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219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39篇
地质学   213篇
海洋学   32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核果螺属(Genus Drupa Roeding,1798)全为暖水性较强的种类,系珊瑚礁生物群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中国近海,绝大多数种类仅见于广东省西沙群岛、海南岛南部及台湾省,只有少数种类分布到海南岛北部、广东大陆沿岸及福建东山岛。 我国近海的核果螺,以往的报导多在国外,并且除黑田(1941)外多是一些零星记载。 我们较系统地整理了解放前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保存的标本及解放后我所采集的标本共289号,计有个体2857个,共鉴定为20种,其中6种在我国近海为新记录(表1,有*号者)。西沙群岛共发现14种,海南岛南部15种,海南岛北部5种,广东省大陆沿岸仅发现2种。在这20种中。有2种在我国仅见于广东省西沙群岛,有2种仅见于广东省海南岛南部,有一种仅见于广东省海南岛北部、广东省大陆沿岸及福建省东山岛。 核果螺属主要分布于印度一西太平洋,个别种类可扩及非洲西岸及东太平洋。我国的种类,约一半以上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其与印度洋、日本南部、菲律宾、印尼-马来半岛及中太平洋五个海域区系的相似程度大致相等。还应指出两点:(1)出现于中国近海的核果螺中,D. ricina (L.)也见于非洲西岸,D. ricina (L.)、D. morum Roeding、D. uva Roeding 及D. aspera ( Lamarck)4种在东太平洋的克利帕顿群岛亦有出现,但没有与美洲西岸的共有种;(2)出现于中国近海的核果螺中,仅分布于太平洋西岸的种类则较少,只有D. borealis (Pilsbry)为中国及日本一带的特有种,D. biconica (Blainville)为中国、日本及菲律宾一带的特有种。  相似文献   
172.
海洋生物声学的研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并已在军事和生产上得到应用,取得了效果。海洋动物发声是海洋环境噪声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声纳系统的水下背景干扰源,尤其是在近岸海区,往往不可忽视。所以,研究海洋动物发声,除了在海洋生物学的研究中有明显的重要性外,对进一步了解海洋环境噪声的产生原因、变化规律及其物理机理,以及在声纳设计等方面也是十分重要的。已有报道,人们曾观測到鼓虾、石首鱼类、海胆、殆贝、藤壶、鲸等海洋动物集群发出的声音,往往造成很强的海洋噪声源。这些生物机体噪声通常还具有季节性或周日性的变化。有关海洋生物机体发声的观测和信号分析研究,国外虽有一些报道,但仅限于某些海区。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近岸海区的发声生物在100种以上,其中不少种类具有集群大、发声强的特点。石首鱼科鱼类是我国近岸海区主要的海洋发声鱼类,约占我国海洋发声鱼类总数的三分之一,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其主要发声器官为鳔和邻近的鼓肌,当鼓肌收縮时压迫内脏,使鳔壁共振发出声音。他们在上述某些海区集群发出的声音,有时在海面也能清晰听到。 本文主要对过去多年来我国渤海、黄海、东海近岸海区,某些集群大、发声强、具有代表性的石首科鱼的现场观测资料作了分析和阐述,其中包括集群发声的声学特征,以及随时间、地点的変化。  相似文献   
173.
花笼亚目(Verrucomorpha)是蔓足类中较独特的一个类群,它的左右两侧売板不对称,一侧背板及楯板与壁板愈合而不能活动。它们一般栖息于深度超过100米的较深水域,固着于岩石、泥块、贝壳、海胆棘、海绵骨针或其他物体上,分布范围较广。这类动物一般不易采到,在我国过去尚未见报道。本文是我国海区花笼类第一篇研究报告。搞清它们的种类对分析底栖生物群落组成和分布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根据的材料是1975-1981年东海大陆架调查和1959-1960年全国海洋综合调查采集的底栖动物标本。由于深海调査采集不够,标本数量不多,共发现6种,分隶于花笼科 Family Verrucidae 花笼属 Genus Verruca 的4个亚属,皆为我国首次记录。该6种栖息的水深从110米到2150米,其中驼背花笼 Verruca( Altiverruca) gibbosa为世界各大洋的广布种;雕板花笼 Verruca(Metaverruca) sculpta为分布于三大洋的环热带种;其余4种为印度一西太平洋暖水种。  相似文献   
174.
珍珠贝科的种类都属暖水种,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区。由于珍珠贝能产生价值很高的珍珠,长时期来一直是重要的捕捞对象。在我国不仅有产优质珍珠的母贝,而且还有许多适于珍珠贝生长的良好海湾;大力发展人工养殖和育珠,对增加水产资源、支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搞清我国沿海珍珠贝科的种类及其分布,也是十分必要的。 珍珠贝科和其他贝类一样,早在Linnaeus(1758)时已有记载。其后Lamarck(1819),Adams(1857), Reeve(1857)及Dunker (1872)等都有系统的报道,但由于多数种的形态具有较大程度的变异性,所以在分类上一直存在着比较混乱的现象。早期的分类仅根据模式标本的外部特征,后来虽有些学者也曾注意到珍珠贝的形态变异,但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往往将一些变异类型订为不同的种。  相似文献   
175.
176.
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并非只有荷枪实弹的军事行动,在科学高度发达、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运用科学方法也能达到保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目的,它是一场没有硝烟的疆土保卫战,一次不须唇枪舌战的外交谈判,……  相似文献   
177.
在整理鉴定黄海、渤海软体动物前鳃类时,发现了塔螺科(Turridae) 一新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8.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青岛近海常见经济鱼类斜带髭鲷和横带髭鲷的核型.得出核型公式前者为:2n=48,2m+8sm+2st+36t,NF=58,后者为2n=48,2m+8sm+14st+24t,NF=58。斜带钱绸核型中t5和t16对染色体及横带货绸核型中t7对染色体为具次缢痕的染色体。两种鱼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9.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两个新种(英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渤海自由生活海洋线虫两个新种,海异齿线虫Parodontophora marina n.sp.(嘴刺目、轴线虫科)和异毛联体线虫Paracomesoma heterosetosum n.sp.(色矛目、联体线虫科);前者来自渤海莱州湾的DA_2和DA_4站,水深分别为20和16m;后者来自大连夏家河子砂质滩中潮带。新种海异齿线虫与日本海齿线虫(P.marisjaponici Platonova,1971)十分相似,但新种有规则排列的颈刚毛(雄性和雌性的颈刚毛排列式均为(3D—2V)2,排泄细胞大且排泄孔开口于口腔中部的腹部表面。新种异毛联体线虫的雄性交接器为本属相对最长者,为肛径的7倍,化感器之后成对的颈刚毛以及de Man比值明显地高于本属所有的种。本文提供了包括这两个新种在内的两个属双歧式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  相似文献   
180.
记述了渤海中部在站位DA18、水深27m采到的海洋线虫一新种,渤海海线虫Thalassironus bohaiensis sp nov该新种的个体大小和De Man比值(a.b.c)与Thalassiro-nus bipartitus(Wieser,1953)十分相似,但雄性副交接刺的结构,两种有显著的差异。新种的副交接刺末端钝且内凹,在腹侧近末端有一明显的小突起,而相近种的副交接刺末端尖锐,没有任何突起。此外,新种雄性交接刺长度也与相近种有明显的差别(62—67μmvs 52μm)列表比较了新种与相近种以及该属目前已报导的其他三个种的详细形态学特征。模式标本保存在青岛海洋大学海洋生物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