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74篇
测绘学   10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252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41.
青海祁连县草大坂菱镁矿床距祁连县城南东。大地构造位置属秦祁昆造山系(Ⅳ)北祁连弧盆系(Ⅳ-1)北祁连蛇绿混杂岩带,成矿主要与草大坂超基性岩体变质成矿作用有关。在古元古代-中寒武世大陆裂谷阶段,形成双峰式火山—沉积岩系,并伴随有超基性岩体顺层侵入,故成矿时代应属加里东早期。成矿地质构造环境为大陆裂谷大洋盆地环境。矿体赋存于草大坂超基性岩体(群)蛇纹石化斜辉辉橄岩及绿泥滑石片岩。  相似文献   
42.
内蒙古道伦达坝铜钨多金属矿是大兴安岭南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铜、钨、锡共生的多金属矿床,成矿与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密切相关,但其形成时代还存在较大争议,对岩浆来源缺乏足够的研究。本文对道伦达坝矿床内黑云母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Hf-Pb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测试。道伦达坝黑云母花岗岩SiO2含量为65.42%~67.41%,富铝、钾,A/NCK值为1.08~1.27,CIPW标准矿物刚玉含量较高(1.82%~4.08%),岩石属于过铝质S型花岗岩。微量、稀土元素组成表现出的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型式和Eu负异常以及明显的Nb、Ta、Sr、Ti亏损的特点显示为壳源成因的火山弧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292.1±0.84Ma(MSWD=1.18)~292.5±0.88Ma(MSWD=0.46)。Hf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道伦达坝黑云母花岗岩的εHf(t)=-0.8~+13.3,176Hf/177Hf比值(0.282643~0.282804)偏低,二阶段Hf同位素模式年龄较高(740~1024Ma)。全岩Pb同位素组成较均一,206Pb/204Pb介于18.416~18.766,207Pb/204Pb介于15.519~15.542,208Pb/204Pb变化在38.238~39.460。黑云母花岗岩为早二叠世西伯利亚板块南缘俯冲增生背景下的产物,主要源自从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重熔,在侵位过程中可能受到了残留的古地壳或岩石圈地幔的混染。古生代是兴蒙造山带的一个重要的成矿阶段,矿化以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脉型铜钼金多金属矿床为主。  相似文献   
43.
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自萨嘎以西分成南北两个亚带。对两个亚带蛇绿岩的各自特征及成因联系的研究,是探讨雅鲁藏布江西段的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的关键。北亚带蛇绿岩呈构造岩块产于冈底斯山前喀喇昆仑断裂带的南侧。其中,位于北亚带西北段的达机翁蛇绿岩,主要由地幔橄榄岩,玄武岩夹硅质岩组成,各单元间断层接触。对达机翁蛇绿岩的地幔橄榄岩开展的组成特征研究表明:(1)地幔橄榄岩主体为方辉橄榄岩,含少量的纯橄岩。方辉橄榄岩内产有豆荚状铬铁矿(呈豆状,块状以及浸染状),铬铁矿有一层纯橄岩的外壳;(2)达机翁方辉橄榄岩单斜辉石含量低,组成矿物以及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均指示了这些样品经历了相对高的部分熔融作用;(3)方辉橄榄岩具有U型的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Nb相对亏损,Ta,Zr和Hf具有弱的正异常,同时Sr和U具有强烈的正异常,这些特征可能与残余地幔和俯冲带熔/流体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轻稀土元素和部分微量元素的选择性富集有关。定量计算表明,达机翁地幔岩中的方辉橄榄岩来源于一个尖晶石相地幔源区的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程度大于25%,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的部分熔融程度(10%~22%)。这些橄榄岩形成时的氧逸度条件位于FMQ和FMQ+1之间,高于深海地幔橄榄岩(FMQ-1),与俯冲带环境的氧逸度条件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达机翁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形成于大洋中脊的环境,随后发生了洋内俯冲作用,位于俯冲带上部的地幔橄榄岩经历了俯冲带流/熔体的交代作用。  相似文献   
44.
