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8篇
  免费   627篇
  国内免费   1385篇
测绘学   28篇
地球物理   269篇
地质学   4615篇
海洋学   131篇
综合类   202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1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141篇
  2014年   178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01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65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95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34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42篇
  1992年   145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29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51年   2篇
  1948年   7篇
  1946年   5篇
  1943年   3篇
  1931年   1篇
  1927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主要发育两套烃源岩,分别为哈尔加乌组上段和哈尔加乌组下段,油气藏形成的源控作用十分明显。通过烃源岩和原油地球化学的分析以及油源对比,发现不同类型原油的形成与分布严格受控于对应源岩的分布范围。分析表明,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优质烃源岩、强充注油源断裂和有利火山岩相带的合理配置。根据烃源岩与储层的配置关系,石炭系油气藏的形成可以概括为两种模式:一种为风化壳型成藏模式,油气聚集在石炭系火山岩顶部受风化淋漓作用改造的优质储层中,其中的油气来自下部烃源岩,运移通道为与烃源岩相沟通的油源断裂;另一种模式为内幕型成藏模式,储层为流体溶蚀改造的储层,其中聚集的油气来自邻近火山喷发间歇期沉积的炭质泥岩。  相似文献   
882.
谢庆宾  高霞  夏秋君  舒萍  杨双玲  徐岩  李娜 《地质学报》2012,86(8):1217-1226
松辽盆地昌德地区火山岩储层以酸性岩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与国内其他含油气盆地的火山岩储层明显不同。宏观上岩性较致密,岩心观察仅见构造裂缝和溶蚀孔,局部见溶蚀洞,显微镜下观察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发育粒内溶孔、晶内熔孔、晶间微孔、构造微裂缝、炸裂缝和收缩缝等。火山岩厚度普遍较薄,其中芳深9井区火山岩厚度最大,最厚仅为75m。从岩相类型看,芳深9井附近为爆发相,其他地区为溢流相。研究区火山岩为低孔低渗储层,岩性和岩相与物性关系密切,同时控制着原生孔隙的形成。后期的成岩改造,包括构造活动、溶蚀作用等决定了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构造运动产生的裂缝是该区储层得以改善的主要因素,而后期充填作用破坏了储层的储集性能。火山口附近爆发相与溢流相的叠合区是天然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883.
杨明慧  兰朝利 《地质学报》2012,86(8):1198-1209
在中国古亚洲域沉积盆地火山岩储层母岩年代和岩性、储集空间类型以及火山岩岩相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火山岩油气藏的储层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表明,中国古亚洲域火山岩储层的母岩发育年代西早东晚,西部的准噶尔、三塘湖和吐哈盆地发育晚古生代海相、海陆交互相的中基性安山岩、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东部的松辽、二连和海拉尔盆地发育中生代陆相中酸性流纹岩、安山岩。火山岩原生储集空间包括气孔、孔洞以及冷凝收缩裂缝等;次生储集空间包括各种溶蚀孔及构造裂缝、风化裂缝等。火山岩岩相可分喷出相、火山通道相、次火山相和火山沉积相。其中中基性岩类多以溢流相开始,相序类型为溢流相、爆发相/火山沉积相;中酸性岩类多以爆发相或火山通道相发端,主要相序为爆发相、溢流相/侵出相。溢流相一般发育原生气孔、构造缝;爆发相多为粒间孔,而侵出相以角砾间孔和原生裂缝为主。火山岩储层的差异受多因素影响,包括岩性岩相、喷发环境以及后期构造、成岩作用等。前者奠定火山岩储层形成与分布的基础和储集空间的发育程度;后者则改造储层的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884.
中条裂谷的幔柱构造与成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条山地区的地球物理场具有“三低一高”(低波速、低密度、低黏度及高地热异常)特点,变质核杂岩中赋存有科马堤岩并具“双层”结构,火成岩呈“双峰”状态,变质期的古地温为522~608℃,压力0.3~0.73GPa,地热梯度23℃/km,表明中条山地区为新太古代-元古宙的大陆裂谷—地幔热柱构造.其成矿作用存在着“四代同堂”的成矿模式,成矿期与岩浆侵入期的时差甚小;成矿空间上,大多数矿床沿着裂谷内两组断裂呈X型“对称式”展布,有益元素矿物组合及成矿温度自中心向周围呈有规律降低趋势.由于在新太古代以前,富铜的扬子板块俯冲至华北板块之下,促使中条裂谷的地壳加厚,形成丰富的成矿物质场,因为地幔热柱脉动式隆升,热液在运移过程中不断萃取地壳的铜质,故成为区域内独特的铜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885.
