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2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1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33.
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滩坝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运用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将利津洼陷沙四上亚段分为1个层序3个体系域(LST、TST、HST),并细分为7个准层序组。研究了滩坝砂岩的沉积特征和在准层序组内的平面展布,以准层序组1、2滨浅湖滩坝最发育,准层序组3、4风暴滩坝最发育,准层序组6、7砂质滩坝发育差但发育碳酸盐滩坝。对滩坝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了“气(气候)-源(物源)-盆(盆地)”系统控滩坝的分析思路,是对传统“源控论”的完善与补充,可更合理解释滩坝的成因和分布,增加预测性。  相似文献   
34.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资料,本文对济阳坳陷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下亚段近岸水下扇储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岩石类型宏观上主要表现为泥质杂基支撑砾岩、碎屑支撑砾岩、砾质砂岩等沉积,微观上以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灰泥质杂基含量最高可达40%。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型,其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3.42%、2.02×10-3μm2;但在3 500~4 000 m深度段发育异常高孔带,孔隙度可达10.2%,储集空间多为溶蚀孔和微裂缝。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其成岩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长石溶蚀/碳酸盐胶结物溶蚀→石英溶蚀/碳酸盐胶结/灰泥重结晶→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溶蚀→碳酸盐胶结。不同亚相所经历的成岩演化有所差异,其中中扇辫状水道中远端及中扇前缘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平均孔隙度分别可达4.5%,7.25%,为研究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甜点区”。  相似文献   
35.
渤南洼陷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成藏期流体压力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华  蒋有录  卢浩  刘雅利  景琛 《地球科学》2016,41(8):1384-1394
渤南洼陷油气资源丰富,成藏过程复杂,但其油气成藏时期的动力条件尚不明确.利用流体包裹体显微荧光、均一温度和冰点测试技术,恢复了渤南洼陷主力储层油气成藏期次及其对应的地层压力.研究区沙三段烃类包裹体发黄白色和黄绿色荧光,均一温度为80~130 ℃,为明化镇中后期至今一期成藏;沙四段烃类包裹体灰黄色、黄绿、蓝绿色3种荧光,存在70~80 ℃和90~130 ℃两个温度区间,对应着东营期、明化镇初期至今两期油气充注,且以晚期充注为主.油气运聚时期普遍发育异常高压,第一期成藏时压力系数相对较低;第二期随着烃源岩生烃量的增加,异常压力持续增大、超压范围不断扩展,压力系数高达1.80,为大规模的油气运移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并控制了洼陷区油气的聚集与宏观分布.   相似文献   
36.
袁志华  赵青  张玉清  邓富强  秦晓蕾  张忠坡  李英贤  李秀荣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1-67040011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万城断裂带北部研究区,地表条件复杂,地震和钻井施工困难,油气富集规律还不甚清楚。因此,试图通过微生物找油方法,最小成本最高效率,以探明本研究区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区面积约230.0 km2,采集样品间距南北500 m × 东西250 m,共采集并分析了样品2354个。研究表明,微生物异常主要分布在万城断层的东侧,其中微生物气异常零星分布,异常较弱,无独立气藏。在综合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微生物异常分布特征表明,万城断裂带显示了来自北西和北东向的双向物源,油气来源于梅槐桥洼陷,属近源成藏。万城断裂带东侧和坡折带低位扇砂体是油气有利富集区,前景较好,主要为古近系新沟咀组成藏。万城断裂带西侧有小面积油藏,可能系白垩系成藏。最后,对微生物异常区进行了分级评价,指明了重点攻关区、评价有利和较有利区,对大幅降低勘探风险和提高勘探成功率,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珠一坳陷在中始新世文昌裂陷期幕内存在显著构造转变,该构造事件对烃源岩发育、储层形成及油气运聚等成藏的基础条件有重要影响.基于三维地震、钻井、测井、录井等资料研究表明,在构造转变制约下,早、晚文昌期生烃中心及物源体系出现明显迁移,使得高丰度暗色泥岩和大型块状砂岩在纵、横向上错层叠置发育;二者在时空上多期次叠加、耦合,控制了下构造层优势汇聚和上构造层油气再分配;二级构造带上丰富的圈闭类型为油气成群成带分布提供良好的存储场所.构造转变导致生储运聚等成藏条件发生变化,在珠一坳陷形成烃源迁移型、物源迁移型和断裂转换型3类控藏模式.   相似文献   
39.
李翔 《山东地质》2010,(12):1-6
平衡剖面技术作为现代构造地质学领域的一项重大成就,在构造地质、石油地质与勘探以及盆地模拟方面应用广泛。该文在介绍平衡剖面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平衡剖面原理对临南洼陷研究区内的5条地震剖面进行了平衡剖面的恢复以及伸展参数的计算,对该地区的构造演化史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临南洼陷古近纪构造活动强烈,构造活动由早到晚基本具有由强减弱的趋势,孔店组沉积时期盆地的构造沉降和伸展活动最强,沙河街组一段到东营组沉积时期盆地的伸展活动趋于微弱,到新近纪盆地的伸展活动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40.
山东东营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山东东营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浊积砂体储层以长石细砂岩、岩屑细砂岩及粉砂岩为主 ,结构成熟度及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储层微观特征研究表明 ,砂体中发育了剩余原生粒间孔、粘土矿物杂基内的微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及微裂缝等储集空间类型 ,孔隙结构以低渗细喉型为主 ,为物性较差的中低孔、低渗型储层。通过对储层物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得出 ,岩石组构、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和异常超压的形成与分布是影响本区浊积砂体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其中 ,碳酸盐胶结物、硅质胶结物及自生粘土矿物是致使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原因 ,沉积物中有机质的大量生烃以及粘土矿物在转化过程中所释放出的酸性水的溶解作用是产生次生孔隙的重要因素 ,而异常超压的存在、高的地温场及烃类的早期进入是部分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得以保存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