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98篇
地质学   335篇
海洋学   5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7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21.
战双庆  刘冬节 《安徽地质》2009,19(3):190-193
目前三分量解释一般采用矢量图解释,由于仪器不能定向,此种方法解释会出现错误结论,本文采用磁异常场垂直分量及水平分量的空间分布特来对磁异常进行解释,能有效地解决井底及井旁磁性体的体赋存情况,在见矿时能确定磁性矿体的主体方向及产状。  相似文献   
522.
龙昱 《沉积学报》2005,23(2):291-296
通过中山舰沉积物的纹层、磁化率、铁磁性物质与长江水位、大气污染的磁性物质来源关系等,并结合文史资料,得出沉积物磁化率的显著变化可作判别沉积物相对年代的指标,而沉积物中与现代工业发展相关的圆球状磁性金属废渣可作为判别沉积物确切年代的标志。沉积物磁化率的明显增强的原因是环境变化引起的铁磁性物质的增多,圆球状金属废渣的首次出现是武钢投厂对大气环境污染的结果,其指示年代为1959年。磁化率相对较低的沉积物沉积年代为1938-1958年,而磁化率明显增强的沉积物年代为1959年以后。研究表明,采用的沉积物磁性特征与文史相结合的断年方法,具有原理简明、操作方便、研究成本低等特点,适合内陆人口密集地区大尺度沉积环境普查研究的需要,并且不受沉积环境、沉积类型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23.
浑善达克沙地磁化率和有机质揭示的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浑善达克沙地锡林浩特剖面磁化率、有机质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变化特征和14C测年结果,分析和讨论了浑善达克沙地10.7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实验数据显示地层剖面磁化率和有机质值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峰值段对应古土壤层,谷值段对应风成砂层.依据磁化率和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将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气候变化分为5个阶段:10.7~8.5 kaBP,气候相对冷干,冬季风较强,夏季风相对较弱,但有增强趋势;8.5~5.8 kaBP,气候温暖湿润,夏季风较强,冬季风相对较弱,与全新世最适宜期对应;5.8~3.5 kaBP,气候波动变化频繁,但夏季风和冬季风都相对较弱;3.5~1.9 kaBP,气候温暖湿润,仅次于全新世最适宜期,夏季风较强,冬季风相对较弱;1.9 kaBP以来,气候波动渐变冷干,冬季风逐渐波动增强,夏季风相对逐渐减弱.并且其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24.
以共和盆地东部风成沉积剖面(MS剖面)磁化率为依据,运用四次回归方程重建了剖面形成时的年均气温和降水量,确定近12 ka以来共和盆地年均温度–0.37℃~5.09℃,多年平均温度为2.5℃,降水量267.91~550.77 m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18.62 mm。对常量元素氧化物(SiO_2、Al_2O_3和Fe_2O_3)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古土壤层SiO_2含量均低于风成砂层, Al_2O_3和Fe_2O_3含量均高于风成砂层; 2)风成砂层SiO_2含量S3>S5>S1,Al_2O_3和Fe_2O_3含量S5>S3>S1,揭示S3层形成时期冷干, S5层次之, S1层干旱程度较弱;土壤层SiO_2含量S4>S2>S6, Al_2O_3和Fe_2O_3含量为S6>S2>S4,表明S6形成时期气候温湿, S2层次之, S4层温湿程度较低; 3)分层氧化物变异系数大小表明S2和S6层形成时气候波动剧烈, S1和S3层形成时期气候较稳定。以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温度和降水为依据,结合14C测年,重建了近12 ka以来共和盆地环境演变过程:11.9 ka BP以前为凉干期,11.9~9.7 ka BP为温湿期, 9.7~8.0 ka BP为冷干期, 8.0~4.8 ka BP为暖湿期, 4.8~2.9 ka BP为凉干期, 2.9 ka BP以来为温润期。马四剖面记录的环境演变过程与青藏高原其他区域环境演变过程具有相似性,表明共和盆地环境演变与区域环境变化具有同步性。  相似文献   
525.
为了解南方红土磁性变化的机理,采用磁化率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荧光光谱分析对九江红土剖面的磁性特征、磁性矿物的特征及风化程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九江剖面上部砂土经历的风化改造强度弱于下部的网纹红土,而磁性强度高于下部网纹红土,磁性强度的增加与超顺磁颗粒及多畴磁铁矿的含量密切相关;风化强度的增加导致磁铁矿的晶形遭到破坏,同时导致红土中强磁性矿物向弱磁性矿物转化,这是造成网纹红土磁性强度低于砂土的主要原因;红土中的多畴磁铁矿并不是形成于风化成土作用过程中,而是来自红土原始母质的风化残留。从中更新世到晚更新世气候由湿热向冷干转变,风化作用强度逐渐减弱,导致上部砂土相对于网纹红土保留了更多的强磁性矿物。因此,红土中主要的载磁矿物并不是风化成土过程中的产物,其磁性特征不能反映气候环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526.
