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36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柴达木盆地北缘鱼卡河岩群的地质特征和时代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鱼卡河岩群是在最近几年区域地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新建立的构造岩石单位,主要分布于绿梁山—锡铁山—沙柳河—带,由石榴白云石英片岩、石榴(蓝晶)白云片岩、二云片岩、黑云变粒岩、黑云角闪片岩、榴辉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及大理岩等组成,以含馏辉岩为特征。在绿梁山地区,鱼卡河岩群呈不同规模的残块产于花岗闪长质—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之中。野外观察和变质作用特点显示,至少有一部分榴辉岩的原岩是鱼卡河岩群表壳岩的组成部分,在早占生代遭受了高压变质再造。根据从鱼卡河岩群及花岗片麻岩中获得的同位素年龄,结合两者的野外地质关系,初步确定鱼卡河岩群形成于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102.
琼果幅、曲德贡幅(1:5万)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发现在沙堆组(原甲不拉组)中产有晚白垩世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的生物分子.查明郎杰学岩群与涅如组(嘎波组)的物质来源南辕北辙,郎杰学岩群的物源来自北侧冈底斯地区,物源性质具有再循环造山带物源的特点,并伴有岩浆和火山作用的印记,暗示冈底斯板片与喜马拉雅被动大陆边缘在印支造山旋回期间曾发生过拼贴或俯冲消减作用,从而为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3.
2 0 0 3年在对新疆喀喇昆仑地区原划长城系甜水海岩群进行地质填图及实测剖面的工作中,采集到了大量叠层石化石,时代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该群岩石变形非常强烈,变质达绿片岩相。本次区调依据其岩石变形变质特征,结合叠层石化石资料,对其形成时代进行了重新厘定。  相似文献   
104.
甘、青交界处民和县史纳村一带早元古宙湟源岩群表壳岩属一套“有层无序”地层,岩石组合为石英岩、绢云(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石英片岩、含榴(十字)二云石英片岩、角闪片岩等。晋宁旋回主要发生了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出现了从低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的递增变质带,高峰期变质条件P=3.8×108~4.8×108Pa,T=558~645℃。该套岩层具“褶叠层”性质,新测得Sm-Na全岩等时线年龄为1900Ma,为古元古代地质事件。变质作用P-T-t轨迹具逆时针特征,表明此时为活动大陆边缘或是大陆岛弧环境。地质、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湟源岩群表壳岩形成于大陆边缘裂谷环境,碎屑岩Na2O+K2O=5.28×10-2,V/Ni=7,Sc/Ni=1,Sc/Sr=0.1。  相似文献   
105.
米仓山西段地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米仓山西段1∶5万区域地质调查研究,从元古界火地垭群中解体出后河岩群,属太古-早元古代。认为前震旦纪变质基底以穹盆构造、叠加褶皱、多期面理置换、韧性剪切带为特色,确立了光雾山推覆构造,提出盖层变形以层滑褶皱为主。对岩浆杂岩成功地进行了解体,认为侵入岩具多种成因类型并具多旋回演化特点,指出地台边缘的层序地层有别于陆棚边缘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106.
盖县——析木城地区盖县亚岩群的划分与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盖县亚岩群建立的依据,将盖县亚岩群划分为3个岩组6个岩性段,在讨论了各岩组、冉段基本岩性特征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对比。  相似文献   
107.
通化地区早元古代变质杂岩可划分为集安岩群和老岭岩群。前者遭受了一期四个阶段的进变质作用和三幕变形作用,变质达高角闪岩相;后者主要经历的是一期两个阶段的进变质作用和二幕变形作用,变质达绿片岩相。两岩群变质作用的p-T-t轨迹都具有逆时针演化的趋势。本区大地构造环境属被动大陆边缘与古岛屿之间内海(边缘海,性质的古拗陷带和裂陷带。  相似文献   
108.
在尾亚车站以东的中元古界长城系星星峡岩群,由云山岩组、菊花山岩组和剑峰山岩组组成。其中菊花山岩组为一套古蛇绿岩,按有序排列为:变安山岩、玄武岩(阳起石片岩)-变辉绿岩-变花岗间长斑岩、变暗色堆晶闪长岩-变辉长岩、变堆晶辉长岩-变橄榄辉石岩、斜长岩。通过对菊花山岩组古蛇绿岩的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和构造环境的探讨,认为星星峡岩群的古构造环境为裂谷环境,并建立构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9.
姜常义  苏生瑞 《中国区域地质》1996,(4):361-365,360,T001
原秦岭岩群和丹凤岩群西段并非由变质地层组成,而是由各种变形的侵入岩组成,呈一条连续长达260km的侵入岩带。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各种花岗岩,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具活动陆缘型岩石组成。构造演化序列包括:韧性变形阶段、静态重结晶阶段和带状褶劈理阶段。  相似文献   
110.
辽宁省大石桥-吉洞峪-带出露的主要为古元古代的变质层状岩、由云母片岩,长英质粒岩和大理岩组成。区域上形成一大型北东向的复式向斜构造,复向斜南北两翼变质地层对比问题是辽吉东部辽河岩群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者根据五年来在大石桥-吉洞峪-带进行1:5万区调所获得的新资料,从标志层及组合标志层岩,岩相学特征,主要标志层的岩石化学和稀土地球化学特征,变质作用泻化等方面的研究入手,讨论了复向斜两翼变质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