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285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6篇
自然地理   16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气候变化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文章通过对比济南大辛庄遗址中、晚商时期的植物遗存和济南刘家庄遗址商末周初的植物遗存,发现两个遗址主要农作物均包括粟(Setaria italica (L.)Beauv.)、黍(Panicum miliaceum L.)、大豆(Glycine max(L.)Merr.)和小麦(Ttiticum aestivum L.),大辛庄遗址水稻(Oryza sativa L.)绝对数量较多,但刘家庄遗址未发现水稻。综合本地区其他遗址的植物考古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山东地区岳石文化时期、商代水稻仍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到商末周初水稻数量急剧减少。同时,邻近的中原地区和关中地区,多处商周时期遗址水稻种植也普遍出现萎缩。多项地质记录表明,商末(3000 a B.P.前后)东亚夏季风快速减弱,降水量显著下降。山东地区受东亚季风影响,这一时期降水量减少,难以保证稻作农业所需的持续充足的水源,从而影响到水稻产量和种植规模。因此,商末气候变化很可能是刘家庄遗址商末周初水稻缺失以及山东地区商末周初水稻数量骤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同时影响到整个黄河中下游这一时期的稻作农业。  相似文献   
62.
环境考古学是一门介于考古学与第四纪环境学(或古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出现于20世纪之初,经过近1个世纪的摸索和实践,在理论和方法上日趋成熟。中国环境考古学出现较晚,但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以人类生态系统理论为依据,以聚落和遗址古环境分析为主要手段,以探讨古代人类行为及其文化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的环境背景为目标的新型交叉学科。目前,它已经逐渐得到了中国考古学家的广泛认同,并成为考古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涉及人类起源、MIS3阶段旧石器晚期文化革命、旧—新石器文化过渡以及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3.
为验证地震作用下格构式锚杆挡墙加固土遗址边坡的有效性,以新疆喀什高台民居土遗址边坡现有加固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X NX建立三维动力分析模型,对地震作用下格构式锚杆挡墙加固土遗址边坡的变形控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土遗址边坡在坡顶与坡脚处产生严重的位移变形,且随着地震持时增加呈现累加效果;土遗址边坡加固后能有效控制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的位移变形,最大位移变形值满足控制要求;土遗址边坡加固后地震作用下的稳定性系数提高至1.54,满足规范要求值1.15。研究成果验证了格构式锚杆挡墙加固土遗址边坡能够有效控制位移变形,并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64.
品味刺桐     
<正>刺桐花飘香,菩提树乘凉。依靠着清源山的苍秀,坐卧在蓝色的古港旁,这就是让人来了不想离开的城市——泉州。泉州既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始点,也是现代人悠闲游玩的好去处。古时候又被称作"刺桐城"。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又是山清水秀接近自然的圣地。走在泉州的大街上会看到道路两旁种满了菩提树,当走进开元寺,你甚至能看到需要两人甚至多人  相似文献   
65.
针对传统测绘手段难以满足日趋精细的土遗址保护工程测绘要求,采用无人机航拍、AGISoft photoscan及Smart3D软件对土遗址进行三维重建,辅以外业精确像控点生成文物精细三维模型、点云、DSM、DEM、DOM、DLG等测绘成果。实验证明,这种方法不仅成本低廉、方便快捷,而且误差小精度可靠,在土遗址保护工程领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6.
67.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是华夏文明诞生和发展的中心,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关键地区,构成了中国历史的血脉筋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辉煌与荣耀。从旧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悠久的历史在中原大地留下了丰富的文物古迹,甲骨、《周易》讲述古老的故事,洛阳、开封记录王朝的兴衰,大运河、古丝绸之路见证商业的繁荣,还有二里头遗址、灵宝西坡、明周懿王墓、汝州张公巷窑址等,无一不记录着历史,镌刻着河南独特的文化基因。正所谓“两手一摸春秋文化,双脚一踩秦砖汉瓦”,中原大地处处都是宝,拂尘能见金。  相似文献   
68.
采用全站仪离散点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拍对大型古遗址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了各种测绘手段的作业方法及流程,得到一系列测绘成果,并利用三维浏览软件实现遗址的三维展示,为遗址修缮与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9.
李并成 《中国沙漠》1991,11(2):20-26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 并运用考古和文献资料, 对锁阳城遗址作了考证, 复原了其历史面貌, 并对其周围故垦区沙漠化发生的时代、原因和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0.
万寿岩遗址位于福建省三明市,遗址之一的船帆洞中曾生活过两期古人类(40~37 kaBP和30~29 kaBP)。在第一期古人类的文化层中发现的人工石铺地面在我国旧石器考古中属重要发现,对研究末次冰期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大意义。对船帆洞沉积物的植硅体分析显示,尖型植硅体和棒型植硅体数量比较占优势,扇型和块状植硅体含量其次,短细胞植硅体形态中鞍型的含量较多。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剖面至下而上划分为5个气候带,气候环境依次为凉干-冷干-冷偏干-凉偏干-温凉偏干。第一期古人类生活于带I底部,为凉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第二期古人类生活于带Ⅳ上部,为凉偏干背景下较温暖的气候环境。植硅体的变化特征较好地指示了H4和H3事件,分别对应两期文化层。两次Heinrich事件改变了古人类的生存环境,推测是两期古人类离开船帆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