卡拉盖雷铜钴金矿是那拉提构造带内发现的首例以Cu为主,伴生Mo,Co,Au,Pb,Zn的火山岩型热液矿床.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下统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地层,矿区岩浆岩主要有花岗闪长岩、闪长岩和辉绿岩脉.通过火山岩地层和侵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区内大哈拉军山组是一套由玄武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组成的连续亚碱性的火山岩系列,且以钙碱性系列为主;矿区钾长花岗岩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岩类,碱性系列,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属于准铝质—过铝质岩类,钙碱性—碱性系列,基性侵入岩属于弱碱性—碱性系列.稀土元素特征显示中酸性侵入岩可能属于地壳重熔型花岗岩;基性侵入岩与基性火山岩来源一致.  相似文献   
886.
鄂拉山查查香卡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产出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查查香卡地区晚三叠世火山岩岩石学研究,确定该套火山岩属晚三叠世鄂拉山组,属钙碱性系列。喷出时的大地构造环境为陆内造山环境,该火山岩最初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由于A型俯冲构造活动,测区乃至鄂拉山地区产生一系列右旋走滑断裂带,受北西向右旋走滑断裂的影响,岩石孔隙加大,并出现强烈的热流活动,导致岩浆沿这些断裂带喷出地表。  相似文献   
887.
青海治多多彩地区火山岩岩石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彩地区处于西金乌兰-义敦晚三叠世岛弧带的东段,成矿区带位于三江成矿带的北西段,区内已发现了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床和拉迪欧玛铜矿点.重点分析了与该区成矿关系密切的火山岩的岩石特征,初步恢复了该区火山岩的喷发环境和火山机构,并探讨了火山活动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本区火山岩主要为英安岩及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其次为安山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火山岩微量元素具有富集亲石元素Rb、Sr、Th及亲铁元素Co、Ni,亲Cu元素Zr与参照值相近,V、Ba元素的含量高于地壳的丰度值,Sc、Cr等元素亏损的特征.中-酸性火山岩稀土总量较高,稀土配分曲线上普遍出现Eu负异常,总体特征与造山带火山岩相似,火山岩相为溢流相.本区海相火山喷发发生在浅海地带,火山岩构造环境总体属于岛弧环境.成矿作用主要与古火山机构和后期动力变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88.
青藏高原南部中国境内是否存在寒武纪地层一直是地质界关注的焦点。研究表明,冈底斯北缘西藏尼玛县控错南帮勒村一带,原划的前震旦纪念青唐古拉岩群为一套浅变质的拉斑系列双峰式火山岩。通过高精度LA-ICP-MS(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锆石微区原位U-Pb同位素测年,获得其中变流纹岩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536.4±3.6)Ma,确定该套火山岩形成于早寒武世。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变玄武岩富集LREE、LILE、部分HFSE,Nb、Ta、Zr、Hf等亏损,Zr/Nb比值(2.53~3.61)低;变流纹岩明显富集LREE、LILE、Th、HFSE,具有Eu负异常和Sr、Nb、Ta、Ti负异常。同时,变玄武岩的εNd(t)为负值(-2.80~-4.56),源区为富集地幔端元EMⅡ,反映其源区为岩石圈和软流圈相互作用的产物,并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综合分析认为该套火山岩形成于陆缘裂谷环境,为冈底斯北缘存在寒武纪裂解作用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889.
松辽盆地深层火山岩储层测井响应及地质解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测井信息与地质属性的对应性,利用丰富的岩心描述结果刻度测井资料,对12种常见火山岩常规测井和8种成像测井图像进行地质解译。结果表明,火山岩地质属性的测井响应具有普遍性。常规测井中自然伽马和密度曲线对基、中、酸性火山岩响应明显,电阻率和三孔隙度曲线对火山岩的结构构造及孔缝响应明显。成像测井模式具体为:凝灰结构表现出高阻亮点模式,原生气孔表现出低阻暗点模式,流纹构造表现出中高阻黄白相间的正弦曲线模式,角砾结构表现出高阻亮块和低阻暗点模式,低角度裂缝表现出低阻正弦曲线模式,沉火山角砾结构表现出中低阻黄橙相间正弦曲线模式,火山碎屑溶孔表现出亮块中含暗点模式,块状结构表现出亮块模式。  相似文献   
890.
轮古西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微地貌特征及刻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印模法,以石炭系区域标志层双峰灰岩底至奥陶系潜山面填平补齐的沉积厚度为标识,恢复了轮古西地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自东向西划分了岩溶台地、岩溶缓坡地和岩溶盆地3类二级地貌单元。应用现代岩溶分类方法,根据微地貌组合形态,对二级地貌作精细刻画,划分了9种三级地貌单元。认为不同的地貌位置,其水动力条件不同,不同类型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古水系排泄和储层充填特征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