影响中国黄土磁化率差异的多因素评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通过查阅最近30 a来对黄土古土壤磁化率与气候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认为:成壤作用过程中由生物作用和风化作用产生的超顺磁粒级的磁铁矿、磁赤铁矿等强磁性矿物是导致古土壤磁化率增强的主要原因。另外,磁化率值高低也不容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如黄土古土壤本底值的区别、淋溶作用、有机质对磁性矿物老化的阻碍及其本身的磁化率等。因此,黄土古土壤磁化率的高低是在气候条件为主导的作用下多种因素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527.
通过对获取的巢湖湖泊沉积岩芯的磁化率与粒度组合特征的分析,结合孢粉及相邻其它区域的环境考古资料,得出该岩芯柱样所反映的环境变化信息。结果表明:(1)巢湖湖泊沉积物磁化率曲线在117 cm以下总体上比较平稳而略有下降,117 cm以上人类活动所导致的侵蚀作用加剧使得磁化率值异常升高;(2)本岩芯柱样117 cm以下样品的磁化率强度与粘土的百分比含量呈正相关,而与粉砂组分的百分比含量成负相关;(3)根据磁化率与粒度组合变化特征,结合孢粉分析及全新世以来区域气候变化背景,9 870 Cal a B.P.以来的巢湖流域古气候环境演变可以划分6个不同的时期:9 870~7 000 Cal a B.P.,气候呈温和略干的特点;7 000~4 750 Cal a B.P.,气候温暖湿润;4 750~2 170 Cal a B.P.,流域气候温和干燥,巢湖湖盆局部地区可能出露水面以上;2 170~1 040 Cal a B.P.,气候总体上温和湿润,但是冷暖波动明显;1 040~2 00 Cal a B.P.流域处在温凉稍湿的时期,人类活动逐渐加强;200 Cal a B.P.至今,流域总体上处于相对温暖湿润阶段。  相似文献   
528.
河北任丘剖面河湖相沉积及全新世水文气候事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平原中部任丘剖面厚达12 m的河湖相沉积和多层的泥炭为该地区环境演变研究提供了基础.根据测年结果、沉积物的粒度、磁化率等代用指标分析,重建了该地区11 640 cal.aBP以来的环境演化序列.对粒度、磁化率的变化及其反映的水文气候事件进行了解释.对于东部湿润地区的开放型湖泊而言,粒度仍然可以很好地反映气候干湿变化规律;而在河湖相交替沉积的地区,磁化率有两种赋存机制,在河流相沉积中其赋含在粗粒碎屑物质中,而当湖泊生产力相当旺盛的时候其与平均粒径呈负相关,但是与小于10 μm粒径呈显著正相关.全新世以来该地区经历了3次湖泊扩张时期,年龄分别为9 500~9 050、8 110~7 240、5 670~3 300 cal.aBP.另外,较为明显的河道前进事件有两次,分别发生在9 050~8 110和6 700~6 500 cal.aBP,此时湖泊严重收缩,河道占据原来的湖盆位置.  相似文献   
529.
基于磁组构特征的江汉平原全新世古洪水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芬  李长安  陈亮  王辉 《地球科学》2009,34(6):985-992
在对江汉平原江陵剖面全新世沉积物的沉积环境和年代学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由现代洪水沉积所建立的洪泛沉积物磁组构参数标志, 对江汉平原全新世以来的古洪水事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1) 江汉平原全新世以来(有史料记载前), 共有55个特大洪水沉积层(事件). (2) 全新世以来特大洪水(期) 演化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 第一阶段(9875~3000aBP) 低频期, 该阶段洪水发生频率不高, 且洪水周期比较稳定, 主要以近千年和500~625a周期为主; 第二阶段(3000aBP~现在) 为洪水频发期.洪水发生的周期以300~200a为主, 反映出洪水发生的频率具有加快的趋势.   相似文献   
530.
曾庆理  刘庆生  邱宁 《地球科学》2009,34(6):993-1000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 主孔中318~380m (A)、420~470m (B) 和530~600m (C) 深度分布三段高铁钛榴辉岩, 它们具有高全铁(FeOT) (平均15.36%、14.09%和20.83%)、高TiO2 (平均3.89%、3.28%和4.10%) 和低SiO2 (平均44.64%、48.64%和41.10%) 含量分布特征.岩石磁性测量结果表明, A段样品为低磁化率(平均3.61×10-7m3·kg-1)、低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平均0.12×10-3Am2·kg-1) 和低Q值(平均8.03);B段样品为高磁化率(平均12.55×10-7m3·kg-1) 和中等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平均1.47×10-3Am2·kg-1) 及Q值(平均26.42);C段样品磁化率介于A、B段之间(平均9.73×10-7m3·kg-1), 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平均10.05×10-3Am2·kg-1) 和Q值(平均138.571) 最大.岩石磁学和岩相学研究表明, A、B两段样品代表了新鲜或轻度退变质榴辉岩的磁性特征, 但就研究的代表性样品的磁性岩石学特征而言, B段样品显示的退变质程度稍高于A段; C段榴辉岩样品密度最大, 主要为新鲜榴辉岩, 氧逸度明显高于A、B两段样品, 且存在大量出溶过程形成的以薄层结构为标志特征的赤铁矿-钛铁矿固溶体, 可能是样品高天然剩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