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5篇
  免费   2099篇
  国内免费   1570篇
测绘学   910篇
大气科学   1844篇
地球物理   4402篇
地质学   4968篇
海洋学   585篇
天文学   35篇
综合类   617篇
自然地理   193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93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86篇
  2018年   279篇
  2017年   269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388篇
  2014年   641篇
  2013年   560篇
  2012年   620篇
  2011年   588篇
  2010年   545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19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52篇
  2005年   475篇
  2004年   445篇
  2003年   378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431篇
  2000年   467篇
  1999年   392篇
  1998年   394篇
  1997年   303篇
  1996年   315篇
  1995年   266篇
  1994年   234篇
  1993年   212篇
  1992年   213篇
  1991年   183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47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6篇
  1974年   5篇
  196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中国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运用基于前馈型人工神经网络的非线性主成分分析方法(NLPCA),对中国近50 a夏季降水异常分布的非线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夏季降水的异常分布具有一定的非线性特征,当夏季降水距平的一维NLPCA近似在非线性主成分取极端相反位相时,对应的空间分布型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一维NLPCA对夏季原始降水距平场的近似,比传统一维PCA的近似更为逼真。  相似文献   
952.
对45个冬季格陵兰以东区域海冰密集度场与北太平洋500 hPa位势高度滤波方差场作奇异值(SVD)分析.结果表明:SVD得到的第1对空间典型分布反映了冬季格陵兰以东区域海冰异常与北太平洋风暴轴异常变化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合成分析显示:海冰异常导致大气环流调整,气压梯度、急流、850 hPa天气尺度涡动热量经向通量和垂直通量、局地斜压性均发生改变,从而对北太平洋风暴轴的强度及中心位置位移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953.
张庆云  常蕊 《大气科学》2007,31(6):1160-1170
利用1971~2000年逐月SODA (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 同化资料(Carton等,2004)、1980~2000年逐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Kalnay等,1996)探讨中部型(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西)和东部型(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东)El Ni?o事件赤道纬向风应力及洋流的异常变化与暖海水信号的传播特征。研究指出:(1)中部型和东部型El Ni?o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上赤道海表最大西风应力距平在西太平洋地区都有显著的东传现象,但中部型El Ni?o事件西风应力距平强度强,造成西太平洋赤道表层的东向流可达东太平洋地区,这类El Ni?o事件强度偏强。(2)中部型El Ni?o事件,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由西太平洋向东太平洋传播,辐合下沉运动抑制了深层冷海水上翻,西太平洋暖水能够传到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的东移有关。(3)东部型El Ni?o事件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没能直接传到东太平洋地区,东太平洋暖水形成与局地(120°W以东)辐合下沉运动抑制深层冷海水上翻有关;东部型El Ni?o事件暖池次表层的暖水,不是沿着西太平洋赤道次表层向东传播到东太平洋地区,而是由南太平洋西边界流将暖池海水带到40°S左右的西风漂流区, 再由西风漂流平流到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954.
利用1971~2000年逐月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同化资料(Carton等,2004)、1980~2000年逐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Kalnay等,1996)探讨中部型(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西)和东部型(暖海水首先出现在120°W以东)El Nino事件赤道纬向风应力及洋流的异常变化与暖海水信号的传播特征。研究指出:(1)中部型和东部型El Nio事件发生时,太平洋上赤道海表最大西风应力距平在西太平洋地区都有显著的东传现象,但中部型El Nio事件西风应力距平强度强,造成西太平洋赤道表层的东向流可达东太平洋地区,这类El Nio事件强度偏强。(2)中部型El Nio事件,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由西太平洋向东太平洋传播,辐合下沉运动抑制了深层冷海水上翻,西太平洋暖水能够传到东太平洋与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的东移有关。(3)东部型El Nio事件西太平洋赤道表层洋流辐合区及其下沉运动没能直接传到东太平洋地区,东太平洋暖水形成与局地(120°W以东)辐合下沉运动抑制深层冷海水上翻有关;东部型El Nio事件暖池次表层的暖水,不是沿着西太平洋赤道次表层向东传播到东太平洋地区,而是由南太平洋西边界流将暖池海水带到40°S左右的西风漂流区,再由西风漂流平流到东太平洋。  相似文献   
955.
两种GPS水准综合模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GPS水准拟合中的加权综合模型和混合拟合模型,通过某测区的GPS水准数据对该两种综合模型和几种单一模型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综合模型逼近高程异常的精度和可靠性均高于单一模型,并且混合拟合模型比加权综合模型理论上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956.
