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7篇
  免费   1392篇
  国内免费   3115篇
测绘学   133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372篇
地质学   9643篇
海洋学   176篇
综合类   403篇
自然地理   111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84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304篇
  2018年   244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271篇
  2015年   288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18篇
  2011年   482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68篇
  2008年   359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328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84篇
  2001年   288篇
  2000年   253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326篇
  1997年   331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292篇
  1994年   307篇
  1993年   264篇
  1992年   295篇
  1991年   247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198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60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1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48年   6篇
  1946年   5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Damming is a common anthropogenic intervention along the course of rivers, which is defined as "artificial-lake effect", both in China and across the world. Today as many as 48000 dams and/or reservoirs are in operation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Yangtze River) drainage area, and more are being constructed. While damming is well known to affect riverbome nutrient loads, and thus the riverine ecosystems owing to removal of carbon fixation, and removal of particles in reservoir sediments, there is limited information on the detailed early diagenesis of sediments in reservoirs including the regeneration processes of nutrients deposited in sediments and exchange flux across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hich is important for mass balance of riverbome nutrie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two large-size reservoirs, Wujiangdu Reservoir (WJDR) and Dongfeng Reservoir (DFR), located on the main steam of the Wujiang River and with uniformity hydrography and discrepancy biogeochemical activity (e. g. primary production), were selected for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detailed processes of nutrient regeneration. Water, pore water and sediment were sampled from these two reservoirs and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NH4^+, NO3^-, PO4^3-, dissolved silica (DSi) in the overlying water and pore water, and total organic matter in sediment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s of correlation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in these two reservoirs, processes of nutrient regeneration near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s a result of rapid decomposition of algae-derived "labile" organic matter in upper sediments, nutrient regeneration processes and upward fluxes in WJDR are dramatically stronger than those of DFR. NH4^+ upward flux from sediment in WJDR was about 17 times higher than that in DFR. PO4^3- flux in WJDR is about 13 times above that in DFR. DOC flux in WJDR is larger that in DFR by 5 times, and DSi by 1 time.  相似文献   
82.
界牌岭锡多金属矿床是一个大型隐伏矿床,找矿工作采用了化探次生晕、原生晕、地质调查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含铍条纹状蚀变岩的发现在找矿预测中起到了致关重要的作用,为找矿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3.
许爱 《探矿工程》2006,33(7):59-61
对PDC钻头冠部形状及不同的布齿密度和切削齿在不同的磨损状态下对PDC钻头切削齿受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用相邻的3个切削齿之间的关系(不同的切削齿与切削齿之间的径向距离和切削齿之间的高度差)来分析PDC钻头冠部形状和切削齿布齿密度对切削齿受力的影响,以及将切削齿的磨损状态简化成与切削齿在钻头上装配方向垂直的平面来分析切削齿磨损状态对切削齿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赣东北地区金矿资源丰富,成矿地质背景优越,金矿床类型多样,有6类16型,其中主要工业类型为次火山斑岩型伴生金矿、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和冲积型砂金矿。这四种工业类型中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型金矿和剪切石英脉带蚀变岩型金矿均有较好的勘查前景,尤以后者找矿潜力巨大。在叙述赣东北地区金矿成矿地质背景、金矿类型划分、金矿主要工业类型和典型金矿床实例的基础上,阐述了金矿成矿规律,提出了今后勘查的主攻矿床类型,找矿远景区,预测并指明了主要金矿类型的未来找矿潜力。为赣东北地区金矿的进一步勘查与开发,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85.
现阶段,地质灾害评估技术人员在评估实践中,往往不注重各评估对象的差异性,采取同一评估模式,结果达不到评估的目的。在对小型水电站进行评估时,野外调查的重点,评估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以及危险性现状、预测及综合分区评估等与大型水电站、路线工程、矿山开采、民用建筑等工程有所不同。湄尼多河小型水电站工程位于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境内,地质环境条件复杂,评估级别综合为二级。文章以该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例,对小型水电站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与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6.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坝区天然高边坡特征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西瓦水电站为黄河上游最大水电枢纽工程。两岸边坡谷底至岸顶相对高差为600~700m。正常蓄水位以上边坡高度约450m。坝址两岸2400m高程以上天然高边坡变形破裂体、松动体、危岩体、危石等发育广泛且小型不稳定体随机分布。高边坡稳定性构成本电站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且因峡谷深切、边坡高陡,对其处理难度很大。论文首先总结了电站坝址两岸天然高边坡地质特征,对高边坡进行了稳定性分区与总体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边坡处理原则与方案设计。最后列举了2个边坡处理典型实例,一为基于现代设计理念和新型材料的SNS柔性边坡防护系统在拉西瓦高边坡不稳定体处理中的广泛应用;另一为坝址大型变形破裂体———Ⅱ#变形体的综合治理。根据高边坡不稳定体各自不同地质特征,采用科学且针对性强的流通量措施能够达到稳定要求的。  相似文献   
87.
历来对半胶结泥质岩风化等级划分都带有许多主观性,从而影响提承载力,有的规范要求可不对半胶结岩石进行风化程度划分,但有时要对这些岩石进行工程地质细分,从而准确确定各分层的承载力与摩阻力。统计了合肥、六安、淮南、安庆地区等大量实践资料,用标准贯入击数、重型圆锥触探实验击数等原位测试手段来划分泥质岩风化等级,并对泥质岩的承载力与摩阻力等工程地质性质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88.
通过对湖北水江坪河水电站河湾地块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上段(∈21l)单斜岩溶含水系统的水动力、温度、水量均衡以及岩溶发育特征分析,提出在单斜岩层中存在2层岩溶结构和2层岩溶水系统,上层岩溶水系统的水位高于正常蓄水位(475m),而深层岩溶水系统的水位低于正常蓄水位(475m).在建库条件下,库水可通过深层岩溶水系统向河湾下游径流排泄,即河湾地块存在岩溶渗漏问题.该结论已得到深孔勘探以及钻孔彩色录像初步查证.  相似文献   
89.
岩石学中,中文以"苦"字命名的岩石仅有苦橄岩和苦橄玢岩."苦"字是从日文转译而来,是镁的意思,因该岩石中主要造岩矿物为富镁的橄榄石.日文中镁(グト)音为Kaodao,为中文"苦"的谐音,因得译名.  相似文献   
90.
红旗岭铜镍矿床地处华北地台与吉黑地槽系接触带--辉发河断裂北侧.区内出露30多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中1、7号超镁铁岩体中赋存铜镍硫化物矿(床)体.含矿岩体分相明显,各类岩石均具堆积结构.铜镍矿体呈似板状、脉状、透镜状及囊状赋存于超镁铁岩体底部橄榄辉岩相中.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7号岩体形成以流动分异为主,1号岩体为重力分异;原始岩浆属拉斑玄武质,块状矿石系压滤作用产物,后续岩浆的补给和混合补充了成矿物质,硫化物不混溶程度受挥发分制约,矿床属岩浆深部熔离分异成因,成矿时代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