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00篇
  免费   6476篇
  国内免费   7754篇
测绘学   622篇
大气科学   312篇
地球物理   5547篇
地质学   28055篇
海洋学   1836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1885篇
自然地理   904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763篇
  2022年   984篇
  2021年   1017篇
  2020年   936篇
  2019年   1238篇
  2018年   910篇
  2017年   843篇
  2016年   912篇
  2015年   1050篇
  2014年   1600篇
  2013年   1215篇
  2012年   1485篇
  2011年   1508篇
  2010年   1255篇
  2009年   1374篇
  2008年   1367篇
  2007年   1154篇
  2006年   1248篇
  2005年   1093篇
  2004年   1212篇
  2003年   1138篇
  2002年   1181篇
  2001年   1286篇
  2000年   1071篇
  1999年   1170篇
  1998年   1171篇
  1997年   1114篇
  1996年   1098篇
  1995年   1078篇
  1994年   1062篇
  1993年   895篇
  1992年   916篇
  1991年   797篇
  1990年   710篇
  1989年   546篇
  1988年   144篇
  1987年   121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44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54年   11篇
  194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北天山东段康古尔塔格带是晚古生代塔里木板块和准噶尔板块碰撞的结果。它是一条复杂的、强烈的高应变带,并具有独特的变形机制,应变序列以及构造变形。本文运用构造-地层研究方法对该碰撞带的构造特征加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992.
993.
华北中北部高级变质岩区的构造区划及其晚太古代构造演化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李江海  翟明国 《岩石学报》1996,12(2):179-192
通过区域构造编图及重点地段的详细研究,在华北克拉通中北部识别出一条NNE向的构造带——龙泉关-桑干带,它以大规模的韧性剪切带网络、重熔钾质花岗岩带、数量众多的高压麻粒岩构造透镜体或岩片为特征。剪切带以低角度逆冲为主,矿物拉伸线理指示运动方向为NW-SE向。这些剪切带造成东西两侧基底杂岩与表壳岩系包括孔兹岩系的广泛构造叠置,以及高压麻粒岩的近等温减压上隆。从更大的范围看,龙泉关-桑干带处于鄂尔多斯克拉通和阜平-赞皇克拉通之间,并且被五台-吕梁裂谷型绿岩带截切或不整合覆盖。该带应形成于晚太古代,记录了上述两个克拉通斜向拼合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994.
南盘江盆地在早古生代加里东造山作用基础上,于海西-印支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威尔逊旋回,即由早期裂谷(D-P_1)、晚期裂谷和被动大陆边缘(P_2-T_1)、前陆盆地(T_2-T_3)。通过对该盆地南部早三叠世初期玄武岩的稀土元素分析,证实在盆地演化过程中确实有过洋壳生成。该盆地在中晚三叠世发展为前陆盆地表明,扬子板块与印支板块曾沿黑水河断裂带发生过碰撞造山。  相似文献   
995.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的构造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增球  索书田 《地质学报》1996,70(4):315-323,T001
桐柏-大别造山带剪切带阵列经受长期的应变软化、应变局部化和变形分解作用,形成了一系列构造岩,包括糜棱岩、变晶糜棱岩、半塑性糜棱岩和面理化碎裂岩等。糜棱岩普遍具二相糜棱结构或由相连的弱相基质或层分离强相残斑或布丁所形成的IWL结构。构造岩中显微构造各式各样,并具一定的组合形式和演化规律,反映了不同环境下主导变形机制的多样性及变形机制间转换的规律性。代表性剪切带岩化学成分变异的研究表明,除流体流动外,  相似文献   
996.
研究区为一套中浅区域变质岩系,综合分析表明其历经三期叠构造变形和变质,且表现出各自独特的型式和方位,并提出了其褶皱叠加模式,指出了金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97.
998.
胡建军 《云南地质》1996,15(2):103-113
高黎贡山构造带南段构造变形史胡建军(云南地勘局区调所)位于云南西部的高黎贡山,由于它复杂的地质结构构造和丰富的矿产资源,历来是国内_外地质工作者十分关注的地区之一。高黎贡山构造带由北向南,从南北向延伸至龙陵后,转为北东一南西走向。这里所指的高黎贡山构...  相似文献   
999.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establishing a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reaction system.On the basis of the study of four typical hydrothermal deposits,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concerning geochemical dynamic controlling during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sions concerning geochemical dynaamic controlling during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drawn:(1)The regional tectonic activities control the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of elements in the ore-forming process in terms of their effects on the thermodynamic nature and conditions of the ore-forming reaction system.(2)During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the activites of ore-bearing faults can be divideb into two stages:the brittle splitting stage and the brittle-tough tensing stage,which would create characteristically different geo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e geochemical thermodynamic ore-forming system.(3)The hydrothermal ore-forming reaaction system is an open dynamic system.At the brittle splitting stage the system was so strongly supersaturated and unequilibrated as to speed up and enhance the crystalliz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of ore-forming fluids.And at the brittle-tough tensing stage,the ore-forming system was in a weak supersaturated state;with de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the crystallization of oreforming material would show down,and it can be regarded as an equilibrated state.(4)In the lates stages of hydrothermal evolution,gold would be concentrated in the residual ore-forming solution.The pulsating fracture activite in this stage led to the crush of pyrite ore and it was then filled with gold-enriched solution,forming high-grage“fissure”gold ore.This ore-forming process could be called the coupling mechanism of or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1000.
三维变形必定与斜向板块汇聚有关,三维变形通常也引起反块边缘处收缩和横推分量之间的变形的分块,转换挤压和转换拉张的走滑分块运动学模式确定了3 个关键参数之间的准确关系。对两个构造环境的应用证实这个参数存在明显的一致性,同时还表明这两个地区的变形应用走滑分块转换挤压这一模式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