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6篇
  免费   323篇
  国内免费   741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21篇
地球物理   106篇
地质学   1999篇
海洋学   25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8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8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83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3年   2篇
  1934年   2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目的:观察俞募配穴埋线疗法治疗阳虚痰湿质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阳虚痰湿质单纯性肥胖症患者32 例,应用俞募配穴埋线疗法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中焦及双肾区的红外皮温均值,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2 例患者中痊愈11 例(34.38%),显效7 例(21.87%),有效12 例(37.50%),无效2 例(6.25%)。患者的体质量、BMI、WC、WH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中焦、双肾区的红外皮温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俞募配穴埋线疗法能有效降低阳虚痰湿质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质量、BMI、WC、WHR,提高中焦及双肾区的红外皮温值。  相似文献   
932.
凹凸棒石进行碱改性后性能的提高,为其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重要基础.本文采用不同比例的氢氧化钠对凹凸棒石进行改性,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分析改性前后凹凸棒石理化特性的变化,并在人工配制的重金属Cd污染土壤上进行钝化实验,研究氢氧化钠改性凹凸棒石对污染土壤中Cd...  相似文献   
933.
造山带铜镍矿床的地幔源区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俯冲交代作用和复杂的源区混染历史,造山带铜镍矿带内大量个体差异的矿床为源区和壳内混染的多样性提供了研究实例.中亚造山带天山-北山地区是中国众多造山带内铜镍矿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总体储量最大的地域,这些矿化岩体普遍体现Nb-Ta亏损、高18O和锆石O-Hf同位素离散的特征,该宏大...  相似文献   
934.
张翔  于文修  刘利超 《矿产与地质》2016,(4):561-567,597
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小龙潭斑岩高钾(K_2O/Na_2O=0.85~8.39)、富碱(K_2O+Na_2O=9.05%~12.45%),总体属于钾玄岩系列的岩石。岩石富集Rb、Ba、Th、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亏损Ti、Nb、Ta、HREE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高的ΣLREE/ΣHREE比值和(La/Yb)N比值,具中等程度Eu负异常。从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小龙潭富碱斑岩起源于金沙江洋壳俯冲交代作用形成的富集地幔,富碱斑岩可能与Cu、Mu、Ag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35.
The sediments produced by water erosion are the main source of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origin of surface water bodies. These sediments may be associated to bacteria, compromising the quality of nearby water bodies. Therefore, to understand this biological contamin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ou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bacterial affmity to aggregate sizes that may result in a differential sedimentation. To this end, in the present work, the distribution, adsorption capacity and affinity to different aggregate sizes of two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 in two liquid media of contrasting ionic strength were evaluated in a silty clay soil. The 〈2 μm fraction showed a higher proportion of bacteria than the other aggregate sizes (48%), whereas among the fractions 〉2 μm, the 20-50μm fraction was the one that showed the highest bacterial adsorption in both liquid media (37.9%). On the other hand, the highest values of bacterial affinity were found in the 20 to 50 lain fraction (coarse silt) in the low ionic strength media and 20--50 and 〉50 μm in the high ionic strength media. However, the bacterial strains used revealed only some trends in the modification of these variables. This work contribute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es to mitigate pollution, such as control of sediment generation and its subsequent capture in filter strips.  相似文献   
936.
黄山景区北部及婆溪河流域石英质玉石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黄山景区北部石英质玉石及籽料的地质调查工作,总结了该地区的石英质玉石及籽料的分布范围、结构构造、质量等特征和资源量的估算,分析了该地区石英质玉石及籽料的地质前景和经济价值,为进一步在该地区找到有价值的玉石矿产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937.
