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4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39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3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广西中-上泥盆统界线附近的化学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广西是世界上泥盆系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 ,沉积相齐全、出露良好 ,是进行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的理想地区。大乐剖面与马鞍山剖面直线距离约为 7km,根据生物地层学的研究 ,两剖面中 -上泥盆统 (D2 - D3 )界线附近发生了明显的穿时现象。化学地层学的研究表明在这两条剖面上的界线附近 disparilis带内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明显的两次负向波动 ,波动幅度分别可达 1.1‰和 0 .8‰ (马鞍山军田剖面 )和 1.5‰和 1.3‰ (大乐剖面 ) ;两条剖面上该牙形石化石带内及上下地层中元素锶 (Sr)的含量波动趋势同样可以很好地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了岩石地层学界线的穿时现象并纠正了以往用岩石地层学特征划定 D2 - D3 界线的错误  相似文献   
82.
秦岭造山带中分布于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之间的泥盆系,发育有众多Au、Ag和Pb-Zn矿床,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对于泥盆系物源和形成环境认识始终存在不同认识。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砾岩组成以及古水流研究表明,北秦岭是秦岭泥盆系的主要物源区,盆地基底隆起也是泥盆系重要物源区。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和砾岩组成表明,泥盆系物源区曾出露有岛弧火山岩、花岗岩、变质岩及少量沉积岩、超镁铁岩。砂岩地球化学成分和砂岩碎屑模式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泥盆系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多种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单元。  相似文献   
83.
秭归周坪乡怀抱石剖面中泥盆统云台观组产吉维特期的植物化石,化石层离顶界仅3.5m;上泥盆统黄家磴组产弗拉斯期的标准分子,含化石的地层离其底界1.3m;另外,长阳榔坪乡三串岭剖面黄家磴组底部有一层鲕状赤铁矿,其上的泥岩中产腕足类Lingula sp.及上泥盆统的叶肢介化石。根据植物化石垂直分布特征,长江三峡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应划在Protolepidodendron scharyanum-Barra  相似文献   
84.
在西成铅锌成矿带中,硅质岩是主要的含矿岩石之一。硅质岩常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具有块状、纹层状、角砾状和多孔状构造。硅质岩中常有热不沉积矿物重晶石、铁白云石和草莓球状黄铁矿出现。在毕家册一邓家册式热水沉积改造矿床中,硅质岩与生物碎屑灰岩-含炭质生物碎屑灰岩-硅质岩-泥质岩组成特征的含矿沉积建造,且硅质岩的厚度与铅锌矿化成正比。硅质岩的主成分为SiO2,平均含量为90%,次为Al2O3、Fe2  相似文献   
85.
钱涛  李王鹏  高万里  江万 《地质学报》2023,97(3):672-687
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泥盆系牦牛山组以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的粗碎屑岩和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组合为特征,记录了柴北缘构造带从碰撞造山进入造山后阶段的核部岩石剥露过程。尕海南山牦牛山组地层顶部和底部的凝灰岩锆石LA-ICP-MS U-Pb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396.6±2.4 Ma(MSWD=0.39,n=14)和396.9±2.5 Ma(MSWD=0.052,n=14),指示了牦牛山组沉积时代大致为早泥盆世末期。不同出露点牦牛山组砂岩碎屑锆石LA-ICP-MS U-Pb年龄谱具有不同的峰值特征:尕海南山调查点A,样品20QH-19具有532~505 Ma、935~891 Ma、1136~1064 Ma和3110~1309 Ma多峰特征;尕海南山调查点B,样品20QH-21具有537~443 Ma、1073~798 Ma和2463~1785 Ma多峰及20QH-22以明显的单一峰值~420 Ma为特征;牦牛山调查点C,20QH-26以明显的~418 Ma单峰为特征。多样的年龄组分指示了牦牛山组沉积物质主要来源于柴北缘志留纪—泥盆纪同造山岩浆岩、寒武系—奥陶系滩间山群、沙柳河群及欧龙布鲁克地块。...  相似文献   
86.
广西灌阳地区泥盆系发育齐全,下统莲花山组、贺县组为一套滨海陆屑滩相碎屑岩沉积;中统信都组为一套滨海陆屑滩相碎屑岩沉积的砂岩、泥质岩及豆状赤铁矿粉砂岩组,东岗岭组由一套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的碳酸盐岩组成;上统融县组分为四个岩性段,由限台地-开阔台地相的碳酸盐岩及少量砂泥岩组成。  相似文献   
87.
本文取材于《广西大瑶山西侧泥盆系铅锌黄铁矿控矿条件及成矿预测研究》成果。根据含矿岩系普遍含有机质,富铅锌矿石结构中含有沥青,说明有机质的演化或干酪根的热解效应与多金属成矿作用密切相关。在研究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演化的基础上,结合镜质体反射率的分布规律,提出多金属矿化阶段:即成岩铅锌矿床和石油演变阶段的湿气-干气保存阶段相当,R_0值为2-2.7,成矿温度为185°-200℃;成岩-后生铅锌矿床为干气保存阶段,R_0值为2.7-3.5,成矿温度为200°-230℃;后生重晶石矿床为干气裂解阶段,成矿温度 > 230℃。  相似文献   
88.
独具特色的丹池序列是深水海槽——丹池带中沉积的一套具有特殊岩性的泥盆纪地层,以往的认识是丹池带所特有的产物。通过近年来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在广西长里背斜核部也发现该套地层的完整序列,突破了以往的地质认识,结合右江盆地西部正在开展的区域地质调查,也同样发现在右江西部有该套地层序列出露,从而说明丹池地区泥盆纪深水地层序列并不仅限于丹池带,而在整个右江裂陷盆地中深水海槽区均有沉积。这一认识,对右江盆地的岩相古地理及演化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89.
依据风暴沉积野外剖面实测资料,通过对北川下泥盆统甘溪组和谢家湾组风暴沉积野外剖面结构和沉积演化等的研究,建立了该区风暴沉积序列模式及分布模式。北川甘溪下泥盆统广泛发育侵蚀冲刷面、渠模构造、生物介壳滞留沉积、丘状交错层理和生物成因构造等风暴沉积构造,其中发育3类风暴沉积与7类风暴沉积序列。研究区广泛发育的风暴沉积具有良好的古气候和古地理意义,亦为前人提出的扬子板块北移和北川早泥盆世所处的温暖热带-亚热带气候环境提供了一定证据。  相似文献   
90.
通过钻井岩芯、岩石薄片及铸体薄片观察,结合压汞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泥盆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及物性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泥盆系储层岩性以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泥盆系东河塘组沉积环境为滨岸沉积,前滨滩砂物性最好,原生孔隙发育,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克孜尔塔格组为三角洲--潮坪沉积,以水上分流河道砂体物性最好,次生孔隙发育,属于特低孔特低渗--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砂体中压实作用、硅质胶结作用十分普遍,硅质胶结多以加大边形式存在;碳酸盐胶结在储层中相对发育,充填于岩石孔隙或交代其他碎屑颗粒,降低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表现为破坏性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对储层影响较大,有助于提高储层物性,表现为建设性成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