚕疣足拥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并着生刚毛;循环系统发达,由背腹大血管、环体节血管网和毛细血管网共同构成一个发达的循环系统,这与其体节断裂存活、再生的进化机制相适应;肌肉组织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环肌、纵肌和斜肌,在三者协调配合下,疣足、各体节及整个虫体的运动功能得以完善;消化道由前向后的组织学变化,主要体现为肌肉类型的变化以及肠道褶皱的逐渐丰富,显示了形态与功能的高度适应性。本研究结果为更加系统掌握双齿围沙蚕的生物学特征奠定了基础,并为其人工繁育、指示环境污染物情况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
浑圆美丽的珍珠深受世人所喜爱,由于市场上常有不肖商人冒充珍珠之假货,而使消费者受骗,以下简单的方法可以辨伪。  相似文献   
100.
采用RAPD方法研究了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初步探讨了它的遗传结构及影响因素。在97个RAPD标记中有28条(28.87%)是多态性标记,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该种群总的遗传多样性为0.193,说明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研究发现距离和种群发展历史对洪湖微齿眼子菜种群的遗传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