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91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44篇
地质学   382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从研究磨拉石与造山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扬子板块东缘志留系磨拉石的沉积学特征和物质成分特点,进而推测出在磨拉石堆积区东侧(相当于现代长江口外)有一条近南北向的古造山带,该造山带始形成于奥陶纪末,现在已被剥蚀并被深埋于地下。这对重新认识华南大地构造演化及古生代油气分布规律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X射线衍射、比表面积测定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资料讨论了叶蜡石的干磨情况。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发现,在干磨过程的初始阶段,叶蜡石层片产生剥离、滑移及褶皱,以及粒度的减小结果导致比表面积大大的增大,最大达到-60m^2·g^-1。干磨30-32分钟时,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干磨时间越长,结构无序度越大,扫描电构还子显微镜及比表面积数据表明可能会出现聚集作用。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在某些残余的有序结保存在退化的结构中。  相似文献   
103.
一个已埋藏的古造山带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研究磨拉石与造山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扬子板块东缘志留系磨拉石的沉积学特征和物质成分特点,进而推测出在磨拉石堆积区东侧(相当于现代长江口外)有一条近南北向的古造山带,该造山带始形成于奥陶纪末,现在已被剥蚀并被深埋于地下。这对重新认识华南大地构造演化及古生代油气分布规律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4.
五台山早元古代碰撞造山带初步认识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五台山地区分布着复杂的变质杂岩。过去人们把这些变质岩作为地层分成群组段。龙泉关剪切构造岩的发现突破了这种传统观念。野外工作中发现所谓五台群主要包含了三个蛇绿混杂带;阜平群和恒山群的主要成分是灰片麻岩,它们构成两个太古代陆块的基底。五台地区的花岗岩类由代表弧环境的双花岗岩带的I型和S型花岗岩组成,它们与变质的钙碱性火山岩代表了古代的岩浆弧。滹沱群的豆村和东冶亚群以及过去划入阜平群和五台群的某些变沉积岩是阜平陆块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滹沱群的郭家寨亚群则是前陆盆地的磨拉石沉积。因此可以认为,这是一个由恒山仰冲陆块、北台-车厂弧和阜平俯冲陆块构成的碰撞造山带,碰撞时间大致是距今2050Ma。闭合的弧前大洋和弧后盆地形成了三条蛇绿混杂带。  相似文献   
105.
扬子地块及其北缘晚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争议较大,主要是对“地层不整合”和“磨拉石建造”存在认识上的分歧,笔者据现代构造理论,对地壳变形和沉积建造的控制作用认为,地层不整合可以发育在被动大陆边缘形成初始阶段的裂谷期和裂谷期后,又可产生于造山作用过程;磨拉石建造应按构造动力学背景划分为拉张型、挤压型和剪切型三类;它们分别代表了威尔逊旋回不同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6.
梁定益等(2002)研究认为太行山北段河北省涞源县白石山地质公园内存在一条与中元古代雾迷山组沉积时代相当的地裂缝构造,且地裂缝内填充由地震触发,重力垮塌形成的震积岩(含软沉积变形)。近期实地考察后,笔者等得出与上述观点不同的认识,即先前认为的地裂缝实为一条断裂带:震积岩为断裂带构造岩;断层主滑移带内发育S—C面理构造;断层角砾复杂结构是构造变形和压溶作用的结果;断裂整体表现为含正断层分量的走滑断层。结合太行山北段区域构造演化历史,本文提出该断裂最早形成于燕山运动期间,此后在区域构造应力作用下可能多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7.
青弋江上游泾县段阶地砾石层砾组结构及其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春生  吴立  杨立辉 《地理科学》2016,36(6):951-958
通过对青弋江上游泾县段阶地砾石层进行砾组分析,讨论阶地砾石层的沉积环境及其对青弋江发育的启示。结果表明:砾径以中砾和粗砾为主,砾石沉积时水动力条件较强,流速基本为2 m/s左右,最大可达到3.5 m/s,特别是T3砾石层形成时期;砾向在T3和T2砾石层形成时期分别为南南西(SSW)和南西西(SWW)方向,古流向变化不大,呈自南而北的基本流向;砾态以次圆和圆为主,其总含量超过70%,较高的磨圆度暗示砾石经历了较远距离的搬运;砾性主要有石英砂岩、砂岩、脉石英和石英岩,其总含量达到90%以上,且砾石物源区变化不显著;T2砾石层和T1砾石层是典型的河流沉积,而T3砾石层可能是河流沉积和泥石流沉积叠加作用的产物,并且T3砾石层的沉积特征对于分析古青弋江的发育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8.
提出自制的柔性砂带轮,它是用于零件曲表面磨削抛光的新型磨具.该柔性砂带轮的优点是:磨抛噪声低;砂带利用率高;更换周期长。本文给出了该磨具的结构原理,并对其磨抛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9.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幼体胃磨发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青蟹幼体发育过程中,胃磨呈现出明显的变化。Z1缺乏胃磨的结构,ZⅡ开始出现中齿和侧齿的雏形,明显的可以识别的中齿和侧齿出现在ZⅢ,.从ZV开始胃磨已臻完善,除具有中齿和侧齿外,还出现了4个附属齿,包括两个附属的中齿和两个附属的侧齿。大眼幼体期,中齿和侧齿比ZV更加尖锐,附属齿也更加锋利。在仔蟹前,中齿齿尖发生特化,形成垫状角质化区域,侧齿、附属齿更加锋利。这表明青蟹幼体发育过程中胃磨结构的变化与  相似文献   
110.
本文对布龙果尔组的建造类型及地质时代进行了论证,认为其应属磨拉石建造叠加坍塌建造的复合型建造,并将其地质时代从晚奥陶世厘正为早志留世早期。此外,首次提出早古生代西准噶尔北部地区有一次造山运动,这次运动北疆邻区称为“艾比湖运动”,其发生的确切时间应为晚奥陶世末期。最后,根据布龙果尔组中出现蛇绿岩套的近源砾石。推断洪古勒楞蛇绿岩的形成年代早于早志留世。可能是奥陶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