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0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87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内蒙古宁城道虎沟地区侏罗纪地层划分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47,自引:5,他引:42  
任东  高克勤等 《地质通报》2002,21(8):584-591
最近在内蒙古宁城道虎沟村新发现了一些翼龙、蝾螈等重要化石、有关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产生了较大的争论。笔者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生物地层学资料,讨论了道虎沟化石层的地层层序和时代归属。详尽的区域地层踏勘和实测地层剖面充分显示,道虎沟化石层归属于中侏罗世九龙山组,而不是所谓的义县组;道虎沟化石层与下伏太古宙马鞍山片麻岩而不是土城子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32.
内蒙古宁城一带出露的道虎沟化石层以产出保存精美的脊椎动物化石而闻名。该化石层的时代最初根据错误报道的热河生物群重要分子的出现而误认为属早白垩世。但是,精确可靠的区域生物地层学和同位素测年研究,结合古生物学证据,支持该化石层属于中侏罗世的时代推论。然而,新近有些文章提出道虎沟地层层序倒转的论点,从而再次引起关于道虎沟化石层时代问题的争论。本文研究通过回顾和评估各方面有关资料发现并无证据支持道虎沟地层层序倒转的论点。此外,作为道虎沟化石层时代晚于中侏罗世的理论基础的许多推想,逻辑上令人费解,或是自相矛盾,或…  相似文献   
33.
黔东北伊迪卡拉纪陡山沱组的宏体藻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约  王训练  黄禹铭 《地球科学》2007,32(6):828-844
宏体生物广泛地生活于扬子地区伊迪卡拉纪陡山沱期的海洋中,它们为后生动物的快速发展和演化奠定了一个崭新的环境和一个新生态链的基础.产自于黔东北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的瓮会生物群生活环境应在贫氧的、透光性良好的浅海低能环境,以宏体藻类为主,共描述15属18种(其中包括3个新属、5个新种、2个修定属和4个修定种)和1个未命名藻以及不明藻类固着器,另包含有宏体后生动物,可能的后生动物以及遗迹化石.瓮会生物群不但含有鄂西庙河生物群和皖南蓝田植物群的分子,也有南澳大利亚Ediacara生物群和俄罗斯WhiteSea生物群的分子,而且具有自已的特征而有别于其他伊迪卡拉期的生物群.其宏体藻类形态变化较大,组织器官和功能已出现明显的分化,并与高等植物之间存在一定的演化关系.宏体藻类多为直立固着于海底,提高了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了水体中的含氧量.同时,宏体藻类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初级生产者成为一种新的食物,改变了后生动物的食谱.因此,陡山沱期的宏体植物不仅改善了环境,为依赖一定氧而生活、生长和繁殖的后生动物给予了必要的支持,而且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必要基础,为宏体后生动物的快速发展和演化提供了一个新的食物源.另外,宏体生物群的繁盛不仅提高了有机质的生产率,而且促进了富有机碳的沉积和保存.  相似文献   
34.
王约  王训练 《古地理学报》2007,9(4):407-418
以原地埋藏为主的中寒武世凯里生物群生活环境为远离古陆、盐分正常、透光性良好和含氧量充分的热带海洋; 沉积环境为波浪基准面与风暴基准面之间、软性泥质基底、水体相对平静的正常浅海,深度在100 m以内,可能为一系列岛屿所组成的海湾边缘相。依据生物的主要生活和活动空间,可将凯里生物群分为水体上层群落、水体下层群落、底栖表生群落和底栖内生群落。这些生物群落依赖食物链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结成一个整体,其群落特征随海平面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热带频繁的风暴流或洋流等为生活于海湾边缘的凯里生物群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和矿物质,同时由此产生的快速沉积事件是生物遗体得以较为完整保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5.
36.
