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413篇
  国内免费   69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03篇
地质学   1545篇
海洋学   326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71.
地处古特提斯域的牡音河组是一套由放射虫硅质岩和凝灰岩组合而成、沉积速率极低的远洋沉积序列。它所包括的4个放射虫组合指示其形成时代为晚二叠世末至中三叠世,从而大大改变了我们以往对古特提斯演化所拟定的时间表。详细的岩相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牡音河组的中、下部与大洋岛弧的火山活动关系密切,上部则有接受更多陆源物质的趋向。这一沉积记录所反映的演化趋可能标志着古特提斯残留海的一次重大构造转折。但是,牡音河组内所有火山碎屑和陆源碎屑仅仅构成若干夹在正常远洋序列中的远源薄层,这意味着古特提斯残留海仍然具有相当规模,距离完全闭合尚远。就牡音河组与相邻一些地层单位的关系,探讨了若干造山带地层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72.
中国新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地质构造单元中重复出现的矿床成矿系列,可称为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新疆主要矿床成矿系列类型带有鲜明的古生代造山带成矿作用特点,它们联系于新疆各造山带古生代地壳发展的拉张型过渡壳-洋壳-汇聚型过渡壳-古生代新陆壳的各特定阶段,与各阶段地质构造作用密不可分。矿床成矿系列类型本身也随着地壳发展、地壳成熟度的提高而有规律地演化  相似文献   
973.
马文璞 《地质科学》1996,31(2):105-113
华南大陆由扬子克拉通和华夏陆块拼合而成,后者具有滇缅泰马(Sibumasu)、印支等互换构造域内诸地块共同的特点。古特提斯洋的一个分支从两广-浙闽东部通过,沟通了以西越南黑水河(SongDa)带和以东环太平洋晚古生代大洋亲缘诸地体。这个分支始于华南中泥盆世的陆内裂陷作用,古生代末扩展成广海。晚二叠世的龙潭组含煤地层和钦防地区的放射虫硅质岩分别代表浅水台地和远海盆地两个不同地形台阶的沉积,中间隔着一个向南倾斜的大陆斜坡。东吴运动在两广交界地区产生磨拉石、混杂堆积,并伴生六万大山等S型花岗岩基,代表云开地块向北的拼贴。类似事件在闽浙东部可能一直持续到晚中生代。  相似文献   
974.
本文总结了中大西洋洋脊裂谷沉积和水的地化研究结果,在外来烃的作用下,烃气的形成过程异常活跃,氢的浓度也很高。不饱和烃气的最低浓度是7-10%,裂谷沉积中有机物和深层流体紧密接触是形成烃气有利条件,因为流体本身就有象氢那样重要的还原剂。  相似文献   
975.
此文为研究特提斯北缘前黑海地区盆地地质发展史的成果。结论是:携带有北方大陆碎屑物质的河流是其沉积作用中的主要因素。油气远景与古河流扇影响的地带有关,在那些地带出现碎屑储层的斜坡沉积。这已为古顿河—库班河和古多脑河—第聂伯尔河先三角洲的大量野外发现所证实。  相似文献   
976.
分布于昆秦接合部-苦海-赛什塘构造混杂带中的混杂岩,经历了中高压绿片岩相变质和同期强烈的生剪切变形,经推算其变质条件P=0.5-0.7GPa,T=400-450℃,地热梯度为16-22℃/Km,属不典型的中高压变质作用产物,经研究确定,物质沉积混杂的时代为P1-P2,变质变形作用时间263-278Ma,经历最后一次变质并折返时间为220-279Ma,三个时期分别代表着本区经历的古特提斯洋壳俯冲,弧陆碰撞-陆内碰撞和陆内造山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977.
西藏中白垩世和始新世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中白垩世海相区可以识别出9种沉积相类型6个组合带,老第三纪时可以鉴别出约5种岩相类型4个相组合带。建议将这些岩相组合带视为对应的海相次级地层分区。拉萨地体和羌塘地体在白垩纪中期海水分布可能继承了侏罗纪时的格局,并进一步扩展到了羌塘地体的南部和中部;与此同时,拉萨地体主体和特提斯喜马拉雅仍然被海水淹没,与全球同期海侵事件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978.
979.
本文主要介绍1992年中美喜马拉雅和青藏高原深剖面与综合研究项目第一阶段(INDEPTHI-1)广角地震观测资料利用Seis81程序(Cerveny,1981)进行二维解释所获得的帕里一达吉地带的上地壳结构特征。主要成果为:(1)前寒武结晶基底之顶界表现为R1界面。据本项目地质调查,藏南拆离系(STDS)在帕里以北约10km处出露,向北缓倾并向地下延伸。认为R1界面不仅是结晶基底之顶界的反映,而且STD可能沿着R1界面展布,也即R1界面同时是一条沉积盖层和基底之间的拆离层。R1界面埋深3±0.6—11±0.6km。(2)上述拆离层在萨马达一达吉之间,以R1界面之上的负速度梯度楔状体(LVL)为特征。LVL可能是STDS活动时拖带下沉的中生代特提斯沉积,或可能是含水破碎带。(3)在结晶基底内部存在第二条拆离带(LVZ),表现为T2反射波组。LVZ在帕里埋深8.5±0.6km,向北陡倾,至萨马达为22.5±0.6km深;再向北,倾角变缓,至达吉之下,达27±0.6km深。LVZ在帕里─萨马达之间,厚仅0.5km;至达吉,增厚至5km;也具楔形负速度梯度带性质;它可能是花岗岩局部融熔体之反映...更多。(4)在萨马达─达吉。  相似文献   
980.
澜沧老厂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多期同位成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雷  段嘉瑞 《云南地质》1996,15(3):246-256
本区地壳经历了古、中、新特提斯期不同程度的拉张与闭合发展演化,导致澜沧老厂铜多金属矿床特有的矿床地质特征,在多期同位构造的控制下,古特提斯期形成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银铅锌矿体,中特提斯期的构造-热液活动形成脉状矿体,新特提斯期伴随花岗岩浆侵入形成矽卡岩型铜矿体和深部锡矿化。多期同位叠加成矿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