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1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595篇
海洋学   6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91.
藏南萨迦拉轨岗日淡色花岗岩特征及与变质核杂岩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藏南拉轨岗日带展布着串珠状变质核杂岩, 其内出露的淡色花岗岩体构成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带.岩体既有在变质核杂岩内核中分布的, 亦有在滑脱系分布的, 岩体均表现出强力主动侵位的特征.淡色花岗岩可分为两期: 早期黑云母淡色花岗岩和晚期白云母淡色花岗岩.岩石高硅富铝, 含白云母±电气石±石榴石特征富铝矿物, 为S型花岗岩.北喜马拉雅淡色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10Ma, 源岩为MCT上部基底副变质岩.当挤压体制与伸展体制转换时, 降压作用导致了岩浆的生成, 同时, 由于压力骤减, 年轻造山带更为塑性的下地壳物质与软层隆起导致上地壳伸展, 从而形成变质核杂岩, 岩浆对内核的上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92.
藏南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带的TM影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拉轨岗日地区TM图像进行主成分变换、缨帽变换、比值运算等数字处理, 其成果图像进一步印证了拉轨岗日变质核杂岩带具有典型三层结构这一野外区调成果.通过对系列成果图像的分析对比, 总结了变质核、接触带和盖层的影像特征, 分析了拉轨岗日构造带各变质核杂岩之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93.
目的:建立四甲丸中2种活性成分哈巴俄苷、肉桂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条件为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醋酸水溶液,体积比为25∶75,等度洗脱;流速: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78nm。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哈巴俄苷、肉桂酸分离良好,质量浓度分别在5.36~134.06μg/mL(r=0.9999)、5.28~131.95μg/mL(r=0.9997)时,与其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3.6%(1.20%)、100.4%(1.30%)(n=6)。结论: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四甲丸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94.
采用不同的提取方法和合成转化方法,建立了黄芪提取物及半合成产物的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黄芪提取物的HPLC检测条件为:Apollo-C18(150×4.6 mm,5μm)色谱柱,柱温40℃,流动相为乙腈:水(1:2),检测波长为205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0μl。结果表明:碱提法黄芪甲苷分离效果最好,由低到高的顺序为:水提法<醇提法<超声波法<碱提法;在2%硫酸溶液酸化条件下半合成产物的指纹图谱最好。建立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适用于黄芪提取物及半合成产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95.
从天津滨海潮间带被石油烃严重污染的沉积物(千样含油量0.2g/g)中, 筛选分离出能够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 对其中生物量大、单株菌降解效率较高的两株细菌T1和T2进行16S rDNA克隆, 通过测定和比较16S rDNA的部分序列对这两株细菌进行分子鉴定, 以期用于石油污染的微生物修复中。结果表明,T1与深红红螺菌(Rhodospirillum rubrum)的同源性为89%,T2与施氏甲单抱杆菌  相似文献   
696.
Cat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as selected to extract and separate betaines from marine algae. On the basis of the special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taines and their analogues,Dragendorff‘ s reagent ( KBiI4 ) was used to test the existence of betaines and their analogues in marine algae. The total content of betaines from seven species was obtained by using the Reinkeate salt 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 of betaines in two species of Chlorophyta and two species of Rhodophyta were relatively high, and that the content of betaines in Enteromopha prolifera could even reach to 0.9%. The content in the three species of Phaeophyta was relatively low.  相似文献   
697.
698.
巨晶锆石由于稳定性强,能够很好地保存其形成时的标型和化学特征而成为最重要的矿物地球化学探针之一。本文在通过对冀东马兰峪腰岭子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矿物进行阴极射线致发光(CL)图像分析、晶体形态学统计学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等离子质谱(LA-ICP-MS)测试工作,解析了马兰峪金矿花岗闪长岩中巨晶锆石的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并依据Pupin等(1980)提出的锆石类型分类的主型和亚型及其地质温度表,研究结果表明:巨晶锆石的形成温度650~850℃,巨晶锆石的LA-ICP-MS分析显示Ce正异常和不明显Eu的负异常,并且富集重稀土元素;巨晶锆石可能与区内峪耳崖式金矿存在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699.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岩体中闪长质包体的成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是胶东金矿区的重要岩体,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为200.6Ma[1]。岩体中常见一种闪长质包体,这些包体具有淬火结构、变余斑状结构及索列特扩散分带,表明它们是由来自地幔的高温玄武质岩浆快速冷凝结晶形成的。包体中存在由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石英完整的交代系列,反映了包体岩浆受到壳源长英质主岩岩浆不同程度的交代改造。包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也支持壳幔岩浆相互作用的成因解释。  相似文献   
700.
五台山早元古代高压变质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对原五台群北金刚库组变质作用的深入研究,表明它们经历了三期变质作用,即经历了弧陆碰撞导致的初始的构造埋藏变质作用(M1)以及随后深埋到42km深度的峰期高压变质作用(M2),压力可达0.8-1.4GPa,随后经历了快速抬升所导致的近等温的降压过程(M3)到0.5-0.7GPa,整个过程为顺时针方向演化的P-T轨迹,与造山带型P-T-t轨迹型式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