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39篇
  免费   3532篇
  国内免费   6388篇
测绘学   530篇
大气科学   934篇
地球物理   1030篇
地质学   19892篇
海洋学   1099篇
天文学   213篇
综合类   1127篇
自然地理   634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601篇
  2022年   672篇
  2021年   811篇
  2020年   714篇
  2019年   779篇
  2018年   631篇
  2017年   610篇
  2016年   683篇
  2015年   763篇
  2014年   1115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044篇
  2011年   1079篇
  2010年   901篇
  2009年   869篇
  2008年   841篇
  2007年   781篇
  2006年   753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716篇
  2003年   648篇
  2002年   656篇
  2001年   650篇
  2000年   619篇
  1999年   620篇
  1998年   660篇
  1997年   617篇
  1996年   626篇
  1995年   568篇
  1994年   568篇
  1993年   503篇
  1992年   649篇
  1991年   600篇
  1990年   493篇
  1989年   415篇
  1988年   112篇
  1987年   92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5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5篇
  1948年   7篇
  1946年   6篇
  194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8 毫秒
891.
内蒙古东南部巴林右旗地区发育晚二叠世埃达克质火山岩,岩石组合为安山岩、粗安岩、英安岩及辉石安山岩,其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256.7±2.7Ma,指示其形成于晚二叠世。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火山岩属准铝质-弱铝质中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具富Si(SiO_256%)、高Al(Al_2O_315%)、富Na、贫K、高Sr、低Yb和Y等特征,Na_2O/K_2O值为2.33~3.90,Mg~#值为35.3~60.8;稀土元素总量为96.69×10~(-6)~192.4×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较明显((La/Yb)_N值为6.27~13.82),具正的Eu(δEu=1~1.67)异常,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U,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为O型(大洋型)埃达克质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区域资料,巴林右旗埃达克质火山岩是残留在地幔中的古亚洲洋残余洋壳部分熔融并受到地幔橄榄岩混染形成的,暗示晚二叠世存在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消亡事件。  相似文献   
892.
浊积岩为具有鲍马序列的古海沟沉积,其部分沉积物与古海沟地震密切相关,由于岛弧外弧海沟地质构造复杂,洋板块俯冲及火山岩的喷发,地震活动强烈、频繁,沉积岩在成岩过程不断受到地震扰动,形成具有地震活动特点的震积岩。通过对巴拉格歹地区构造混杂岩带中浊积岩、震积岩的研究,识别出浊积岩系的具递变层理的槽模、沟模等冲刷铸模,包卷层理构造及最顶部黑色粉砂质泥岩段;识别出震积岩系的液化脉、地震震碎角砾岩、滑塌角砾岩、震褶岩-卷曲、纹层状、阶梯状断层构造等,建立并确认浊积岩、地震岩识别标志,恢复古地理构造环境,认为原划分的大石寨组应该解体,应为一套弧前盆地古海沟浊积岩沉积。结合浊积岩中的火山岩、基性岩及区域上化石山发现的超基性岩,初步确认,在测区浊积岩与岛弧火山岩、洋壳沉积物受板块碰撞拼接作用,由一系列逆冲断裂将上述各种块体构造就位在一起,形成构造混杂岩,为二连-贺根山缝合带在本区东延问题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893.
位于庐枞火山岩盆地南部的拔茅山铜矿,是细脉带蚀变岩型脉状铜矿的代表。研究表明,其深部具有斑岩型铜矿的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明确其深部找矿潜力,针对研究区斑岩型、热液型铜多金属矿的岩体、断裂、接触带等主要控矿因素,利用高精度磁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成果,分别对拔茅山岩体的分布、产状和深部形态及其与围岩的接触带特征进行了剖析。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沙溪斑岩铜矿地质、物探异常特征的类比,指明了研究区的找矿方向和有利找矿部位,为进一步找矿提供了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894.
对徐州贾汪地区暗色岩进行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该区地质构造背景和华北板块金伯利岩岩浆活动期次特征,探讨暗色岩中的金刚石成因及成矿前景。研究表明:该区暗色岩分布时代跨度较大,从新元古代至中生代甚至新生代,几乎每个重要的岩浆活动期均有暗色岩。北许阳辉绿岩中的金刚石应来源于幔源岩浆结晶,但不具备金刚石找矿前景; 西村金伯利岩具有一定的金刚石找矿前景,但其含矿性比山东金伯利岩差; 从物质成分上看,燕山晚期—喜山期玄武玢岩具有一定的金刚石找矿前景。结合该区深部地质条件,认为该区具有基性岩上升过程中携带金刚石矿层的条件及新生代金伯利岩产出的可能性,但较高的大地热流值对金刚石保存不利。  相似文献   
895.
辽宁瓦房店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金刚石矿产地之一,前人在该区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但找矿方法一直没有突破。本文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AMT)对已知的金伯利岩矿区进行试验,探讨AMT技术在金伯利岩矿区深部探测的应用效果。针对30号金伯利岩岩管区布设了5条剖面,结果显示岩管呈低阻反映,异常明显。结合地质资料,初步推断该区断裂、成矿带和低阻异常展布特征,为在该区进一步开展矿产勘查提供基础资料,对今后瓦房店地区寻找隐伏的金伯利岩体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其他类似地区寻找隐伏金伯利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6.
