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704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3年   1篇
  194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H2O-和D2O-NaAlSi3O2玻璃的红外光谱与无水钠长石玻璃的红外光谱之间有两大差别:一量有许多由数个O-H伸缩振动引起的高于3000cm^-1的谱带出现,二是在含水玻璃红外光谱中的900cm^-1附近出现一个谱肩。未发现因D-H置换而引起的900cm^-1谱肩的频率偏移。根据我们的红外光谱和分子轨道计算结果,以及以前的NMR和喇曼光谱,我们得出结论:H2O-钠长石玻璃的振动光谱中900cm  相似文献   
42.
硅酸盐熔体结构及水—熔体反应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铝硅酸盐熔体结构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了总结:(1)熔体结构及其物理性质;(2)水-熔体反应机理;(3)熔体结构与压力的关系。熔体结构的变化是熔体粘度、密度、热膨胀性变化乃至粘流发生的根本原因,水与熔体的反应促使熔体粘度降低,不同的水溶解模式的建立是熔体结构研究深入的标志;压力对熔体结构的影响与温度和挥发份对它的影响大致相反,压力的增高使熔体结构产生加密效应,而温度的升高和挥发份  相似文献   
43.
A group of εNd/Nb,Ba/Nb,Nb/Th diagrams are used to study mantle heterogeneity.Island-arc basalts(IAB) are distributed in a triangle of these diagrams. Three end-member components (the MORB-type depleted mantle, the fluid released from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and the sediments from the continental crust) of the source of IAB may be displayed in these diagrams. Two types of IAB are identified .They are of the two-component type (with little continental sediments), such as the basalts from Aletians and New Britain ,and the three-compeonent type, such as those from Sunda, Lesser Antilles and Andes. In addition ,the EMII type mantle-derived rocks may also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is exemplified by continental flood basalts and some peridotite xenoliths, similar to IAB, with high La/Nb and Ba/Nb and low Nb/Th ratios, The other includes the Samoa-type oceanic island basalts, with low La/Nb and Ba/Nb and high Nb/Th ratios. The corresponding two sub-components of EMII are EMIIM,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metasomatism of lithosphere mantle by fluids released from the subducted oceanic crust, and EMIISR, related to the intervention of recycling continental sediments into the convective mantle.  相似文献   
44.
混合岩化作用中交代岩和铁矿形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祥济 《矿床地质》1993,12(4):358-369
通过黑龙江西麻山、天宝山和河南桐柏山混合岩化交代铁矿床的野外地质工作,并进行了高温高压下系统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证明了在380~650℃的温度和300×10~5~700×10~5Pa的压力下,含K、Na卤化物的弱酸性混合岩化的热液,与太古代的变质岩经历了120个小时的持续交代作用,形成了与这些矿区基本相一致的交代岩和铁矿,揭示了混合岩化作用中形成了交代岩和铁矿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45.
喀喇沁玻基橄辉岩中的磷酸盐质熔体及磷灰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济安  王志海 《岩石学报》2000,16(3):449-453
磷酸盐在本文讨论的坡基橄辉岩中以多种形式产生,有早期结晶的磷灰石斑晶;有熔离的磷酸盐质熔浆液滴;也有晚期穿入橄榄石斑晶的磷酸盐质细脉,表明元素磷活跃在岩浆演化的每一个阶段。磷酸盐质熔浆液滴的存在,说明磷酸盐质熔体可能是由于岩浆的熔离作用而形成的。沿着橄榄石晶格生长石出现的磷酸盐质玻璃细脉则进一步证实地幔中含磷流体不但存在,而且具有很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46.
白杨河地区中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研究显示,该岩墙属于亚碱性系列,为岩浆高度演化的产物,轻稀土元素适度富集,轻重稀土分异中等,Nb、Ta强烈亏损,Ti、Zr和Hf适度亏损,不相容元素(K、Rb、Ba、Sr、LREE)与Pb富集,说明该岩墙源自与俯冲作用有关的交代地幔,且在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该岩墙侵位时期可能为270~250Ma左右,为造山期后伸展环境下的产物,是中亚造山带后碰撞阶段陆壳垂向生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47.
