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4篇
  免费   1328篇
  国内免费   920篇
测绘学   140篇
大气科学   96篇
地球物理   1989篇
地质学   3858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267篇
自然地理   11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31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189篇
  2014年   325篇
  2013年   246篇
  2012年   341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74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70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83篇
  1998年   158篇
  1997年   142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56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4篇
  1964年   8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郯庐断裂南段左行平移时间的地震显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郯庐断裂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断裂带,自1964年徐嘉炜提出左行平移的观点后,曾广泛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经过多年研究,关于郯庐断裂带的大规模平移时间主要存在着3种认识,即印支期前、印支期和燕山期。最新完成的横跨合肥盆地及郯庐断裂的地震剖面为进一步研究郯庐断裂的活动提供了有力依据。本文依此为依据,认为郯庐断裂走滑的时间在中侏罗世末—晚侏罗世,理由如下:郯庐断裂带的老地层逆冲在西侧合肥盆地的中、下侏罗统之上,并切断中、下侏罗统,说明郯庐断裂的走滑是在中侏罗统沉积  相似文献   
92.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2.5维反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讨论了电阻率法2.5维正演和反演的算法,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高密度电阻率法2.5维反演程序,该程序可用于8种常用电极装置观测结果的反演.对理论和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表明,采用的算法正确,程序运行稳定,反演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93.
邓晓红 《地质与勘探》2003,39(Z1):130-134
通过对二维正演计算存在和没有浅部不均匀体时的二极、三极、偶极-偶极、温纳和对称四极等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视电阻率拟断面的分析,总结了不同测量装置下浅部不均匀体导致视电阻率拟断面畸变的一些规律,认为在资料解释前应剔除浅部不均匀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
冲积-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以济阳坳陷新近系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国景星 《新疆地质》2003,21(4):393-397
从层序边界分析人手,对层序类型体系域类型等进行了研究,认为冲积-河流相地层体系域划分具4分性,即发育有低位体系域、扩张体系域、高位体系域,当基准面缓慢下降时,还可发育收缩体系域.同时,根据济阳坳陷新近系沉积特征,指出各体系域对应的沉积体系及相类型,认为低位体系域以侵蚀下切、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为主;扩张体系域由辫状河向曲流河过渡;高位体系域时期以曲流河为主.其次,根据构造演化、古气候变化、古地形等研究认为,尽管新近纪济阳坳陷进入坳陷发育时期,断裂活动明显减弱,但是构造运动对层序发育仍有一定影响;根据古气候分析认为,新近纪经历了北亚热带温湿气候,中亚热带温湿气候,北亚热带干旱气候等阶段.这种气候变化导致了馆陶组沉积早、中期河流纵横交错,辫状河道发育,馆陶组沉积后期逐渐向曲流河过渡;明化镇组沉积期河道相对不发育.由古地形及物源供给分析,认为古地形差异的变化与物源供给对济阳坳陷新近系层序发育、层序样式等有一定程度影响.  相似文献   
95.
丁乾俊 《新疆地质》2003,21(4):463-467
任-侵位的岩浆体,在结晶分异、固化成岩过程中,一般都可分为:已结晶的固相岩体、正(半)结晶的可塑相岩体及未结晶的熔融相岩浆3部分.此时,若发生了地壳运动,地壳运动的构造作用力。使正(半)结晶的可塑相岩体发生可塑相变形,形成片麻化岩体;地壳运动(包括地震)时的构造作用力为脉动性质的挤压作用力;岩体发生片麻化的地壳运动,又使已结晶的固相岩体和围岩发生断裂活动,形成了断裂带控矿、容矿构造;未结晶的熔融相岩浆再度上升侵位,便形成了小侵入岩体控矿构造.残浆的形成与排出,控矿构造的发生、发展与控矿过程,都是在这次地壳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因此,对这次地壳运动可称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6.
金属腐蚀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守本 《铀矿地质》2003,19(2):114-118
本阐述了金属腐蚀的危害性和金属管道腐蚀探测的迫切性,并介绍了几种具有探测腐蚀功能的物探方法。  相似文献   
97.
董致中 《云南地质》2003,22(2):200-205
着重讨论沪沽湖畔相当于石炭系(三分)上统马平阶地层的划分和对比。认为其大部属于我国二叠系(三分)的下二叠统紫松阶(阿瑟尔阶—萨克马尔阶),上部的硅质页岩已进入隆林阶(亚丁斯克阶)。根据岩性特征及古生物混生现象,推测除顶部外,大部为斜坡相沉积。其中的部分生物应是再沉积产物。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Y油田和Z油田电阻率影响因素对电阻率的影响对比,分析了Z油田低阻的原因及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99.
天然含钒金红石样品经过1273K加热、淬火和高能电子辐照处理后性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XRD谱峰显示处理前后样品没有发生物相变化,显微IR图谱证明原样、加热、淬火样品的表面有少量吸附水存在,而辐射样品的显微IR图谱上没有检测到吸附水的吸收峰。用XPS分析比较了处理前后样品表面主要元素Ti、O和V的价态及含量,结果表明,原样经过处理后表面钒和氧的原子百分含量增加,其中淬火样品表面吸附水和钒的含量相对于原样增加最为明显,光催化活性相应较高;加热样品表面的吸附水和钒的含量比原样稍有增加,光催化活性与原样相当;电子辐射样品表面钒的原子百分含量相对原样增加不明显,而对水的吸附能力相对原样较低,光催化效率也略低。  相似文献   
100.
五极纵轴测深法在溶洞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九江某地下溶洞探测工程为例,介绍了五极纵轴测深法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实地钻孔验证说明,五极纵轴测深法在城市地球物理勘探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未来的应用中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