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2篇
  免费   1058篇
  国内免费   1699篇
测绘学   98篇
大气科学   239篇
地球物理   574篇
地质学   4208篇
海洋学   470篇
天文学   376篇
综合类   255篇
自然地理   319篇
  2024年   77篇
  2023年   280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355篇
  2020年   266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183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64篇
  2014年   386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405篇
  2011年   384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96篇
  1996年   92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81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41.
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北部富蕴县境内的晚古生代下泥盆统托让格库都克组的安山质岩石具有与埃达克岩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具有较高的Al2O3,Na2O和Sr含量以及Sr/Y比值;明显亏损重稀土和Y,它们的MORB标准化微量元素蛛网图表现为明显的Nb,Ta负异常和Sr正异常,同时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与埃达克岩共生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则与富铌玄武岩一致,表现为Si过饱和及富Na的特征,同时具有较高的Nb,TiO2和P2O5含量,并富集高场强元素。由于埃达克岩和富铌玄武岩的形成均与板块俯冲有关,因此,它们的存在表明,古亚洲洋在早-中泥盆世向南(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发生了一次洋壳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142.
介绍了地—空界面天然中子流的来源和轻便型天然中子流测量仪器。论述了地—空界面天然中子辐射场的扰动。理论与长期观测表明,在地—空界面上天然中子流注量率随高程的增加而呈指数规律增加,而在近地表(20m内)却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天然中子流注量率与大气压力呈负相关关系,气压系数为(-0.060~-0.064)中子计数/30min/kPa;地—空界面天然中子流的纬度效应与高空中更显著;天然中子流注量率异常与气象的变化密切相关;地表介质的含水率增高,则地—空界面上升快中子流明显降低。通过对地一空界面天然中子流测量,可以揭示气象的瞬态变化、确定地表介质的含水率的关系,以及在地震预报与环境电离辐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3.
高炉炉渣处理方式对炉渣再利用、钢铁冶炼厂的经济效益,以及环保等社会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SG-MTC法》在首钢3号高炉的成功应用的实践经验,也向同行业推出一种高炉水渣处理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4.
在野外实地考察和追索的基础上,详细厘定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火山岩的分布特点和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在特提斯喜马拉雅带中段晚古生代以来的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共有11个层位含规模不等的火山岩,它们以透镜体、薄夹层或以块状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等形式产出于不同地层系统中;从二叠纪→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侏罗纪和白垩纪,具有由西向东、从南→北→南→北的迁移规律。这些火山活动的发现和厘定,对填补特提斯喜马拉雅带火山岩研究的空白,了解陆下岩石圈地幔和软流圈地幔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新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演化都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5.
华南石炭纪岩关-大塘界线期牙形石地层分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树刚  M.科恩 《地质通报》2004,23(8):737-749
系统采集不同沉积相区和连续沉积的剖面,即浅海台地相广西柳江龙殿山剖面、台缘缓坡相云南施甸鱼硐剖面和台内盆地相广西柳州碰冲剖面,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华南岩关一大塘界线过渡期牙形石的产出丰度和相分布,在恢复生物演化序列的基础上,对各剖面首先详细分带,再进一步综合成系统的5个牙形石带,即Gnathodus typicus—G.cuneiformis带、Gnathodus typicus—Protognathodus cordiformis带、Scaliognathus anchoralis—Gnathodus pseu-dosemiglaber带、Gnathodus praebilineatus带和Paragnathodus horrtopunctatus带。以生物系统发生为标准,严格限定各带的界线,并与北美、西欧同期地层进行精确对比,为建立杜内阶一维宪阶界线的全球层型(GSSP)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6.
吉林延边缝合带的性质与东北亚构造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根据近年的新进展,讨论了延边缝合带的性质,认为它是晚侏罗世兴凯地块与龙岗-冠帽地块联合的增生缝合带,属于东北亚中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的一部分。中国东北与整个东北亚一样.中生代构造主要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其内带是大陆(包括大陆边缘)碎块的增生.外带主要是具有特提斯洋特征的洋壳和岛弧碎块的增生。  相似文献   
147.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HAESRDQ)对三江构造带云南段49件样品定年结果的分析发现,该方法所获测年数据与地质事实及其他测年方法定年结果吻合,表明是一种普遍适用于中—新生代地质事件定年的方法。同时,证实三江构造带云南段是新生代陆内褶皱造山带,大量具“层控”特征的有色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也是新生代。  相似文献   
148.
重点分析构造带的成矿地质条件,总结地层、构造、岩浆岩与矿床的关系,认为该地区具有寻找层控及热液改造型铅锌矿的远景,并指明找矿方向,根据化探异常及矿点分布的规律,圈定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49.
第32届国际地质大会通过按地域和构造作用过程等形式划分11个专题会场,展示了地球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其成果主要包括特提斯域构造演化及其不同阶段的块体裂解、拼合及后期改造的细节过程,地质历史中的超大陆分布和成因,俯冲—碰撞带深部构造和变质机制,安第斯山(Andes)缓倾角平坦式俯冲过程及其地壳变形和岩浆作用的响应,显微构造对动力作用过程的影响和控制,地壳和上地幔熔融、流变学和动力学意义,大洋岩石圈构造与演化,大陆地盾区构造和再活动,稳定大陆区地震,空间大地测量学和现代板块运动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充分显示了地球动力学研究具有多学科、多手段(如古地磁、超深钻、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和GPS等)、多尺度(宏观、微观)和多时期、全面、综合、并逐步接近定时、定位和定量地探索和研究的特点,它从地球(主要为上地幔和地壳)的组成、结构构造入手,逐步认识地球(主要为地球岩石圈)的演化和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0.
青藏高原南羌塘基性岩墙群U-Pb和Sm-Nd同位素定年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羌塘地区是青藏高原古特提斯研究的关键地区,羌塘南部地区基性岩墙群的侵位时代与构造背景对确定古特提斯阶段联合古陆解体的具体时间和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选择单颗粒锆石U-Pb法和全岩Sm-Nd等时线法对基性岩墙进行定年研究,获得了(312±4)Ma单颗锆石U—Pb谐合线年龄和(299±13)Ma和(314±5)Ma两个Sm-Nd全岩等时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认为,基性岩墙群为羌塘地块裂离作用的产物,所获得的同位素年龄代表了基性岩墙群的侵位时间,为羌塘地块裂解提供了构造事件年龄,为重塑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