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6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155篇
海洋学   4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热水解离子色谱法测定地质物料中的卤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快速,高效和无干扰测定地质物料中卤族元素的热水解离子色谱方法及热水解装置,该方法F^-,Cl^-,Br^-的检出限分别为1.4,1.7,15.5μg/l,方法的精密度(RSD%),F^-,Cl^-,Br^-,I^-分别为1.4,0.88,2.34,3.82。  相似文献   
12.
煤地质学是以煤的形成、组成、煤系伴生矿产、煤层瓦斯和煤层气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地质学分支。近年来随着我国和世界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洁净利用的要求逐渐提高,煤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煤地质学的研究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分析2011-2015年《国际煤地质学》杂志发表的717篇学术论文,总结了近期煤地质学最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发现: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与煤层气开发关系最为紧密的煤储层物性研究是各国煤地质科技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煤中的矿物质和元素地球化学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与煤的形成、开采和利用相关的煤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煤的自燃、燃烧与环境,沉积环境与煤炭演化,地理信息系统与矿区环境监测,矿井瓦斯,矿井构造,矿井水和煤的热解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王尧  田衎  封跃鹏  王伟 《岩矿测试》2021,(4):593-602
土壤环境标准样品是土壤生态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工具。目前,土壤中总有机碳环境标准样品仍为中国环境标准样品体系的空缺,特别是配套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的土壤标准样品一直未曾问世。本文以有机碳含量较高的农用地土壤为原材料,经干燥、研磨、混匀、装瓶、灭菌等加工步骤,制备获得土壤中总有机碳环境标准样品。分层随机抽取10瓶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经评价统计量F小于临界值F_(0.05)(9,10),瓶间均匀性相对不确定度(u_(bb))为1.5%,样品均匀性良好。在室温避光保存条件下,对样品进行了18个月的稳定性检验,稳定性相对不确定度(u_(lts))为1.2%,样品具有良好稳定性。由中国11家实验室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和重铬酸钾容量法进行协作定值,通过对检测结果的数理统计分析,样品量值评定结果为(25.2±1.4)mg/g。该标准样品为采用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法参与定值的土壤中总有机碳环境标准样品,可作为土壤中总有机碳测定标准方法配套的实物标准,满足土壤生态环境监测及相关研究需求,且与国外同类样品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4.
时志强  王美玲  陈彬 《古地理学报》2021,23(6):1067-1081
中国北方烧变岩分布广泛,见于以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为界的中国北方地区多个沉积盆地边缘,但地质学家对其研究较为薄弱。野外调查显示中国北方烧变岩主要以4种方式分布: (1)大面积连片分布,(2)沿山脉走向的线状分布,(3)沿河流下切河谷分布,(4)为第四系黄土覆盖。烧变岩主要为侏罗系、石炭—二叠系煤层自燃所致。各类型的烧变岩在中国烧变岩区不同程度发育,具瓷化结构、白化结构、烧熔结构、残余构造、气孔构造、微柱状节理、角砾状构造、垮塌构造、裂缝充填等结构和构造。其颜色以砖红色、赭红色、棕色、钢灰色最为典型,岩石中发育鳞石英、方石英、堇青石、铁堇青石、莫来石等典型高温矿物。中新世以来,中国西部、北部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干旱气候加剧,烧变岩也主要形成于这一时期,但煤层自燃与构造运动、环境变化、古野火事件的耦合关系还鲜有提及,其所蕴含的各种地质信息值得在今后的研究中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多源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2015年11月沈阳地区一次PM2.5 重污染天气的气象条件、垂直风场演变、大气边界层特征以及污染物的来源。结果表明:本次重污染过程中,沈阳市区PM2.5浓度长达81h超过250μg · m^-3 ,其中峰值浓度达到1287μg · m^-3 ,重污染期间PM2.5 /PM10 的比例最高为90%。受地面倒槽和黄淮气旋影响,近地面层持续存在的逆温层、高相对湿度和弱偏北风为颗粒物吸湿增长和长时间聚集提供有利的天气条件。风廓线雷达风场资料显示在重污染期间,近地面层存在弱风速区、凌乱风场和弱下沉气流。利用风廓线雷达资料计算了边界层通风量(Ventilation Index,VI)和局地环流指数(Recirculation,R),边界层通风量VI和PM2.5 存在明显的负相关,非污染日VI是重污染日的2倍,局地环流指数R在重污染天气前大于0.9,而在污染期间部分空间R小于0.8。通过后向轨迹模式和火点监测资料分析发现,沈阳上空300m高度气团来自于生物质燃烧区域,而且沈阳地区NO2和CO浓度的变化与PM2.5一致,说明本次重污染过程也可能和生物质燃烧有关。  相似文献   
16.
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产区,田间秸秆焚烧现象普遍存在,选取秋收季节(2014年10月)分析了秸秆燃烧的排放特征,利用区域化学传输模型WRF-Chem模拟研究了燃烧排放对气态前体物及其氧化产物的影响,以及最终导致的PM2.5中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的变化。研究表明:2014年秋收季节,河南和山东等省份的秸秆燃烧排放会在东南风的输送作用下影响京津冀地区;秸秆燃烧排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导致火点源及周边地区大气中主要氧化剂浓度上升,提升了区域大气氧化能力;当携带大量VOCs的秸秆燃烧烟羽与以化石燃料排放为主的城市气团相混合时,大气氧化性增强会加速城市地区人为源排放的NOx和SO2等气态前体物的氧化过程,提高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形成速率、促进二次无机气溶胶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利用AutoPrep自动样品前处理技术,对土壤燃烧吸收液进行在线预浓缩,抑制型电导进行检测,建立了一种全新思路的检测土壤样品中碘的方法。选择亲水性非常强的氢氧化物选择性IonPac AS16阴离子交换色谱柱,淋洗液发生装置在线产生KOH进行等梯度淋洗,抑制型电导检测。结果表明,对于土壤燃烧吸收液中碘离子的测定,方法检出限(S/N=3)可达1.2μ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方法精密度(RSD,n=7)为1.161%~4.566%,回收率在90.6%~100.8%。采用AutoPrep电导检测和脉冲安培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不同土壤样品中的碘,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方法在提供了稳定的系统空白的同时,还具备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重现性好、灵敏度高、系统稳定、节约时间、成本低廉和对环境友好等多方面特点,适合于大批量土壤普查中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生物能源(又称绿色能源)是指从生物质取得的能源,它是人类最早利用的能源。古人钻木取火、伐薪烧炭,实际上就是在使用生物能源。但是通过生物质直接燃烧获得能量是低效的。随着工业革命的进程,化石能源大规模使用,生物能源逐步被以煤炭和石油天然气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所替代。  相似文献   
19.
20.
实验研究揭示出 ,微量水的加入将会使遭受应变的岩石强度降低 ,产生弱化效应 (Griggs和Blacic ,1964) ,同时导致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地壳岩石由脆性向韧性转变 (Kennedy和Logan ,1998等 )。早期开展的大量实验研究充分证实水对于应变晶体内部位错的影响是水解弱化机制的主要方面。 ( 1)合成的“湿”石英单晶中 ,水促使柱状位错环成核 (McLaren等 ,1989)。对这种弱化 ,许多种解释是从Griggs等 ( 1964)的假设中演化出来的。假设①对弱化起作用的水是以离散的、与水有关的点缺陷形式出现的 ,这种点缺陷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