西藏甲玛埃达克质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西藏甲玛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岩相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其形成演化及构造环境,并建立岩浆成因模式。甲玛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是具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的准铝质高钾钙碱性岩岩石系列,同时具有O型(向C型过渡)埃达克质岩和I型(或磁铁矿型)花岗岩的特征。其成因与新特提斯洋板片脱水熔融形成的流体与地幔楔发生地幔交代作用形成的EMⅡ型富集地幔有关。中新世兰格期(15 Ma左右),由于拉萨地体东西向的"崩塌",导致拉萨地体开始伸展减薄,从而使交代地幔(EMⅡ型富集地幔)减压熔融,形成了富含Cu、Au等成矿物质的具I型(或磁铁矿型)弧岩浆地球化学特征的准铝质富钾O型埃达克质铁镁质岩浆,并在沿该时期的正断层及裂谷系统侵位过程中,不断与下地壳高钾及中—高Fe/Mg的花岗质岩浆发生不同程度的岩浆混合作用,伴随着相对较弱的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不断侵位浅地表,进而形成了独特的石英闪长玢岩-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岩石组合。  相似文献   
938.
新疆冰达坂含金剪切带内高品位金矿体更倾向定位于低应变带.选取典型剖面,对比蚀变围岩、矿石、未蚀变花岗质初糜棱岩及花岗质原岩组分特征,结果表明花岗质岩石容矿的金矿床剪切变形过程中组分发生分异,动力分异与流体分异对金矿化所起作用及相对程度不同,研究区金成矿主要与流体分异作用有关.流体分异作用过程中,相对于高应变带,低应变带内强分异形成的高Fe环境及扩容空间为金矿化、沉淀提供更有利条件,且碱(Na)交代排出的Si为浅层次硅化蚀变糜棱岩型及石英脉型矿化提供物源基础,K、 Ca、 Mg形成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等蚀变,从而为区内金矿化定位及共生蚀变提供了合理解释.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认为钠长石化带下部应发育钾长石化带,且作为矿根相存在,矿带东、西段深部均有较好金矿化前景  相似文献   
939.
通过测定土柱和淋洗液中重金属的含量,研究石灰岩质土壤应用粉煤灰污泥添加剂改良后重金属在土壤剖面上的分布移动特征及对地下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仅试验层内除As和Ni外,Zn、Cd、Pb、Cu、Cr、Hg含量明显增加,未出现明显向下移动的趋势;同时重金属淋出量明显增加,但未超过地下水Ⅲ级标准.初步认为与添加剂自身、重金属的特性及石灰岩质土壤滤层的截固作用相关.粉煤灰污泥经过合理的配施和预处理应用于石灰岩质矿区退化土壤的改良,短期内不会对地下水的质量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0.
黝铜矿-砷黝铜矿系列矿物(Tetrahedrite -Tennantite Series Mineral,TTSM)作为含Cu、Ag、S、Sb、As、Hg及少量Au、Fe、Zn、Cd、Bi、Te、Se的硫盐矿物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Cu、Ag、Au、Pb、Zn多金属矿床中.为了能够更好的认识该系列矿物,提高矿物中有用元素的回收率,扩大黝铜矿型铜矿床的经济效益,本文对TTSM的化学组成和类质同象置换规律,晶胞参数和晶体结构的形变,矿物人工合成和有用元素的浸出试验等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天然TTSM矿物一般化学式为:(Cu,Ag)6 Cu4 (Fe,Zn,Cu,Hg,Ag,Cd)2 (Sb,As,Bi,Te)4 (S,Se)13,其中S-Se、Sb-As-Bi-Te、Ag-Cu、Cu-Hg-Fe-Pb-Zn-Cd的类质同象置换相当普遍;TTSM晶体结构中不同结构位置离子置换规律更多的受限于离子价键,而同一结构位置不同离子的置换除受限于离子价键还受限于该位置空间大小,晶胞参数与离子置换类型和数量密切相关;人工合成实验证实形成TTSM矿物的温度范围为350~540℃,浸出试验证明随反应温度增高、浸出浓度增大、矿物颗粒减小时,TTSM中有用元素的浸出速率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