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15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7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南华北晚石炭世风暴事件及其对聚煤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煤地质学和沉积学相结合的理论和方法,揭示了南华北晚石炭世地层中存在的异地煤。根据煤层顶、底板和煤层本身的特征以及煤层在区域上分布的特点,可以看出,这些异地煤的形成,是由于热带-亚热带频繁的风暴作用侵蚀滨海泥炭沼泽的结果。强烈的风暴作用,不仅通过风暴上升流侵蚀改造泥炭层,而且还通过风暴回流将部分泥炭物质搬运到浅海环境再沉积,从而在泥炭沼泽内和浅海海底两种场所形成两种不同类型的异地煤。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内蒙古阿木山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玉清  张婷 《中国地质》2016,(3):1000-1015
阿木山组自建组以来就被广泛应用,20世纪曾是内蒙地槽区上石炭统的代名词,随着地质研究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地层区划等也在发生变化。通过区域资料的综合研究,现认为阿木山组是华北板块北部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的沉积产物,出露区只限于索伦—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南,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C_2-P_1),灰岩层内富含蜓、珊瑚等化石。其与三面井组是同一地层区不同地层分区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5.
郑小明  管诰  王宏伟  刘志强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09-2022112009
本文以出露于红石山—百合山蛇绿混杂岩带南侧的英云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LA- ICP- MS U- Pb年代学研究,探讨其成因、构造环境及红石山洋俯冲消亡过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红石山南英云闪长岩体富硅(SiO2=63. 95%~66. 22%)、高铝(Al2O3=15. 31%~16. 61%)、富钠(Na2O=3. 73%~4. 33%)、低钾(K2O=1. 00%~1. 85%),相对高锶(Sr=246. 0×10-6~417. 0×10-6)、低钇(Y=8. 83×10-6~11. 80×10-6),富集Rb、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REE,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HREE相对亏损,无明显Eu异常。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俯冲洋壳脱水熔融的产物。锆石LA- ICP- MS U- Pb测年表明,红石山南英云闪长岩体的形成年龄为306. 9~309. 9 Ma,表明该岩体侵位于晚石炭世,反映了红石山—百合山缝合带晚石炭世大洋俯冲带岩浆作用事件,进一步约束了红石山洋俯冲时限。结合红石山—百合山缝合带石炭纪蛇绿岩、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岩浆岩和早二叠世末期(275 Ma)的辉长岩和花岗岩侵位及早—中二叠世双堡塘组下部的角度不整合均反映了红石山洋盆的闭合过程(辛后田等,2020),表明红石山洋盆在晚石炭世并未关闭,而是处于大洋俯冲消减和陆壳增生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6.
陶威  鲁如魁  郭岭  李阳  黄岗  宇峰 《地质科学》2022,(3):782-808
研究东准噶尔地区晚石炭世构造环境对于理解中亚造山带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晚石炭世柳树沟组二段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开展详细的岩石学、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以及地球化学研究。柳树沟组可分为3段,其中一段为陆源碎屑岩夹少量基性火山岩,二段为枕状玄武岩夹少量火山碎屑岩、碎屑岩,三段为陆源碎屑岩、中酸性火山岩夹火山碎屑岩。定年结果显示柳树沟组中玄武岩和流纹质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12.5±6.5 Ma和316.2±1.4 Ma,表明柳树沟组火山岩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主量元素分析显示该玄武岩属亚碱性—拉斑质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62.58×10-6~100.61×10-6,轻/重稀土比值为2.30~5.05(平均值为2.97),样品(La/Yb)N为1.48~4.32,指示轻稀土较重稀土富集。Eu元素总体显示弱的负异常(δEu=0.94~1.08),岩石富集K、Rb、Sr、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重稀土元素(HREE)和Nb、Zr、Hf、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相对平坦,表现为大陆裂谷性质。据此,综合分...  相似文献   
107.
为了深入探讨贵州紫云地区早石炭世黑色岩系的沉积环境、海平面变化及有机质富集规律,笔者针对该地区早石炭世打屋坝组进行系统采样,重点进行元素地球化学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分析。通过结合研究区打屋坝组泥页岩δCe、δEu、V/(V+Ni)、Sr/Ba等值和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认为紫云-长顺一带早石炭世打屋坝组沉积环境为还原环境-弱氧化环境,沉积相为槽盆边缘斜坡相→槽盆相;通过分析研究区打屋坝组泥页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参数及TOC值的垂向变化,认为δCe值越小,δEu、ΣREE值越大,则海平面升高,水体越深,TOC值越高,有机质越富集,反之亦然。同时结合打屋坝组岩性的垂向变化,研究区早石炭世打屋坝组垂向上自下而上主要经历了海退-海进-海退的过程;根据δCe、δEu等值及ω(La)N/ω(Yb)N与ω(ΣREE)关系图解,认为研究区打屋坝组母岩主要为花岗岩与沉积岩的混合,推测物源来自于北东侧的雪峰山隆起区和北侧的黔中隆起区,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结合研究区打屋坝组泥页岩有机地球化学参数和黔紫页1井含气性、气测录井资料,认为研究区打屋坝组一段为优质页岩层段,具备良好的页岩气地质条件和勘探开发潜力,研究区南西部(侧)更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可作为下一步页岩气勘探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08.
在华北克拉通北缘阴山地块东部固阳地区发现了假白榴石粗面玄武岩和钾质粗面岩两种高钾准铝质碱性火山岩。地质年代学数据显示,假白榴石粗面玄武岩的磷灰石U-Pb年龄为322±14Ma,钾质粗面岩的锆石U-Pb年龄为315.6±7.5Ma,说明其形成时代均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二者均富Al、Fe,贫Mg;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和K),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如Ta、Nb和Ti),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富集轻稀土,相对亏损重稀土,Eu异常不明显;高(87Sr/86Sr)i比值(0.710028~0.714745),低εNd(t)值(-9.0~-17.2),表现出相似的交代岩石圈地幔源区和地壳混染特征。将该碱性火山岩与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基性火山岩和阴山地块白垩纪中基性火山岩进行岩石类型对比,发现华北克拉通北缘产出的火山岩多为高钾碱性系列,而兴蒙造山带中产出的火山岩则多为钙碱性系列;与兴蒙造山带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基性火山岩进行岩石成因对比,发现它们的岩浆源区和混染程度并不相同,即固阳地区碱性火山岩为受到早古生代俯冲沉积物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混染华北克拉通TTG片麻岩后喷发的产物,而兴蒙造山带中火山岩的产出则多为亏损地幔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轻度混染地壳物质后喷发的结果。在固阳地区发现晚石炭世碱性火山岩,代表着古亚洲洋在该时期的后造山伸展作用范围已延伸至华北克拉通北缘。  相似文献   
109.
110.
右江盆地上世纪末发现了桂西晚古生代海相(洋岛)玄武岩,近期亦有报道。洋盆、洋脊玄武岩是判断洋岛存在的先行条件。滇东南坝达、里呼一带下石炭统的坝达组(C1b)主要为灰黑、灰白色薄层硅质岩、放射虫硅质岩、海绵骨针硅质岩、玄武岩夹凝灰岩、泥晶灰岩、泥岩,具有典型的硅质岩—玄武岩—灰岩—泥岩组合的洋盆沉积建造,含牙形石、三叶虫等。该组喷发于他披组之上的基性—超基性熔岩,具有显著的大洋拉斑玄武岩特征。因此,坝达组的划分和对比为研究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多岛洋盆环境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研究华夏造山带与扬子陆块的拼贴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