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718篇
  免费   9027篇
  国内免费   14837篇
测绘学   882篇
大气科学   1396篇
地球物理   6294篇
地质学   52017篇
海洋学   2676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2833篇
自然地理   1415篇
  2024年   355篇
  2023年   1399篇
  2022年   1729篇
  2021年   1801篇
  2020年   1506篇
  2019年   1834篇
  2018年   1378篇
  2017年   1415篇
  2016年   1584篇
  2015年   1866篇
  2014年   2790篇
  2013年   2107篇
  2012年   2628篇
  2011年   2592篇
  2010年   2126篇
  2009年   2274篇
  2008年   2249篇
  2007年   2104篇
  2006年   2161篇
  2005年   1974篇
  2004年   1945篇
  2003年   1888篇
  2002年   1944篇
  2001年   2069篇
  2000年   1877篇
  1999年   1849篇
  1998年   1946篇
  1997年   1917篇
  1996年   1866篇
  1995年   1819篇
  1994年   1784篇
  1993年   1616篇
  1992年   1839篇
  1991年   1576篇
  1990年   1320篇
  1989年   1145篇
  1988年   248篇
  1987年   215篇
  1986年   126篇
  1985年   105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6篇
  1982年   69篇
  1981年   55篇
  1980年   57篇
  1979年   45篇
  1977年   20篇
  1974年   16篇
  1948年   24篇
  1946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71.
2000年4月29日11时54分,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马山口镇与镇平县寺山乡之间发生一次ML4.7级地震。地震前3天,潢山台视电阻率ρs异常较为明显。分析了此次异常与内乡ML4.7级地震的关系,认为此次异常很有可能是内乡ML4.7级地震的短临前兆异常。当观测台站与震源位于同一构造带时,即便离震中较远,地电阻率对地震异常反映仍较灵敏,且与构造带同一走向的测向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72.
卓群 《华南地震》2002,22(3):76-79
岩石破裂实验,地球岩石层断裂构造运动,地震孕育、发生和发展过程等研究表明,地震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特征具有分形结构。作为一种分维理论的应用,本文利用厦门数字化地震遥测台网的数据,采用信息的分析方法,对福建省的地震多发区-漳州、华安、龙岩地区的地震活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讨论了信息维随时间变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73.
从寻乌5.5级地震的地震地质构造背景,宏观震害考察结果。结合近场强地面运动观测中几次较大地震的加速度峰值。分析宏观烈度分布特征。认为烈度分布特征除了受构造控制外,还与地形,地基土质条件有关,极震区长轴方向显示鸡笼嶂-寻乌-八尺北西向断裂是寻乌地震的主要发震断层,发震构造受控于华南块体构造应力场,发震区处于北北东向河源-邵武断裂中段和东西向断裂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974.
研究发现四川雪宝顶绿柱石-白钨矿脉状矿床矿物包裹体存在多个流体相, 经单包体激光拉曼光谱测试表明, 除固相子晶外, 流体相自中心向外依次是气相CO2、液相CO2、贫水CO2液相和盐水溶液相. 通过对流体包裹体成分、C, O和稀有气体He, Ar同位素示踪与测年研究, 认为该矿床富含挥发组分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热液, 成矿元素富集受控于深成碱性岩浆活动与地壳物质混合作用.  相似文献   
975.
湖泊沉积物中胶黄铁矿的鉴出及其磁学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钻孔获取的湖泊沉积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调查及矿物学鉴定, 发现大量胶黄铁矿存在, 并认定其为主要的磁载体. 该矿物颗粒细小, 粒度均匀, 可能为生物化学成因. 与大量文献报道的相反, 在长期暴露于空气后, 样品中的胶黄铁矿仍未被氧化. 这可能与钻孔内该矿物被硅质胶结物包裹有关. 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湖泊沉积物磁学研究的复杂性, 同时也为环境磁学机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976.
首次对塔里木盆地北部下寒武统底部黑色页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铂族元素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分析, 其基本特征是与深部流体有关的微量元素明显富集, Th/U和Th/Sc等元素比值降低; 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中轻稀土富集程度降低, Eu负异常减小, Ce具有明显的负异常; 铂族和Au元素含量增高. 这些特点表明黑色页岩沉积时, 盆内有富铁镁质的深部物源的存在. 这种深部物源的存在通常指示岩石圈拉张的构造背景. 微量元素、铂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在剖面中的变化规律表明, 该黑色页岩沉积的早期, 来自地球深部的物源不断增加, 至4号样品达到高峰, 此后逐渐降低. 这种现象可能指示本区早寒武世早期岩石圈具有幕式拉张作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77.
在合理构建华南印支期地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 利用FLAC软件, 模拟了该区印支期过铝质富钾花岗岩形成与基性岩浆底侵, 及陆壳变形叠置加厚两种动力学背景的可能联系. 模拟结果表明, 220 Ma±的基性岩浆底侵能导致地壳含水矿物相岩石的深熔, 但除非印支期存在大规模基性岩浆的底侵作用, 否则其热效应持续时间和热效应波及范围难以形成具大岩基规模的湖南印支期花岗岩. 在陆壳叠置加厚模型中, 地壳的叠置加厚可导致中下地壳界面温度升高到700℃以上, 引起片麻质岩石熔融, 当加厚因子达1.3, 白云母矿物脱水熔融产生的熔体达到熔体流动临界比例(≥20%), 从而形成花岗岩基; 结合印支期挤压逆冲推覆构造和同期基性火山岩极少出露的地质事实, 认为陆壳变形加厚可能是湖南印支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978.
太行山北段中生代岩基主要由中酸性岩和淡色花岗岩组成, 还出露少量同深成的、来自富集地幔的基性岩. 中酸性岩具有高钾钙碱性、高La/Yb比值和高Sr(和Ba)、Eu异常不明显以及低Y等特点, 这些地球化学特点与来自富集地幔的基性岩的特点一致. 中酸性岩的形成可能与来自富集地幔部分熔融并经历充分演化的基性岩浆与壳源花岗质岩浆相互混合形成混浆、再经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的复杂过程有关. 淡色花岗岩富硅和钾而贫铁镁组分, 可能代表中酸性岩分离结晶晚期的残余岩浆. 因此, 太行山中生代岩基代表相当规模的年轻陆壳增生. 在上涌的软流圈物质的作用下, 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发生部分熔融并转化成规模巨大的中生代岩浆活动, 这可能是华北克拉通中生代以来岩石圈减薄的重要途径之一. 太行山(以及整个东部)花岗岩虽然在稀土特征方面具有与埃达克岩类似的一面, 但在其他方面仍有本质的不同, 不宜叫做埃达克质岩石.  相似文献   
979.
全球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近四分之三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形成于太平洋东岸,绝大部分斑岩铜矿形成于中新生代.斑岩铜矿常产于板块俯冲的上盘和陆内造山带.部分斑岩铜矿在形成时间上与板块俯冲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全球绝大部分的斑岩铜矿的形成可能与张性环境有关.成矿斑岩起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重点对冈底斯和玉龙成矿带含矿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拆沉作用可能是斑岩铜矿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80.
依据加速蠕变效应,提出构造地震孕育即将完成阶段的不稳定模型。得到地质体脆性破裂前非弹性形变结束阶段前兆显示区的空间尺度和持续时间的估计。理论估计与实地观测资料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