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0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484篇
测绘学   18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434篇
海洋学   137篇
综合类   52篇
自然地理   3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1.
112.
云南兰坪金满中生代沉积岩中的铜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荣阁  陈卉泉 《现代地质》1994,8(4):490-496
兰坪-思茅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岩中产出一系列热液型铜矿床(矿点),以石英、铁白云石与含铜硫化物(包括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和辉铜矿)为主,呈脉状产于砂岩、页岩中,而单独的黝铜矿、方解石和重晶石脉则产于底部碳酸盐岩中.红色碎屑岩中的浅色还原层内的细脉和裂隙中也具有铜矿化。矿石构造以角砾状、脉状最为发育,矿脉多位于褶皱与走向断裂破碎带的叠加部位。金满铜矿的Sr、S、Ph同位素证据、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液体包裹体资料表明,成矿元素主要来自沉积岩层,合矿卤水属于盆地卤水,流来自于硫酸盐的还原作用及沉积硫化物的淋滤溶解作用。含矿流体是H。O-NaCI~CO。体系卤水,成矿温度为150~300C,流体盐度为5%~20%NaCI。据含CO2包裹体的测温资料估算成矿压力大于6X10'Pa,相当于3km深的静岩压力。根据铜矿床成因研究,笔者提出了含矿热卤水储备与突发成矿作用的成矿模式。成矿前,矿化卤水象石油天然气一样,首先集中到一定的构造部位,在构造活动期突然爆炸成矿。成矿期由3个阶段组成,即爆炸充填、渗透充填与改造阶段,热液活动主要在前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13.
沉积岩铜矿床的有机聚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积岩铜矿床的有机聚矿作用肖荣阁,陈卉泉,帅开业,杨忠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关键词沉积岩铜矿床,有机聚矿作用1有机聚矿作用的提出据统计,沉积岩铜矿占世界铜矿工业储量的20%~25%,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类型。在我国的中新生代地层中及老变质岩...  相似文献   
114.
扬子陆块北缘地壳的钕同位素组成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本文报道了扬子陆块北缘主要地体的变质岩和沉积岩钕同位索组成。根据这些数据和陈江峰等已发表的皖南变质岩和沉积岩钕同位素数据可以初步获得一扬子陆块东段钕同位素地球化学图。该图表明,在晋宁运动期,扬子陆块的南北陆缘区均为构造岩浆活动带,南大别地体为北缘活动带之一部,佛子岭群是华北陆块南缘的复理石建造,其基底为较年青的火山.沉积建造.构造背景与弧后盆或弧前类似。大别山超高压片麻岩的原岩为具有非常古老(太古宙)物源区的沉积岩。  相似文献   
115.
沉积岩区叠加褶皱及其成因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田作基 《西北地质》1994,15(1):5-10
近来在岩石力学界及隧道工程中极为重视隧道的变形特性,即围岩挤出使隧道经受大范围变形的特征,与岩石发生瞬时变形的岩瀑现象相反,挤出现象是围岩逐渐缓慢地发生变形,此时随着隧道的开挖,沿室周边产生的应力已超过了围岩的强度。对围岩挤出的定义和围岩挤出力的预测及产生变形的特性在一些文献中虽然作过一些论述,但是难说是适当的和简明扼要的。  相似文献   
116.
据沉积特征、含矿率等单因素图件,分析了两淮地区太原组至上石盒子组1、2段沉积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太原期为硅质碎屑与碳酸盐岩复合沉积的陆表海景观。山西组至上石盒子组1、2段不同时期该区南、中、北三带出现了前缘进积、湾决口进积、枝网状分流和弯曲状分流三角洲平原等不同古地理景观。  相似文献   
117.
118.
板块沉积学     
板块沉积学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以沉积作用同板块构造密切结合为研究特色的交叉学科。作者初步定义为:板块沉积学是研究各种板块构造环境下沉积岩石组合以及沉积作用演化的学科,是介于沉积学和板块构造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属宏观沉积学的范畴,主导思想是“活动论”。  相似文献   
119.
120.
检出于侏罗系沉积岩的一类新标志化合物——苯并藿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ported in this paper is a novel family of blomarker compounds -benzohopanes, which were detected in .the extracts of Lower Jurassic black mudstone samples from the Junggar Basin, Xinjiang Autonomous Region. These compounds are described as hexacyclic terpenoids (C33--C35) related to the hopane series. The maSs spectrograms of the four compounds ar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data reported by G. Husell et al. (1984). The homologues of benzohopane can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of immature sedimentary rocks in the coal-bearing str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