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22篇
  免费   2751篇
  国内免费   6082篇
测绘学   432篇
大气科学   923篇
地球物理   1906篇
地质学   13415篇
海洋学   1660篇
天文学   175篇
综合类   596篇
自然地理   1848篇
  2024年   217篇
  2023年   686篇
  2022年   774篇
  2021年   743篇
  2020年   655篇
  2019年   725篇
  2018年   558篇
  2017年   568篇
  2016年   594篇
  2015年   682篇
  2014年   964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870篇
  2011年   897篇
  2010年   757篇
  2009年   724篇
  2008年   718篇
  2007年   698篇
  2006年   719篇
  2005年   619篇
  2004年   629篇
  2003年   568篇
  2002年   591篇
  2001年   649篇
  2000年   478篇
  1999年   385篇
  1998年   403篇
  1997年   480篇
  1996年   431篇
  1995年   402篇
  1994年   388篇
  1993年   338篇
  1992年   346篇
  1991年   263篇
  1990年   255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57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9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12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7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01.
北极海冰减少的气候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立新  张海影 《海洋预报》2005,22(Z1):56-61
本文采用了OSU两层大气环流模式对特定的北极海冰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北极海冰减少的气候效应.试验中海温一律取为气候平均值,北极海冰作为外强迫源影响大气,大气响应完全是环流内部调整的结果.本文对北极海冰减少后的大气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特别是与中国的气温和降水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2.
利用微滤和超滤技术研究了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铀及其同位素组成的粒级分布和地球化学行为.结果表明,溶解态(<0.4μm)中低分子量组分(<10 000 u)占主要份额,胶体态(10 000 u~0.4μm)238U所占比例不足1%,且随盐度的增加其所占份额逐渐降低.溶解态、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238U的比活度与盐度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证实它们在九龙江河口区呈现保守行为.在颗粒态(>0.4μm)中,各粒级组分238U所占份额主要受控于相应颗粒物的浓度,在盐度小于20的区域,各粒级颗粒组分238U占颗粒态的份额有如下变化次序:10~53μm>2~10μm>0.4~2μm>大于53μm,而在盐度大于30的近外海站位,该次序发生一些变化:0.4~2μm>10~53μm>2~10μm>大于53μm,最小粒级颗粒组分238U的贡献有所增加,反映了自生铀贡献的加强.九龙江河口区表层水中溶解态(包括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的234U/238U)A.R.均大于1,显示出234U过剩的特征,而各粒级颗粒组分中的234U/238U)A.R.则接近于平衡值(1.0).这一现象与陆地岩石风化过程中水体对铀的淋滤释出量及234U的优先浸出有关.对232Th/238U质量比的研究显示,溶解态及其所包括的低分子量组分和胶体态的232Th/238U质量比均小于1,而颗粒态及其所包括的4个粒级组分中的232Th/238U质量比均大于1,反映了向外海输送过程中铀、钍地球化学行为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3.
黄河利津水文站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中有机碳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估算不同粒径TSS中POC的入海日通量,对黄河利津水文站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solid,TSS)样品,采用基于stokes原理的沉降法分为Ⅴ级,对分级后的样品测其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和粒度组成。在此基础上,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数据进一步处理,准确得到样品中不同粒径TSS中POC的含量。研究表明,黄河口淡水端水体TSS,<8μm的粘土和极细粉砂、8~16μm的细粉砂中,POC的含量为0.600%和0.400%左右;16~32μm的中粉砂中,POC的含量不足0.200%;而32~63μm的粗粉砂和>63μm砂中POC含量仅为0.050%和0.004%左右,80%以上的POC主要集中在<16μm的TSS中,而<32μm的TSS承载了95%以上的POC。  相似文献   
104.
Based on Hong‘s theory, previous random models, and a generalized expression suitable for FIT calcula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rregular waves and vertical walls is numerically simulated. The results of simulation demonstrate that the wave energy changes with the incidence angle and the distance from the wall. Particularly, the Mach effect and the combined wave spectrum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in detail, which are significant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05.
碳酸盐储层的界定性十分模糊,但它是引起气候变化的可能性因素,因而大陆边缘和永久冻土区存在着甲烷水合物这一现象唤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CH4((13C"-60‰)的大规模快速释放可用来解释古新世有孔虫、海洋块体碳酸盐、土壤碳酸盐和齿状磷灰石同位素记录下的(13C负位移、阿普第阶块体碳酸盐的(13C((13Ccarb)位移以及托阿尔阶块体碳酸盐、海洋和陆源有机物中记录的同位素位移。所有这些同位素位移都伴随着大范围的气候变暖。甲烷释放产生的特殊的(13C特征使我们能够识别整个地质历史中其它的甲烷释放事件。我们在这里给出了晚侏罗世甲…  相似文献   
106.
107.
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古气候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银川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及据此所重建的古气候参数,揭示了该区中更新世以来的古气候演变特征,其演变经过了温湿→凉湿→温和→冷湿→温干→凉较湿→冷湿→温干→凉润→温较干→温干的变化,并与新疆地区,黄土高原以及深海δ^18O曲线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地的古环境变化大致同步,该区由于位置靠西,邻近沙漠,最近地质历史时期的区域性干旱特色明显。  相似文献   
108.
南海北部陆架晚第三纪δ^13C记录与古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经珠江口盆地BY7-1-1及PY33-1-1井晚第三服游有孔虫的丰度、底栖有孔虫小虫超科中葡萄虫和小虫和相对丰度以及浮游有孔虫壳体的δ^13C记录表明,晚第三纪期间表层以水生产力总体上呈增高趋势,其中早中民为表层水生产力较低的时期但由N4至N8带表现为递增趋势,中一晚中新世为高生产力晚期,早上新世为又一个高生产力时期。中-晚世时期本区最可能处于非上升流的高生产力地区,而早上新世为受上升流影响的  相似文献   
109.
夏季东海西部表层海水中的pCO2及海-气界面通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2001年夏季长江口及东海西部海域表层海水pCO  相似文献   
110.
以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和Nd同位素变异特征为依据,确定鲁苏榴辉岩为多成因、多来源和多阶段,指出主要是在印支期扬子陆块与华北陆块碰撞造山作用过程中,挤入的上地幔碎片以及不同原岩类型的壳内高压变质岩碎块。燕山晚期的区域构造热事件使得某些榴辉岩的同位素体系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