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3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2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研究石灰改性红砂岩残积土的工程性质并确定最佳掺量,以恩施地区红砂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制备不同石灰掺量的改良土试样,并进行击实、压缩、无侧限抗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石灰掺量的增大:改良土最优含水量逐渐增大,最大干密度逐渐减小;改良土压缩系数先减小后增大,压缩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对应的最优石灰掺量为7%;改良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对应的最优石灰掺量为9%。出现上述规律的主要原因是:石灰发生的水化、离子交换、碳酸化、结晶等作用,增强了砂土颗粒之间的黏结,提高了土的整体性,使石灰土压缩、强度特性得到改良。然而,过多的石灰会以自由灰的形式存在于土颗粒空隙之间,导致土体的压缩变形量增大,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纳米SiO2石灰对黄泛区粉土的改良效果,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扫描电镜试验和XRF试验等系列试验,研究纳米SiO2石灰掺量对黄泛区粉土压实性、抗压强度、水稳性等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改良粉土的微观结构及固化机理。结果表明:纳米SiO2改良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随纳米SiO2掺量的增加而提高,纳米SiO2改良土中掺加石灰会降低最大干密度,但会提高最优含水率;纳米SiO2石灰联合使用改良效果优于单独掺入纳米SiO2,1.5%纳米SiO2-2%石灰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黏聚力和内摩擦角提升最为显著;与素土和纳米SiO2改良土相比,纳米SiO2-石灰改良土的水稳性得到显著改善;在纳米SiO2改良土中,纳米SiO2主要起到填充土颗粒之间孔隙的作用,纳米SiO2石灰联合使用可在土中形成胶结物质、发挥黏结与填充作用、大幅提高土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广西荔玉高速路基沿线产生的大量高液限土弃方问题,采用生石灰对高液限土进行改良处理。选取弃土场的高液限土,分别配制不同初始含水率、不同石灰掺量的试样进行侧限压缩试验和快剪试验,采用基本初等数学函数模型拟合不同饱和状态、不同初始含水率下石灰掺量对试件压缩特性和抗剪强度影响。结果表明:(1)高液限土的压缩系数随石灰掺量增加呈指数形式减小;(2)不同饱和状态试件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随石灰掺量增加呈二次函数形式变化;(3)高液限土具有水敏性,饱和素土试件最大抗剪强度对应的含水率较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对应的含水率高3%~6%;(4)当初始含水率不高于26.73%时,建议石灰掺量不低于6%,否则改良高液限土的石灰掺量不低于8%,可在满足经济性的前提下达到较好的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试论“合肥膨胀土”的石灰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石灰加固软基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6.
羟-氟磷灰石是介于氟磷灰石与羟磷灰石之间的变种。这次在山东枣庄发现的羟氟-磷灰石产在沙沟杂岩体内的同化混染作用形成的岩石中。本文研究了它的产状、物理化学特征及稀土元素模式等,讨论了它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1986年冬,笔者等在海南昌江县石碌群中发现了宏观藻类化石,确定它为末前寒武纪,并与青白口系大体相当,基本解决了石碌铁矿的地质时代。关于石碌群的含义,有关主要含矿层(第六层)、石灰顶组(原第七层)的含义及层序;它们之间的及其与上覆地层的接触关系等问题,多年来存在着不同看法。通过研究,获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为客观地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用石灰桩加固软弱地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汪稔  陈善雄 《岩土力学》1994,15(3):19-25
石灰桩作为一种技术可靠、经济快速的软弱地基加固方法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近一年来利用石灰桩处理软弱地基的成功经验。现场检测表明,对于单层和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而言,采用石灰桩可以使软弱地基获得良好加固且满足设计要求。文中还对石灰桩的加固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石灰桩施工安全事故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锤击法施工石灰桩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宋礼生 《甘肃地质》2001,10(1):9-16,25
甘肃省永登石灰沟中奥陶统中堡群(OZ)中的笔石群属兰代洛阶至卡拉多克阶早期,共3个笔石层位,其中包括2个笔石带:(1)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2)Nemagraptus gracilis带;1个笔石层;(3)Climacograptus styloides Lapworth-C.antiquus lineatus Elles et Wood层。下志留统马营沟群(S1my)笔石群属兰多维利阶中期,1个笔石层是Rastrites appraximatus Geinitzi(Tornquist)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