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62篇
地质学   682篇
海洋学   12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WMO区域本底站气溶胶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2002年8月12~27日和2003年7月20日~8月1日在浙江临安县的WMO区域空气污染本底站临安站所采集的气溶胶样品的质量浓度,水溶性离子,有机碳/元素碳(OC/EC)及部分化学元素的特征分析,并与1991年夏季(8月22~28日)气溶胶的某些特征比较,初步研究结果为:1991年至2003年夏季的气溶胶TSP,PM11和PM2.1浓度均呈现出减少的趋势,但是PM11/TSP和PM2.1/PM11则有增加的趋势。1991年、2002年和2003年PM11/TSP的值为90 % 左右,PM2.1/PM11 分别为46.52 % , 69.33 % 和72.29 % ,说明气溶胶以小粒子为主,小粒子又以细粒子为主。1991年、2002年和2003年浓度最高的离子为SO2-4,其次为NH4。其中SO2-4占所测离子浓度的百分数分别为65.39 % ,57.75 % 和57.27 % ,并且主要以(NH4)2SO4,(K)2SO4和(Na)2SO4的形式存在。各离子浓度占所测离子浓度的百分数基本上不随年代变化,具有一定稳定性。2002年和2003年气溶胶中的OC浓度分别为29.91μg/m3和14.14μg/m3,均为各自的组分之首。2002年和2003年OC的比值PM2.1/PM11分别为64.63 % 和77.71 % ,EC的比值PM2.1/PM11分别为69.89 % 和87.17 % ,可见气溶胶中OC和EC主要存在于PM2.1的粒子中。元素富集因子分析表明,自然源与人为源对气溶胶中的元素都有重要的贡献。主因子分析结果显示PM2.1和PM11元素源基本相同,自然源主要是地壳、土壤尘和海盐, 人为源主要是煤飞灰(煤和焦碳)、冶炼工业和道路机动车辆的排放、废物处理、垃圾焚烧及建筑工业粉尘等。  相似文献   
992.
翡翠玉件的表面组构及其在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文宁 《云南地质》2001,20(4):385-391
表面组构是指在微观条件下翡翠玉件表面所呈现的物质组分和形貌特征,它们是一定内部组构在不同加工条件下的必然反映。不同质地,不同加工性质所制成的翡翠玉件,表面组构各异,因此可以利用表面结构,判断内部组构,进而评价玉件质地,并为确定玉件加工条件提供一定依据。此外,还可为大型精密仪器测试提供有效靶区,或与之配合作解疑鉴定。  相似文献   
993.
根据中国大陆东部十八个洞穴区域、五十余个洞穴沉积物的~(230)Th/~(234)U年代及部分试样的碳、氧同位素测定,讨论了35万年以来洞穴沉积古环境。年龄测定表明,其沉积期集中在1)2.0万年以来;2)7.5—12.0万年;3)17.0—23.0万年;4)25.0—31.0万年等,他们代表着四个温暖湿润的间冰期,并可与海洋古气候记录的温暖高水位期对比。  相似文献   
994.
我国是开展水化观测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66年邢台地震后就已开始此项工作,于1968年正规建点进行系统观测。现就十二年来所取得的资料和成果,对该手段进行初步评价。一、观测点的布局:我们根据在重要构造部位上建立观测点和在重要监视区建立观测网的布点原则,在华北形成了以京津唐为中心的水化观测网,在南北地震带形成了水化观测井(泉)带,以测氡为主的观测点则遍布全国。这种布局使我们能够在震前取得震中、震中附近及外围数百公里水化组分变化的资料,在海城  相似文献   
995.
中国东南部浙江境内分布有大量新生代板内玄武岩,这些玄武岩的分布受到三条北东—南西向的断裂控制,将浙江玄武岩分为西部、中部、东部三个区域。其中,出露于浙江西部江山-绍兴断裂带的建德玄武岩是浙江境内最古老的新生代玄武岩(约40 Ma)。为进一步认识浙江境内新生代岩浆作用的本质,测定了建德玄武岩的元素组成和Sr、Nd、Hf、Pb同位素组成,并在与浙江境内其它新生代玄武岩对比的基础上,探讨它们之间的成因联系。建德玄武岩为碧玄岩,与浙江西部其它新生代玄武岩一样,碱性程度明显高于浙江中部和东部的新生代玄武岩(以弱碱性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为主)。这些玄武岩具有较低的SiO2 (41.3~42.3 wt%)和Al2O3(9.70~12.6 wt%)含量,较高的MgO(8.90~15.6 wt%)、CaO(8.92~12.1 wt%)、TiO2(2.78~3.18 wt%)和Fe2O3T(14.1~16.2 wt%)含量以及较高的Ca/Al(1.02~1.16)比值。不相容微量元素组成上与火成碳酸岩具有亲缘性,即蛛网图上表现为明显的K、Zr、Hf、Ti的负异常(Hf/Hf*=0.74~0.77, Ti/Ti*=0.70~0.74),同时具有高的Zr/Hf比值(48.5~50.1),表明其地幔源区含有碳酸盐组分。建德玄武岩具有亏损的Sr-Nd-Hf同位素组成(87Sr/86Sr=0.7032~0.7034, εNd=5.85~5.95, εHf=7.78~8.56)和较高的206Pb/204Pb(18.491~18.554)、207Pb/204Pb(15.488~15.518)和208Pb/204Pb(38.387~38.523)比值。相比浙江中部和东部玄武岩,浙江西部玄武岩及建德玄武岩具有更高的碱含量、不相容微量元素含量、La/Yb比值和更明显的K、Zr、Hf、Ti负异常,表明浙江西部玄武岩是碳酸盐化地幔低程度熔融的产物。浙江新生代玄武岩的Ti/Ti*与Ba/Th、K/La比值之间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其源区存在两端元混合的特征。其中,以浙江西部玄武岩(包括建德玄武岩)为代表的地幔端元是由含碳酸盐的再循环洋壳熔融产生的碳酸盐熔体与亏损地幔反应形成的碳酸盐化地幔,以较低的Ba/Th、K/La和Ti/Ti*比值为特征。以浙江东部玄武岩为代表的地幔端元具有和碳酸盐化地幔端元互补的、较高的Ba/Th、K/La和Ti/Ti*比值,代表熔融残余的再循环洋壳。因此,浙江新生代玄武岩的地幔源区是不均一的,这种不均一性主要是由具有成因联系的两种端元组分所控制。  相似文献   
996.
