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3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501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31篇
地球物理   453篇
地质学   980篇
海洋学   154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8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伊-陕斜坡山2段包裹体古流体势恢复及天然气聚集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恢复自烃类生成以来的各个地史时期的古流体势, 有助于正确认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太原组—山西组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 将其油气充注划分为6个期次; 结合埋藏史分析, 确定出6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 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 获得了6期油气充注的古压力数据, 并计算出伊-陕斜坡山2段6期次天然气充注的古气势, 分析了古气势分布及时空演化规律, 认为区域构造和热史演化是其主要控制因素.结合区域地质资料, 探讨了天然气运移与聚集规律: 晚三叠世中期至中侏罗世末期, 山2段储层气势西南高而北部、东北部低, 天然气主要从西南向北、东北向运移; 中侏罗世末期至早白垩世末期, 气势西高东低, 天然气主要由西向东就近运移, 再向北和东北向运移; 早白垩世末至现今, 天然气藏进入聚集与散失的动平衡状态, 形成现今分布特征.榆林及其南部地区是天然气聚集的最有利地带, 其次为神木-米脂地区.   相似文献   
82.
83.
本文详细介绍了跨孔测试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各种应用,对每种应用都以实际的工程实例进行了说明,提供工程界参考。  相似文献   
84.
本文介绍了砂土本构模型研究的历史及现状,特别是对国内较少涉及的动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并就作者的理解体会作了一些评价。  相似文献   
85.
陈学利 《岩土工程师》1995,7(2):40-43,19
本文根据桩端土“压缩机理”模式,按照深埋基础沉降计算原则,推出了桩端沉降的计算公式,并根据变形函数,以变形量为承载力控制标准,给出了承载力及折减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86.
87.
88.
中国东部地壳地洼阶段的热塑性变形应力场有利于锡成矿。构造应力场对锡成矿的控制作用,表现为对成矿域的矿液运移势和能量场的控制。推导获得矿液运移势的计算公式:Vi=-(a·K_0/u)·[exp(σ_1-σ_2)]·(σ_1+σ_2),表明地壳构造应力场对成矿域矿液的运移和成矿部位的选择提供了有利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