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96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30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9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海洋世界》2012,(10):8
近日,科学家发现了宇宙中最孤独的恒星。这颗名为SN1006的恒星最终将以超新星爆炸的形式孤独地死去。很多超新星是因两颗大恒星碰撞,或者两颗恒星相距非常近,互相扰乱、破坏而形成的,但最新研究发现,这颗恒星的死亡似乎是自我引发的。位于智利的帕拉那天文台的天文学家扫描了SN1006附近16.5光年以内的天空,并没有发现任何恒星或者其他恒星的残留物。恰恰相反,这颗恒星似乎是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在到达一个无法承受自身质量的极  相似文献   
102.
许焕斌 《气象科技》2001,29(2):41-44,40
该文分析了过去的爆炸影响云雾试验,并用来验证文献(1)中提出的爆炸影响气流的理论推测:即爆炸(瞬时的)激起扰动气流场(可维持一段时间),再通过扰动场与基本气流场相互作用,对基本流产生明显作用(可维持更长时间),是爆炸影响气流的可能主导途径。用该理论可以逐项解释试验结果,并在该理论指导下的数值模拟全面再现了试验结果,指出了各项结果的内在联系,因而验证了理论的可信性。  相似文献   
103.
地震勘探中应用地面爆炸,往往产生严重的声波、地面波和浅层的干扰,而有效波能量的強度常比較微弱。“地形爆炸”就是鉴于以上情况而作出的某些改进。它的基本特点是利用地形特点而使干扰的能量减少到最低的水平,尽量提高有效波能量水平。  相似文献   
104.
简单介绍本文叙述根据地震反射波时距曲线,利用理论时距曲线量板测定速度的方法。说明用本方法整理单独的、相遇的及时距曲线族的办法。本文供地震队工程师和解释技术员,以及地震勘探范围内其他专家之用。  相似文献   
105.
爆炸余震波形持时和余震事件频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封闭爆炸发生后常常产生大量的余震事件,本文对3次爆炸余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结果显示,余震波形持时很短, 70%以上的余震波形持时在2~7 s之间,持时频度衰减指数约为-1.6. 幂函数模型较好地描述了余震序列频度的整体变化特征, 爆炸后约两星期内,余震序列的频度衰减较快,衰减指数约为-1.0. 早期余震以群发式为主,后期余震以单发式为主. 对于同强度的爆炸, 因介质和地质构造的差异产生的余震数量相差几倍; 对于一次里氏震级为5.5级的爆炸,爆炸后约一个月内, 余震事件频度就接近了本底,此后仍有少量的余震发生.   相似文献   
106.
对流云,特别是强对流云就其生成条件和类型的不同,有的是输对称结构,有的是非轴对称结构。但无论对哪种结构的对流云进行人工影响作业时,每次都以不同射击组合形式发射几十发至上百发炮弹.这些炮弹在空中爆炸后就会形成众多的点源,而且每个点源在环境风场和湍流场的影响下互不干涉地扩散,这样在它们扩散的空间范围内必然会形成叠加的催化剂浓度场,但是高炮发射炮弹的射击组合有多种形式,本文仅在作轴对称对流云中点源爆炸催化剂扩散的基础上来探讨高炮以前倾梯度射击组合形式发射时多点源产生的催化剂叠加浓度场的计算方法,初步得到了对流云中点源的扩散规律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7.
108.
中浅成含矿岩浆的隐爆作用机制与两相分离流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从物理上讨论了隐爆作用的具体机制,指出隐爆作用的本质是由超压导致相变而发生的一种快速物理反应。分析表明,岩浆上侵至低围压的中浅层环境→气水组分分离并产生气泡→后续岩浆提供高压力梯度而导致超压,即为隐爆作用得以发生的充要条件。模拟实验表明,在隐爆发生的瞬间,岩浆中的多相组分因密度差而发生分离流动,围岩则在爆轰冲击下局部碎裂并气、液化,从而使相关的热液活动及多种成矿作用得以进行,由此形成相应的隐爆角砾岩系列及其矿床组合.  相似文献   
109.
测定和研究与岩石实际破碎过程有关的动载特性,对解决工程中如何有效地破碎岩石和防止岩石破坏两问题很有必要。为此,笔者对几种常见的岩石用“冲击应力脉冲法”进行了试验,并与岩石声波仪测出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讨论了岩石动载特性参数,并认为它们对岩石可钻性和爆破性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近场震级起算函数确定与爆炸余震震级计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李学政  王海军  雷军 《中国地震》2003,19(2):117-124
在天然地震背景下,由于现有的起算函数在0—5km范围内是一个常数,因此,对于震源深度较浅的小地震震级的测定遇到了困难,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爆炸地震波实际测量两种方法,确定了近场0—5k瑚范围内的震级起算函数。用本文确定的震级起算函数计算了两次爆炸余震序列事件的震级,绝大多数的余震震级非常小,主要分布在-0.5—1.0级之间,余震序列的M-t图与一般强余震M-t图明显不同,它不仅存在反映较大震级的正向柱状线,而且还存在反映较小震级的负向短柱状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