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442篇
测绘学   164篇
大气科学   192篇
地球物理   490篇
地质学   1280篇
海洋学   72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87篇
自然地理   13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39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7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0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0年   4篇
  1958年   2篇
  1942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2篇
  1928年   1篇
  1927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祁连山构造带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活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祁连山构造带1984年以来的13次中强地震(Ms≥5.3),其中有广义前震的10次,占77%.广义前震与主震优势间隔时同3个月,优势空间距离约300~400 km,震级差在1级以上.中强地震前广义前震沿构造带似呈有序分布;同一地区中强震之前广义前震空间分布图像具有一定相似性.广义前震的有序活动可视为祁连山构造带中强地震发生的短临异常.  相似文献   
992.
山西地区构造环境剪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山西省2001年以来,21个台站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为基础,根据地震发生的断裂力学模式和震源谱理论,计算出了山西4个地震集中区的构造环境剪应力值,并对应力场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断陷盆地内或边缘地区发生4级以上地震前,一些地震集中分布区显示存在一定的高环境应力,为我们震情的短期跟踪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来稿须知     
  相似文献   
994.
介绍了山西流动测震台网观测系统的组成、工作方式.叙述了其在地震应急观测中起到的作用以及山西流动测震台网在建设中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95.
徐扬 《山西地震》2008,(1):31-37
对强震动观测的意义,强震仪的发展历史,强震动观测与通常地震观测(测震)的区别,国内外强震动观测的现状以及强震动观测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述.此外,对"十五"期间建成的山西数字强震动台网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96.
柳林泉域岩溶水特点与地质背景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柳林泉域作为我国北方典型的单斜 - 顺置式岩溶水资源系统 ,岩溶水在循环过程中表现出与其它泉域共性的同时 ,也存在一些非常奇特的特征: ( 1)由于泉域内断层、褶皱轴和区域隔水顶板的阻水作用 ,造成了岩溶地下水在主径流方向上的二级排泄与三次富集; ( 2)由于泉域中部王家会阻水性背斜轴的倾覆所形成的地下潜流断面梯形形态 ,导致了泉水流量衰减幅度与阻水断面上游区岩溶地下水位下降幅度的不匹配; ( 3)由于泉域南、北翼岩溶地下水循环路径和所处的地球化学背景不同 ,导致了分布在三川河两岸相距不足 300m 的泉水水化学特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 ( 4)由于岩相建造地处中奥陶世古膏盐湖东部边缘 ,泉域西部中硬石膏溶解不仅形成了岩溶热水 ,而且还使得柳林泉成为“锶矿泉水”。 上述特征都是由柳林泉域特定的地质结构、地球化学环境和岩相古地理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7.
中祁连北缘奥陶纪岩浆弧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奥陶纪是祁连山加里东期构造带俯冲-碰撞格局奠定时期。通过区域填图和沉积环境分析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系统分析了沉积及岩浆作用过程, 认为在肃北县野牛台地区的晚奥陶世地层是中祁连地块西段北缘岩浆弧的组成部分。该地层为一套浅变质的基性-中性火山岩、碎屑岩及少量含化石灰岩组合,由下部海相安静深水还原环境向上部近岸水下河道-滨岸过渡,上部夹有冲积扇-河流相沉积,物源区为近源的岩浆弧和古老结晶基底,反映出自下向上水体变浅、盆地收缩的进积序列。其中的火山岩自下向上由基性向中性转变、由岛弧拉斑-钠质碱性玄武岩向钾质碱性玄武岩过渡,反映出与挤压构造环境相关的成熟岩浆弧火山岩组合特点。晚奥陶世岩浆弧地层、侵入岩与其北的同期构造蛇绿混杂岩带的相伴产出,暗示北祁连西段该时期洋壳在北部向北俯冲的同时,南部还向南俯冲并形成汇聚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998.
兰青龙  安卫平 《地震研究》1999,22(3):297-305
本简要介绍了山西中部(32个县市)的历史地震灾害,在对建筑物的类型进行划分的基础上,用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综合概率法计算了每个单元遭遇烈度的概率,根据各类建筑物的易损性矩阵和不同类型单元的人员震亡、伤率矩阵,计算得出32个单元建筑物的期望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期望绝对值,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最后提出防震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999.
公元512年山西省北部7.5级地震发震断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学文  程新源 《地震研究》1999,22(4):390-396
根据野外断层露头,探槽及热释光年龄样数据,揭示了大同盆地内黄花梁-山自皂断层为公元512年强震的发震断层,这对确定该次地震宏观震中及研究大同盆地地震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五台山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山高水清,主峰有五个平台状山头绵亘相连,北台顶海拔3058m,号称华北屋脊,六月尚有残雪,夏天凉爽宜人,又名清凉山,可谓避署胜地。五台山是五台群、滹沱群命名地,举世公认的早前寒武纪研究经典区,也是铁矿、金矿重要产区。五台山尊称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首,积2000年年佛教文化精萃,佛光寺是魏、唐遗存的“世间瑰宝”,南禅寺是唐代木构建造经典,天岩寺是金代壁画殿堂。显通寺等58座寺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