中国东北地区二叠纪生物混生机制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混生现象是指不同生物古地理区系的生物出现于同一地区的同时代地层中,表明它们曾同时或略为先后地生活或埋藏在一起。中国东北地区旱二叠世时期出现明显的北方冷水动物群(归属北方大区准噶尔-兴安生物省)与特提斯暖水动物群(归属特提斯大区内蒙-吉林生物省)的混生现象;晚二叠世出现安加拉植物群(Angara flora)与华夏植物群(Cathaysian flora)的混生。对于这些生物混生的机制及阻隔生物  相似文献   
37.
离龙类是热河生物群具有代表性的脊椎动物,在辽西等地广泛分布,而冀北地区作为热河生物群的重要产地,在白垩纪地层中尚未发现离龙类信息.本研究在冀北滦平盆地确认了离龙类化石的存在,化石为满洲鳄未定种和离龙类未定种,产出于九佛堂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此次发现填补了河北省早白垩世离龙类化石的空白,为研究冀北热河生物群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演化提供了新材料,对于研究中国北方热河生物群离龙类地理地史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
梓童 《国土资源》2009,(6):60-61
1.2亿年前,球上曾经有个欢乐祥和新奇物种竞发的生物乐园.翼龙与鸟儿在蓝天下展翅高翔:身披羽毛的恐龙自得地徜徉在沼泽溪流畔:茂密的丛林里,材小巧的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各得其所:水草丰盛的湖边,龙、乌龟和青蛙曳尾泥涂;当风盛开的古果招惹来蝶飞蜂舞;其深不知几许的湖水中鱼戏虾游.若不是频繁而突发的火山,泻而下的火山灰将一切迅速掩埋:若不是静水流深,砂和灰泥的沉积使纤毫毕至的细节也得以保存;若不是沧海桑田,度陆沉,度抬升,度水蚀风化,古老的岩层袒露在地球表面,不会有今天热河生物群所呈现出的一块块沉睡多年的美丽化石.  相似文献   
39.
张神功  钟振华  陈雷  刘慧渊  杨锋杰 《地质学报》2023,97(12):4035-4043
产于贵州瓮安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磷块岩中的“瓮安生物群”是认识早期生命起源与演化的重要窗口。因为其特殊的磷酸盐化作用,其中的球状化石内部保存了大量精细的细胞甚至亚细胞结构,但保存这些化石的磷酸盐化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文采用绿藻门下团藻和空球藻为实验对象,通过改变pH、温度、氧气含量等实验条件,探索藻类在不同埋藏环境下的保存状况,为早期磷酸盐化化石的埋藏机制提供证据。实验结果显示藻类在不同实验条件下的保存潜力差距较大,相同环境下两种藻类所体现的保存潜力也不一致,但都具备足够的保存潜力;空球藻细胞在埋藏过程中出现褶皱变形,但在不同条件下的形态学差异并不明显;团藻的繁殖体形态与瓮安生物群中的一类多细胞球状化石的细胞分裂形式十分相似;早期状态一致的同种藻类不管在相同还是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其个体直径大小均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本次实验模拟自然状态下的埋藏环境,因此实验现象可能在现实埋藏过程中重现,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磷酸盐化的埋藏环境中藻类具备足够的保存潜力;磷酸盐化会导致生物获得自身以外的形态学信息;在不同的埋藏学环境下保存的磷酸盐化球状化石的直径大小会有差异;胚胎状化石与磷酸盐化的现生藻类...  相似文献   
40.
辽宁省重要化石产地主要分布于辽宁西部,20世纪早期,辽西地区根据当时的行政区划属于热河省,著名的化石群——热河生物群也因此而得名。其范围包括锦州市、葫芦岛市、阜新市、朝阳市所辖各市县,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赋存于8个中生代盆地中。这里的古生物化石资源得"地"独厚,据不完整统计,目前已包括了恐龙、晰蜴、鳄类、翼龙、鸟类、哺乳类、龟鳖类、蛙类、蝾螈、鱼类、叶肢介、介形虫、双壳类、腹足类、虾类、鲎类、蜘蛛、昆虫、植物、孢粉、藻类等20多个化石门类,一千多个品种,堪称“世界一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