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7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44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62篇
地球物理   169篇
地质学   593篇
海洋学   351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4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3年   2篇
  1930年   1篇
  192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91.
闽江流域工业结构与布局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传明 《福建地理》2000,15(1):14-17
闽江是福建省的第一大河流,流域面积为60992km^2,占福建省总面积的近1/2。闽江流域的污染问题较为严重,环境污染的产生、发展有其内在因素和外部原因,而工业结构和布局对环境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本文着重探讨闽江流域工业结构与布局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出了闽江流域防治环境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892.
893.
闽东南沿海一些地理环境特征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达贤  陈佳源 《地理学报》1991,46(4):405-414
本文认为,闽东南沿海的气候为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土壤属半干润老成土;原生植被不可能是湿润季雨林,而可能是具有旱生特征的常绿硬叶阔叶和针叶混交林或森林灌丛;在土地利用上以旱作为特征,应把该区与台湾海峡一起作为一个自然区划单元划出,建议称为闽东南沿海与台湾海峡半岛岛屿州。  相似文献   
894.
林增品 《福建地质》1991,10(3):205-210
大田含煤盆地的上京永丰、建设大竹林等井田发现童子岩组底部存在含花岗岩、变质岩、石灰岩、砂岩、泥岩等多种砾石的砾岩层。对该砾岩层的深入研究,不仅对本省童子岩组与文笔山组的划分及童子岩期聚煤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本省花岗岩时代的确定、花岗岩分布、成矿规律以及本省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均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95.
福建沿海地区海陆风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福建沿海8个70 m及2个100 m高度梯度测风塔1 a的多层风观测数据,分析福建沿海海陆风的时空及日变化特征.10个测风塔均匀分布于从南到北沿海,2009年6月1日~2010年5月31日开展了为期1 a的观测,采用50 m高度夜间02:00时前后的风向度数与午后14:00时前后的风向度数相减,其差值的绝对值在90°~270°之间,并且海风及陆风的维持时间均大于3h,定义为海陆风日.分析表明,受台湾海峡的影响,福建沿海海陆风日数南、北多,中部少,中部沿海海陆风日在44~ 60 d之间,长乐以北沿海为66 ~ 94 d,漳浦以南为69 ~92 d.海陆风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季最多,夏季其次,秋季最少.海陆风的日变化特征表现为:春季陆风变海风的时间在09:00 ~10:00时左右,夏季在08:00 ~09:00时左右,秋冬季在09:00 ~ 10:00时左右;而海风变陆风的时间各季均在20:00时左右.海陆风的转换一般从低层开始,至100 m高度相差30 min左右;由于受地形的影响,福建沿海大多数海陆风日有其特点,即风向转换时角度变化较小,风向不与海岸线垂直,反而近于与海岸平行;海陆风转换时,当海风为偏北风时,上午陆风变海风时风向顺时针偏转,傍晚逆时针偏转,由海风变陆风;当海风为偏南风时,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896.
“数字省(区)”是国家信息化的基本单元。其立足于福建省信息化系统工程——“数字福建”的建设实践,以区域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问题——信息资源建设、信息共享和应用服务为对象,针对目前“条块”分隔的电子政务应用、低水平重复的信息化工程和信息服务现状,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和网络的效益,提出“信息应用基础设施”的理论体系框架,设计了...  相似文献   
897.
福建南靖船场地区钼铅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侏罗统南园组(J3n)为重要含矿层位,燕山期第二阶段第三次花岗斑岩提供热源及矿质,北西向断裂系是成矿通道及赋场所,4个化探异常是找矿有利地带,已经工程验证找到厚约2m Pb-Zn矿体.  相似文献   
898.
傅丛群 《探矿工程》2013,40(11):23-27
介绍了BH-114型套管钻进工艺在福建马坑铁矿ZK9501孔复杂地层中的试验应用情况。试验表明,采用D114mm套管代替绳索取心钻杆传递钻压和扭矩驱动孔内套管取心钻具回转钻进,用绳索取心打捞原理,在不提钻情况下进行绳索取心钻进,检查或更换孔底主、副钻头,实现不提钻头取心钻进到预定孔深,有效穿越复杂地层,减少起钻次数,避免因起钻次数多而导致孔内孔壁不稳定及其引发的孔内事故,降低劳动强度,改善施工环境和促进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99.
区域发展极优选模型研究——以福建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发展极"是"增长极"理论应用到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中延伸出的概念,根据区域发展极特点,同时考虑到各指标数据可获得性,从适宜度和优势度两大方面进行评价,构建区域发展极评价指标体系和优选评估模型。运用增长极理论探讨福建省经济发展战略,强调区域空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主张集中有限的资源,首先发展增长极区域,然后逐步发展非核心区。通过分析发现福建省沿海地区综合指数最高的是厦门市和福州市区,具备一级增长极的潜质;宁德市区、漳州市区、罗源县、莆田市区、泉州市区等可以作为次一级的发展极加以培育,尤其宁德市区、漳州市区和泉州市区,发展条件较为成熟。  相似文献   
900.
苏诚  肖康  叶娜 《海洋信息》2014,(1):1-10
借助福建沿岸13个海洋台站的海表温度(SST)实测资料,选取相应时间的MODIS遥感影像,通过对4个相关变量的线性回归统计,建立了适用于福建近岸的SST区域反演模型,对建立的反演模型精度进行验证,并与SeaDAS模型的反演精度进行比较,SST区域反演模型的精度优于SeaDAS模型。利用该SST区域反演模型,对福建近岸的SST进行了遥感反演和时空变化分析。结果表明,福建近岸的SST与大陆沿岸流、南海暖流、台湾海峡东岸黑潮暖流的分布以及季节的变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