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07篇
  免费   1606篇
  国内免费   1280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2514篇
地质学   4905篇
海洋学   45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506篇
自然地理   161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249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287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344篇
  2018年   198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345篇
  2013年   307篇
  2012年   347篇
  2011年   326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281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60篇
  2002年   277篇
  2001年   250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223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186篇
  1995年   190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38篇
  1990年   136篇
  1989年   124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4年   5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951.
渤中坳陷新生代断裂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雄伟 《西北地质》1999,32(3):16-20
渤中坳陷断裂构造有其独有的特征, 这表现在: ①郯庐断裂带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 负花状构造发育。②坳陷主体渤中凹陷周围主要断裂断面陡且对断, 使得渤中凹陷成为 “平底锅”式地堑, 而不是中国东部盆地中广泛发育的箕状断陷。③耙式断裂系是渤中坳陷上第三系中广泛发育的一种独特的断裂样式,其特征为断裂密集、断面陡、断距小, 是浅层油气藏的有利聚集场所。坳陷内主要断裂的长期活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与分布,促进了油气的垂向运移, 形成了丰富的圈闭类型, 并且对油气的保存条件也有一定的影响。总的来说, 断裂带是渤中坳陷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952.
滇西三江地区新生代构造盆地的特征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谭筱虹 《云南地质》1999,18(2):112-121
滇西三江地区沿走滑断裂分布的构造盆地主要有四类:走滑拉分盆地、走滑尾端拉张盆地、走滑剪张盆地和走滑断塞盆地,其中拉分盆地居多。笔者着重对四类构造盆地的特征及形成机制进行研究和探讨,表明这些构造盆地是在走滑断裂活动过程中,断裂两盘块体相对运动并形成拉分区或裂陷区所形成。  相似文献   
953.
山口-漫江岩体中发育的两种类型断裂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北部修水县山口镇境内产出的山口-漫江岩体,为著名九岭复式巨型花岗质岩基的西延组成部分。其面积约100km2,成岩于雪峰期,主体岩性为斜长花岗岩。在该岩体展布范围之内,分别见有两类性质和成因具较大差别,且均系岩体成岩之后形成的断裂构造。早期韧性→脆性的断裂构造:主干形迹为近东西方向延伸,断面往南倾斜,一般具较陡倾角。规模大者达10余km,且具有贯穿岩体切入围岩的展布趋势。该类断裂以片理化带并伴随硅化岩带一起产出,两种岩带之间由明显断面分隔,整体显示对称分带断裂结构特点。片理化带由超糜棱、糜棱岩…  相似文献   
954.
再论龙门山飞来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龙门山飞来峰广泛分布于推覆构造带前缘,规模巨大。多年调研查明,龙门山飞来峰在地层组成、内部构造及其与区域构造的关系等方面均很有规律,明显反映出其构造成因,并以滑覆作用为主,其形成与龙门山构造带的发展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55.
金矿床复式矿化类型与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连绪  韩先菊 《地球学报》1999,20(4):402-408
根据研究提出矿化迭代及其与矿化叠加的区别。金矿化分为基本矿化类型和复式矿化类型两大类,后者分为3类9亚类。最后论述了矿化类型的构造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  相似文献   
956.
燕山东段~下辽河地区中新生代断裂演化与构造期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燕山东段~下辽河盆地中新生代断裂演化分析,认为中新生代该区共经历了中三叠世末,早侏罗世末,晚侏罗世末,白垩纪末和老第三纪末5期挤压作用。每期挤压作用都形成相应的挤压构造形迹,使得早期盆地萎缩或消亡,或对早期盆地进行改造使其反转。此外,该区还曾经历了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和新生代3个明显的伸展作用阶段,形成中晚侏罗世断裂盆地,白垩纪断陷盆地和新生代裂谷盆地,构造演化过程中挤压作用和伸展作用交替出现  相似文献   
957.
济阳坳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51,自引:4,他引:147  
济阳坳陷由负反转盆地、右旋扭张盆地及主动裂谷三个原型叠加而成,并在中、新生代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三叠纪为板内造山作用阶段,济阳坳陷曾为五条NW向的以逆冲断层为主的压性构造带占据,早-中侏罗世造山作用结束;晚侏罗世-早始新世为负反转盆地阶段,三叠纪NW向逆冲断层发生反向伸展;中始新世-渐新世为右旋扭张盆地阶段,NE,ENE向扭张断裂发育,并进而成盆接受沉积,NW和断裂反向伸展活动受到抑制而渐趋消亡;中新世-全新世为主动裂谷阶段,“拗陷运动”取代“断陷运动”。济阳坳陷构造演化的阶段特征表明了郯庐断裂中、新生代的剪切运动史,即三叠纪右旋剪切,晚侏罗世-早始新世左旋剪切.中始新世-渐新世右旋剪切,中新世-全新世作弱右旋压剪。  相似文献   
958.
在收集整理最新取得的柴达木盆地南、北中央断裂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两条断裂的构造活动特征及其未来发生地震的危险性并粗略计算了各断层段发生上限震级地震的地表位移量以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959.
吴小玲  王桂岭 《内陆地震》1999,13(2):127-134
断裂密度衍是引自吉尔吉斯斯坦的一种测震学地震预报新方法,用以探索大震之前某一区域或地段面断裂密度的异常变化。应用该方法对新疆天山部分地区进行系统研究后,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了具有一定信度的定量或半定量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60.
阿尔金断裂早期走滑运动方向及其活动时间探讨   总被引:49,自引:2,他引:47  
有关阿尔金断裂的地质问题长期存在争论,尤其是有关活动时间的观点最多,运动方向也有不同看法。本文阐述了阿尔金断裂的早期左旋走滑运动。在元古宙地层中产生的大型弧形构造,流变褶曲形态完整而清楚,同时镜下的显微构造观察和岩组分析,为进一步确定阿尔金断裂的早期左旋走滑运动提供了充分证据,其初始活动时间至少在870Ma前,左旋走滑运动的确定对弄清阿尔金断裂的发展演化和矿产预测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