本实验研究了采用不同溶剂(盐酸、醋酸、饱和EDTA-2Na盐等)对沉积物样品中的碳酸盐组分硼元素提取和硼同位素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mol/L的醋酸是溶解沉积物样品中碳酸盐组分的最佳溶剂,能将沉积物中的碳酸盐完全溶解,并有效避免样品中石膏、硅酸盐等矿物的溶出,对其中铁的氧化物等影响也比较小,同时,过硼特效树脂前将溶液调至弱碱性所用的亚沸氨水的量较少,从而引入的本底较少。采用盐酸和饱和EDTA-2Na溶液溶解沉积物,容易将沉积物中除碳酸盐以外的矿物中的硼溶出,如石膏、硅酸盐矿物等,不利于碳酸盐组分中硼的提取。  相似文献   
997.
黄山北麓青弋江发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弋江位于黄山北麓,为长江下游最长的支流。野外考察发现青弋江泾县盆地段存在溪口剖面和城北剖面等2个天然剖面,共发育了1级洪积扇台地(P)和3级河流阶地(T3、T2和T1),并相应堆积了4级砾石层。通过对砾石层进行砾组分析,并借助电子自旋共振(ESR)测年和古地磁测年等方法,初步探讨了青弋江发育的年代、过程和成因。研究结论为:① 砾组分析表明青弋江T3阶地是青弋江的最老阶地,并且其砾石层是青弋江的最老砾石层;② 测年结果表明青弋江发育的年代区间为1300~900 ka,其中~1300 ka为青弋江发育的最早年代,而~900 ka则为青弋江发育的最晚年代;③ 青弋江发育于~1377 ka前的洪积扇辫状河,并先后经历了洪积扇及辫状河发育、辫状河下切、青弋江形成等阶段,即所谓的源于洪积扇辫状河的青弋江发育过程;④ 青弋江发育可能是降水增加和构造抬升共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有助于为中国东部地区中小河流发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8.
夏季楚科奇海河水与海冰融化水组分的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08年夏季楚科奇海水氧同位素组成的分析,运用S、δ18 O的质量平衡关系计算出河水组分和海冰融化水组分的份额,揭示出楚科奇海河水和海冰融化水组分的空间变化规律,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楚科奇海河水组分的份额介于1.9%~18.4%之间,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河水组分积分高度的变化范围为1.3~16.6m,平均为(4.8±4.0)m。河水组分份额与积分高度均呈现东高西低、北强南弱的特征,与太平洋入流东侧为富含河水组分的阿拉斯加沿岸流、西侧为低河水组分的白令海陆架水,以及北部海域受波弗特流涡埃克曼辐聚作用的影响有关。海冰融化水份额呈现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20~30m以深受到冬季海冰形成时所释放盐卤水的明显影响。海冰融化水积分高度的变化范围为-3.2~1.7m,平均值为(-0.3±1.2)m,其空间分布呈现东低西高、南强北弱的特征,与太平洋入流输入通量的时间变化以及输入路径的西偏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巴丹吉林沙漠地层序列的粒度分布及其组分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WEDP02孔310.45m的岩心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激光粒度测量,运用Normal和Weibull函数对全孔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拟合和组分分离,在结合野外沉积相判断的基础上,将组分的粒径-频率、含量-频率变化作为组分成因分析的依据,系统分析了WEDP02孔沉积序列的粒度组分的成因。结果表明:WEDP02孔沉积物主要以风成砂、湖泊-风成砂混合沉积、冲洪积-风成砂混合沉积为主。风成沉积物中,超细粒成壤、高空远源粉尘、低空近源粉尘、风成砂与风成粗砂组分的粒径界线为2、12、105和270μm,粉尘与风成砂组分的比例平均值为20%/80%,在粒度组分的粒径-含量投影图中占据右上角部分;湖相沉积物中超细粒化学、悬移及风成砂组分的粒径界线为4、45、150~230μm,湖相悬移组分含量大于35%,同时可含有风成组分和湖相砂,在粒度组分的粒径-含量投影图中占据细粒下部分;冲洪积超细粒化学、悬移黏土、悬移粉砂、风成砂、冲洪积砂的粒径界线为2、12、80、150~200和300μm。这些特征反映了巴丹吉林沙漠不同沉积物的沉积学特征,是沉积物成因分析的粒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大同盆地松散岩类孔隙水中无机常规化学指标、无机毒理指标、微量有机指标的超标及分布变化情况逐一分析,可知大同盆地松散岩类孔隙水的水化学特征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沉积环境、地质构造以及水文气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变化也往往表现出极强的水平分带及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