内蒙古维拉斯托-拜仁达坝矿床矿石特征及成矿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维拉斯托-拜仁达坝锌铜多金属矿床为近几年大兴安岭中南段西坡发现的较大的2个银多金属矿床,主要对2个矿床矿石矿物组合分析和对比,对主要的矿石矿物组合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分析显示:从早期到晚期,矿物组合从高温钨酸盐和氧化物-复硫化物-硫化物-低温含锑硫盐矿物(锑化物);银的赋存状态主要为可见银矿物,其次为晶格银(类质同象)和次显微包裹银,其中生成顺序依次为含银黝铜矿+银锑黝铜矿+黝锑银矿-辉锑铅银矿+柱硫锑铅银矿+深红银矿+锑银矿.根据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物组合和流体包裹体特征得出:成矿早期在氧化偏酸性环境下,W、Sn等以钨酸、钨酸盐等形式迁移,Zn2+、Pb2+、Cu+等金属离子以氯络合物形式迁移;随着黑钨矿气化沉淀及成矿流体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成矿中-晚期成矿环境变为弱碱性还原条件,成矿流体中金属离子以硫氢络合物迁移为主,伴着温度降低和围岩的水-岩作用,硫氢络合物分解,导致磁黄铁矿等硫化物、硫锑银矿物、硫锑铅矿等依次沉淀.   相似文献   
45.
李寒冰  金晓斌  韩博  徐伟义  周寅康 《地理研究》2022,41(12):3164-318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优化乡村国土空间的重要实践活动,既是人为土地利用的重要碳源之一,也对缓解土地利用碳排放具有积极作用。为解析其与“双碳”目标的互馈机制与耦合关系,剖析其对实现“双碳”目标的贡献作用,提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碳效应的学理研究问题与实践应用路径。结果表明:① 与传统土地整治相比,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具有更强的战略性、综合性和系统性,作为面向全要素全空间的土地实践活动,其价值导向和实践方式更多元,与“双碳”目标联系更密切,固碳减排可操作性更强;② 基于文献计量研究发现,面向“双碳”目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在碳效应影响因素解析、碳核算体系构建、空间布局优化等方面开展学理研究和关键问题探索;③ 研究提出了综合规划引领、工程建设和建后管护的实践应用路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通过调整技术方法体系、优化规划编制和实施等各环节,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推动作用。研究为面向“双碳”目标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提供理论研究视角和实践参考,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6.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科学基础主要在于深入且系统地理解地球环境系统和人类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为以人地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在“双碳”研究及成果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学科分支—数据方法—研究对象—成果贡献”的思路,对2000年以来中国主流地理学期刊及学者发表的“双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后发现:(1)不同地理分支学科下“双碳”研究主题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自然地理学侧重研究人为及自然碳源碳汇变化,人文地理学侧重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异格局及形成机理,信息地理学侧重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碳数据集及开发空间分析工具;(2)碳核算方法包括排放系数法、实际测量法和遥感估算法等,其数据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卫星监测数据以及新型地理感知数据等,地学分析模型主要用于描述碳源碳汇空间分布模式,预测空间过程及结果;(3)地理学视角下“双碳”研究对象分为空间对象和活动对象,前者关注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尺度碳源碳汇的空间特征及规律,后者关注能源、工业、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等活动产生的碳源碳汇的地理分布;(4)地理学对“双碳”的成果贡献出口主要包括地理空间分异规律的空间差异化低碳治理、“经济...  相似文献   
47.