第三纪富金斑岩型铜矿床主要发育于板块汇聚边缘与俯冲作用相关的火山-岩浆弧以及陆缘弧中,而大多数较古老的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则主要发育于向大陆边缘增生的岛弧环境中.含矿斑岩的岩性变化范围从低钾钙碱性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到高钾钙碱性石英二长岩到碱性的二长岩及正长岩,通常侵位于地壳浅部l~2km处,与同期的火山岩密切共生,并常见热液爆破角砾岩.其围岩蚀变从早到晚依次可分为Ca-Na硅酸盐蚀变、K硅酸盐蚀变、中级泥质蚀变、绢云母化、高级泥质蚀变,而浅部的高级泥质蚀变可以与早期K硅酸盐蚀变同期形成.Cu、Au矿化主要发育在K硅酸盐蚀变带中,矿化与A型脉密切相关,贫钼而富铂族元素.控制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形成的几个关键过程包括:(1)源区有大量的Cu、Au等成矿元素;(2)能使Cu、Au等成矿物质有效进入岩浆熔体的机制;(3)合成矿元素的岩浆熔体在从地幔上升到地壳高侵位而形成斑岩体的过程中没有Cu、Au等成矿物质损失;(4)在岩浆上升演化过程中,岩浆挥发份能有效的逸出,并且逸出的时间越早,对成矿越有利;(5)Cu、Au等成矿元素能有效进入岩浆挥发份;(6)在成矿斑岩体上部发育有利的相对封闭机制,阻止岩浆挥发份的逃逸;(7)含Cu、Au成矿流体的有效沉淀机制;(8)具有一个地壳上部的岩浆房,能够不断提供成矿物质和驱动热液循环的热能.要形成大型矿床一般需要多期岩浆脉动侵位与多期矿化热液蚀变事件的叠加.现多倾向认为交代的地幔楔可能是其主要物质来源.而有利于富金斑岩型铜矿床形成的岩浆有钾质钙碱性岩浆、埃达克质岩浆、碱性弧岩浆.俯冲板片脱水形成的流体或者熔融产生熔体提供了上覆地幔楔熔融的高氧逸度条件,这种高氧逸度特征是地幔源区Cu、Au成矿元素能否进入岩浆熔体的重要条件之一.最近研究表明流体的冷却可能是Cu、Au沉淀成矿最主要的因素.本文扼要介绍了富金斑岩型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8.
吉林伊通-大屯地区有长达80Ma的火山喷发历史,为探讨该区深部地质演化提供了条件。从晚白垩长春大屯火山(92.5±0.5Ma)到伊舒地堑内第三纪伊通火山群(31Ma、9~15Ma),玄武岩碱性逐渐增强,Dy/Yb比值逐渐升高,根据地幔动态熔融模型计算获得的玄武岩最终形成深度由约50km变深至110km。根据岩石圈盖效应推测该区晚白垩纪以来岩石圈厚度逐渐增厚。伊通第三纪碱性玄武岩显示了均一的地球化学组成;类似洋岛玄武岩(OIB)的微量元素分配模式和Nb/U比值,以及低(~(87)Sr/~(86)Sr)_i、正ε_(Nd)(t)同位素特征暗示它主要来源于软流圈。与第三纪碱性玄武岩相比,晚白垩大屯拉斑玄武岩具有相对偏高的Ni、Cr和Sc,高Ba/Th、Rb/Nb、Ba/Nb比值,高(~(87)Sr/~(86)Sr)_i和低(~(143)Nd/~(144)Nd)_i。这些特征可能与软流圈熔体与古老富集地幔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关。伊通-大屯玄武岩的演化特征反映了岩石圈在板内岩浆作用中所担当的不同角色:第三纪时,岩石圈并没有在物质上直接参与岩浆作用,但岩石圈对上涌软流圈起到了机械阻挡作用;而在晚白垩岩浆作用中,岩石圈的间接和直接作用都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49.
张辉  饶冰  唐勇  刘丛强 《云南地质》2006,25(4):403-404
目前,根据磷灰石溶解度模型、P在碱性长石与熔体相间的分配以及黑云母、锰铝榴石、透锂长石与对应的磷酸盐(包括斜磷锰铁矿、磷铝锂石-羟磷锂铝石)的平衡研究,已对过铝质岩浆中P的归宿进行了有效的平衡。但未见锰铝榴石-磷灰石的平衡研究。由于锰铝榴石-磷灰石矿物共生组合是花岗岩和LET型伟晶岩中最常见的矿物组合,直到岩浆演化晚期才出现锂辉石-磷铝锂石-羟磷锂铝石的组合。为此,本文实验研究锰铝榴石-磷灰石平衡反应,对过铝质岩浆体系中P溶解度起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0.
西藏西南部达巴-休古嘎布蛇绿岩带中地幔橄榄岩的成因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报道了西藏西南部达巴-休古嘎布蛇绿岩带中橄榄岩的矿物化学资料.橄榄岩中主要造岩矿物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区橄榄岩为残余地幔成因,但它们不是地幔简单熔化的残余物.尖晶石中Cr#及辉石中Ti的广泛变化表明它们具有复杂的熔融历史及地幔交代作用的印记,其形成过程可能经历了两种构造环境的转变.早期在MORB环境下形成低Cr#(尖晶石)橄榄岩;其后由于洋内俯冲作用,早先形成的低熔橄榄岩被消减到岛弧之下再度发生熔融形成高Cr#(尖晶石)橄榄岩.从而,在古大洋消失之后形成的碰撞带上同时保存了MORB型和SSZ型两类蛇绿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