吉林省永吉县头道沟地区出露许多与头道沟岩组相伴产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鉴于其处于长春-延吉构造带附近而受到业内关注,但由于缺少高精度年代学资料,制约了对区域大地构造的深入研究。本文采用锆石U-Pb(LA-ICP-MS)方法,对镁铁—超镁铁质岩进行了年代学研究。变质辉绿岩年龄为270±5 Ma,变质橄榄岩中捕获锆石最小年龄为297 Ma,考虑岩石组合及二者紧密相伴产出,认为二者均形成于中二叠世。镁铁—超镁铁质岩中捕获的锆石记录了华北克拉通及其北缘多次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其中,变辉绿岩中获得446±6 Ma的年龄与变质橄榄岩中获得的不一致线下交点434±240 Ma年龄共同对应了华北克拉通北缘早古生代的重要构造岩浆热事件;大量的1.8~2.4Ga年龄对应古元古代辽吉造山带热事件;1377 Ma、1542 Ma与蓟县系建造时代对应;869~997 Ma与青白口系建造时代对应;在变质辉绿岩中还存在众多3.0~3.2Ga锆石年龄。分析上述年龄结构及龙岗陆块北缘古生代地质体分布特征,推测研究区深部可能存在古老的变质基底,同时也表明研究区出露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形成于陆内构造环境,而非蛇绿岩的组成成分,这对深化区域大地构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97.
浙江新昌下白垩统馆头组是我国南方地区为数不多的白垩纪木化石产出层位。本文报道了新昌地区馆头组木化石新材料及其内含真菌菌丝化石。木化石具明显生长轮,管胞径壁纹孔南洋杉式(多数单列、椭圆形、紧挤排列,偶见双列互生排列);交叉场纹孔南洋杉式;木射线单列式,多数2~11个细胞高。当前木化石新材料具有与现生南洋杉科植物相类似的木材解剖特征,显示其应归入贝壳杉型木属(Agathoxylon Hartig)。鉴于该类型木化石的分类现状仍有待厘清,将其定为Agathoxylonsp.。木化石内含真菌菌丝化石,管状,具横隔,平直或弯曲,常以不同角度分叉,菌丝壁光滑,具典型的锁状联合,属于担子菌类。当前木化石木材组织具有明显的木材腐朽特征,与现代真菌造成的木材白腐一致,推断此真菌化石为木材白腐菌。新昌地区贝壳杉型木属木化石新材料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馆头组木化石的多样性,有助于增进对南方地区早白垩世植物群组成特征的认识。当前真菌菌丝化石是我国南方地区首次发现白垩纪担子菌化石,为探究白垩纪时期森林生态系统真菌与植物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898.
安徽宣城茶亭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南缘的南陵-宣城盆地内,是近年来该盆地内新发现的大型斑岩型Cu-Au矿床。石英闪长玢岩是茶亭矿床主要的赋矿岩石,文章从石英闪长玢岩的造岩矿物黑云母入手,利用EMPA及LA-ICP-MS等原位微区分析方法,对黑云母进行了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旨在查明赋矿石英闪长玢岩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探讨其成岩成矿意义。分析结果表明:茶亭赋矿石英闪长玢岩中黑云母具有高w(TiO_2)、低w(Al_2O_3)的特征,整体富Mg、贫Fe。黑云母温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深度上,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相似的结晶温度及压力,其结晶温度为746~773℃,压力为44~85 MPa,对应深度为1.7~3.3 km,平均为2.47 km,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侵位深度相对较浅。黑云母中高的氧化系数(0.613~0.864)、高Mg#(0.557~0.864),以及w(MgO)介于14.73%~15.86%,均显示石英闪长玢岩为壳幔混源,并且以幔源为主。黑云母成分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形成于较高氧逸度条件下。浅部岩体具有较高的X_(Mg)值,表明浅部岩体氧逸度较高,可能指示随着岩浆的不断演化,残余岩浆的氧逸度不断降低。同时,石英闪长玢岩黑云母相对一般斑岩型铜矿具有较高的w(Cu),并且高Cl、低F。这些特征均有利于茶亭Cu-Au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899.
狮吼山硫铁-钨多金属矿床位于银坑-青塘整装勘查区北部,是赣南地区唯一大型硫铁矿床。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白钨矿)矿体赋存于石炭系梓山组上段地层中含铁、含钙层位,主要形成于石英-硫化物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原生矿石矿物中H-O-S同位素组成特征,结合Pb同位素和成矿年代测试结果,探讨成矿流体来源及成矿演化过程。矿石硫化物中δ~(34)S组成特征(-5. 50‰~-0. 20‰,集中于-3. 0‰~0. 0‰)显示,硫源以岩浆硫为主,较宽的变化范围预示成矿流体遭受了叠加和改造作用。δD-δ~(18)O同位素组成主要集中于岩浆水与变质水重叠区域(δD=-74. 4‰~-48. 0‰,δ~(18)O_(H_2O)=3. 76‰~10. 86‰),说明成矿流体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少量的天水混入。综合分析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深部岩浆水,岩浆热液与含钙地层的接触交代作用形成大规模变质流体,再加上少量的天水混入,流体间的不混溶作用使成矿物质在岩体与含钙层位接触部位富集沉淀,形成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相似文献   
900.
乔石磊  马星华 《矿床地质》2018,37(2):387-402
农坪金铜矿床位于吉林省珲春市春化境内,是一座中型富金斑岩型矿床。文章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农坪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U-Pb分析,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95.6±1.6)Ma,表明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晚白垩世。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农坪含矿斑岩富碱(5.6%~6.7%),高Mg#(47~55)、富集LILE和LREE,亏损HFSE和HREE,高Sr/Y(32~57)、(La/Yb)N(10~21)比值,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点,岩浆的形成可能存在壳幔混合及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同一构造带上其他矿床的形成时代和特征,笔者认为农坪矿床是晚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斜向俯冲背景下陆缘弧岩浆作用及热液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