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其它大坂组是中祁连地块西段基底岩系之一,对研究中祁连地块元古宙地质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等通过1∶5万区调工作在其它大坂组中发现了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夹层,并对凝灰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表明样品中锆石年龄主要分3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笔者等认为第一组锆石(1456~1524 Ma)和第二组锆石(1018~1021 M)为外来锆石或/碎屑锆石,分别为物源区中元古代早期Columbia超大陆裂解事件和Rodinia大陆聚合事件(格林威尔造山作用)在中祁连地块中的响应;第三组锆石(946~964 Ma)的n(206Pb)/n(238U)加权年龄为958±3 Ma(MSWD=1.4),代表英安质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其它大坂组英安质晶屑岩屑凝灰岩样品属于过铝质(A/CNK=1.37~1.75)、高钾(K2O>Na2O,K2O=4.48%~4.86%)、钙碱性(σ=0.89~1.26)火山岩,稀土总量为(149....  相似文献   
48.
降低勘查风险、实现科学找矿一直是国内外矿产勘查界不断探索的前缘领域和研究热点,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该方法将成矿作用内因(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外因(地质作用类型)相结合,构建以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和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为主要内容的找矿预测地质模型,通过大比例尺构造蚀变填图、物化探测量和专题研究等综合方法,预测推断矿体赋存位置,最后通过工程施工,发现并查明工业矿体(矿床)。依据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在四川拉拉铜矿、新疆玛尔坎苏锰矿带穆呼?玛尔坎土锰矿及内蒙古大兴安岭南段敖脑达坝地区锡多金属矿开展找矿预测,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9.
纳米比亚湖山铀矿位于达马拉造山带的中央南部地区,工业铀矿物为晶质铀矿,属于伟晶岩型铀矿床。关于不同矿石中铀元素的富集与沉淀机制还存在一定争议。为了揭示伟晶质岩浆演化与铀矿化作用的关系,本文对矿区内不同矿物组成的伟晶岩型矿石开展了岩石和矿物地球化学研究。野外及镜下鉴定结果显示,矿化伟晶岩可以分为“简单类型”矿体和“复杂类型”矿体。前者具有正常的花岗伟晶结构,晶质铀矿均匀分布于造岩矿物之间,矿化程度低到中等;后者表现出非均匀的结构特征,且矿化程度极高,晶质铀矿在成因上与大量黑云母团块有明显的空间联系。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在“简单类型”伟晶岩中,铀元素主要通过伟晶质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富集;“复杂类型”伟晶质岩浆的演化则明显受控于同化混染作用,其铀矿化为岩浆同化混染与分离结晶(assimilation-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AFC)作用产物。具体而言,外来基性组分(FeO,MgO,TiO2,MnO)的混入导致“复杂类型”熔体中矿物的结晶顺序发生改变,长石类矿物的“延后”结晶为黑云母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结晶空间和条件,促使黑云母以团块状聚集的形式产出。黑云母的大量析出会引发残余岩浆中UFm4-m络合物的水解,导致晶质铀矿在团块黑云母内部或周围沉淀。因此,本文有关“简单类型”和“复杂类型”产铀伟晶岩的研究,有效地揭示了岩浆演化过程与铀矿化机制,丰富了伟晶岩型铀矿床理论,为后期勘查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北达巴特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西天山造山带北部。矿区钼矿化分布于流纹斑岩体内部,铜矿化受断裂构造控制,分布于流纹斑岩与地层的接触带附近。据矿物组合特征与交代关系,将成矿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早期石英—辉钼矿阶段,中期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晚期萤石—黄铜矿阶段。对早阶段辉钼矿与晚阶段黄铜矿分别进行了Pb同位素分析。辉钼矿的208Pb/204Pb值为38.125~38.179,207Pb/204Pb值为15.570~15.575,206Pb/204Pb值为18.293~18.311,Pb同位素构造判别投点落在地壳和地幔范围内,有向造山带线靠近的趋势,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流纹斑岩提供了主要的钼来源。黄铜矿208Pb/204Pb值为38.202~38.257,207Pb/204Pb值为15.581~15.621,206Pb/2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