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4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963篇
测绘学   130篇
大气科学   314篇
地球物理   232篇
地质学   2141篇
海洋学   1087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27篇
自然地理   27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3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38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44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2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60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97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12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0年   9篇
  1949年   7篇
  1948年   7篇
  1947年   4篇
  1946年   8篇
  1945年   6篇
  1944年   5篇
  1943年   6篇
  1942年   4篇
  194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991.
多金属结核瞬时生长速率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沿结核壳层的生长方向逐点扫描测定铁锰含量,计算结核壳层的瞬时生长速率,划分结核壳层的生长阶段,计算各生长阶段的生长速率,并在结构壳层中建立高分辨率的时间标尺,重建多金属结核生长历史。  相似文献   
992.
螺旋藻的物理-化学因素和营养物对其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光正 《海洋科学》1994,18(6):67-68
随着人类直接或间接使用的蛋白源需求不断地增加,螺旋藻在世界上已取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螺旋藻作为蛋白源早在1940年已被证明,当时非洲乍得村民将其作为饲料。类似的墨西哥早已将螺旋藻作为人们的食品。最近,螺旋藻已在不同领域如农业、水产养殖、废水处理、循环营养和化工生产上得以广泛的应用。它还是保健药品,用于治疗多种溃疡病、糖尿病和某些肝脏病等。特别在水产养殖中,螺旋藻对于培养幼鱼是一个重要的饵料来源。螺旋藻既可作为鱼的饵料,又可作为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干饵料。本文综述了…  相似文献   
993.
中国对虾生长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1987年岱山县水产养殖试验场中国对虾养殖资料,分析了虾池中的环境因子以及对虾的生长与溶解氧、水温、盐度和pH的关系。另外,还阐述了有些环境因子的变化对对虾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眼斑拟石首鱼生长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波  毛兴华 《海洋通报》1997,16(5):36-42
本文研究了眼斑拟石首鱼生长的特性以及外界因素对共生长的影响。未成熟鱼体重与体长关系为W=0.0123SL^3.0511,成熟鱼其关系为W=0.0042SL^3.2422;此鱼幼鱼全长与体长呈直线关系TL=1.1506SL+0.2866。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鱼的生长快速,平均最大生长率达4.88g/d。在海水养殖中起鱼死亡的临界DO值为2.0mg/km^3左右。我国北方养殖一年鱼的体重可达500g,南  相似文献   
995.
几种环境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温度、盐度和pH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 irrndians concentricus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在pH为7-8时,稚贝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相似文献   
996.
环境因子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综合影响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颜天  周名江  钱培元 《海洋学报》2002,24(2):114-120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盐度和光照强度对麻痹性贝毒产毒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生长的影响.经三维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温度12,19,25,32℃;盐度10,18,25,30,35和光照强度0.02×1016,0.08×1016,0.3×1016,1.6×1016s-1/cm2),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对藻生长率有显著的影响(P<0.001).光照强度和温度、盐度和温度、光照强度和盐度以及这3个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作用(P<0.001),在本实验中该藻生长的最适条件是19℃,1.6×1016s-1/cm2,盐度30.根据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特性,我们探讨了这些环境因子在塔玛亚历山大藻赤潮形成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对孔石莼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探讨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对孔石莼(Ulva pertusa)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旨在查明潮间带大型海藻对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的适应性.实验共设5个盐度日节律变化处理(30±3,30±6,30±9,30±12和30±15)和1个恒盐(30±0)对照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孔石莼能够耐受较大范围的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这种变化虽然对孔石莼的生长不利,但是仍然能够使孔石莼的相对生长率保持在12%以上;盐度变化幅度±3~±15与恒盐对照相比明显不利于孔石莼的生长,盐度变化幅度越大,孔石莼生长越缓慢.同恒盐处理相比,盐度日节律连续变化对孔石莼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都有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少的趋势.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使孔石莼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相对含量显著增加(P<0.05),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大,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增加的趋势越明显,并且在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下,蛋白质增加的速度比可溶性糖增加的速度要快.同时,游离脯氨酸的相对含量随着盐度变化幅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在缓和的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下(30±3)孔石莼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却显著小于恒盐对照组(P<0.05).盐度日节律性连续变化同恒定盐度相比,虽不利于孔石莼的生长,却促进了孔石莼生化产物的合成,是海藻干露时品质得以提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98.
在温度为(23±1)℃,盐度为31,光照强度为5000lx的条件下,用含有不同氮浓度(0μmol/L,55μmol/L,440μmol/L,880μmol/L,1760μmol/L,7040μmol/L)的培养基对中国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和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进行培养,研究两种微藻在一次性培养过程中,不同氮浓度对其PS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的影响。单因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氮浓度对两种微藻的光合作用及生长均有显著影响(P<0.05)。两种微藻的Fv/Fm比值、叶绿素含量以及细胞密度均随着起始氮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1760μM时达到最大值,其后随着起始氮浓度的增加,上述指标反而下降。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盐藻和纤细角毛藻进行光合作用和生长的最适氮浓度都为1760μmol/L。。  相似文献   
999.
在实验培养条件下,观察了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Lacepede)仔稚鱼期的鳍、消化管、鳃耙等器官的发育过程。测量仔稚鱼标本198尾,将全长等11个形态指标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处理,找出各形态指标与全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圆尾斗鱼的繁殖、生长和对蚊幼虫的摄食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邵伟  易伯鲁 《海洋与湖沼》1991,22(2):181-186
圆尾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Bloch)是鲈形目攀鲈科中的一种小型淡水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湖沼、沟渠等静止水体中。它可大量摄食蚊幼虫,从而达到有效地控制蚊幼虫的孳生,防治以蚊为中间寄主的传染疾病的目的。由于这种鱼可行气呼吸,在环境接近干涸情况下,也能生存。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掌握圆尾斗的生物学特性,并说明它在消灭以蚊为传播媒介的疾病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