河南内乡——淅川地区具有一完整的边缘成矿体系。应用边缘成矿理论,通过野外对该区控矿要素的实际调研和室内对比分析,提出了豫西南内乡——淅川地区边缘成矿体系的新认识。一级成矿边缘为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边缘对接处(山阳——西峡断裂带两侧),控制了两个跨省大型成矿带的形成;二级成矿边缘为区域深大断裂边缘,控制区域成矿带形成;三级成矿带边缘为岩体边缘、次级断裂带边缘和地层交界面等,控制矿田、矿床的形成;四级成矿边缘为岩体边缘不同岩相分界面、不同岩性层间面和构造形态、产状变化处。不同边缘交叉、叠合地段是成矿最有利地段。研究表明,边缘成矿体系的形成与地质异常事件密切相关,板块活动、区域构造、火山、岩浆侵入、沉积环境演化是边缘成矿体系形成的主导因素。根据边缘成矿规律进行了成矿预测,指出主要找矿方向和有利找矿区段(靶区)。  相似文献   
957.
东天山图拉尔根铜镍矿区受控于康古儿—黄山韧性剪切带北东段的区域性韧性剪切带之次级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对该矿床的控制作用极为明显。矿区范围内现已发现3个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目前只对一号岩体进行了勘探评价,已探明控制储量达大型规模。文章基于对一号杂岩体的矿床地质特点及其化探和物探特征的总结,试图建立该大型铜镍矿床的找矿评价模式。一号岩体以全岩矿化为特征,可分为4个岩相:角闪橄榄岩相、辉石橄榄岩相、角闪辉石岩相和辉长岩相,赋矿岩石主要为角闪橄榄岩、辉石橄榄岩,矿床属于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有关的岩浆熔离贯入型Cu-Ni-Co矿床,具有单期岩浆多次脉动上涌成矿的特征。岩体m/f介于3.1~4.8之间,属于铁质超镁铁岩类,且具有低钛、低碱、低Al2O3特征,含矿岩相具有高硫特征(S>1%)。化探显示图拉尔根地区位于Cu、Ni、Co组合异常区内,Ni异常峰值133×10-6,Cu异常峰值83×10-6。成矿元素Ni、Co、Cu在角闪橄榄岩、辉石岩中呈现富集趋势。物探显示岩体具有三高一低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矿区位于区域性的重力高值异常区内,在高重力背景下,含矿岩体表现出明显的低阻、高极化及高磁异常特征。作者指出沿强变形带中间的中部弱韧性变形带追索含矿岩体,将对扩大找矿范围具有实际意义;岩体南西部可能为含矿岩浆上升就位的主要中心,这里角闪橄榄岩相也十分发育,应为矿化富集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958.
王瑞雪  史茂  苏杰 《矿床地质》2007,26(5):541-549
文章通过对老厂地区TM影像线性构造、环形构造和蚀变信息的解译分析,综合矿床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等特征,总结了老厂线-环结构的矿床定位模式。南北轴向的南老环和东西轴向的透镜体系列分别反映了华力西期火山洼地和燕山期—喜马拉雅期隐伏中酸性岩体,两者叠加形成老厂环-环横叠式结构,与隐伏岩体同期或稍后的NW向、NE向共轭线性构造带与环形构造叠加交切,多组构造的交汇点是有利的成矿部位。遥感影像上大面积的色调异常斑块显示了近矿围岩蚀变的范围。基于老厂线-环结构的矿床定位模式,预测了成矿区及近期应勘探的靶区。  相似文献   
959.
目前对异常的解释和评价处于以元素浓度论异常,以异常强度定靶区的简单化过程中。本文试图拓宽异常解释思路,将次生异常的形成机理、地球化学环境、异常特征及地质背景一并考虑,通过综合分析,充实异常解释依据,建立地球化学标志,增强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960.
变异函数在异常空间插值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勖  杨毅恒  丁建华  李楠 《世界地质》2007,26(3):298-303
针对数据空间架构中异常点对地质数据解译过程的干扰,以协方差数学理论为基础,提出界定空间数据分布方法-变异函数。着重阐述变异函数的求取过程,对新疆贝克滩水系沉积物化探数据处理,预测误差均值为0.1032、平均预测标准差为21.12、标准均方根预测误差为0.9841。预测值与样品实测值误差较小,界定的空间数据分布与实际矿床(点)分布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