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51篇
大气科学   386篇
地球物理   368篇
地质学   469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911.
2000年8月16—17日,环北京地区出现较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并结合地面、高空观测资料,对本次暴雨过程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空西来槽和东北冷涡的环流形势下,高空辐散强迫抽吸作用和低层辐合共同作用造成强上升运动、低层有向北京地区的水汽输送,在以上两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前期对流不稳定能量的聚集和适时释放,也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12.
俄罗斯含煤洼地中新的稀土和金—铂族元素矿化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13.
杨仕仙  沈涛  许靖  焦孟凯  毛曦 《测绘科学》2021,46(9):102-108
针对InSAR地面沉降数据在网络环境下实时可视化渲染速度缓慢、空间分析交互性差、时序演变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地面沉降数据空间分析和时序表达的矢量瓦片制作方法并运用矢量瓦片技术在网页端实现快速可视化:①在传统抽稀算法的基础上对矢量瓦片层级间的抽稀算法进行改进;②以时间为尺度对累计沉降量数据进行分割存储,便于多尺度、多时序对InSAR数据进行表达和分析;③以抚顺市采煤沉陷区时序InSAR累计沉降量数据为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实验表明,网页端可快速、高效、灵活地加载矢量瓦片来展示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情况和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14.
探空气球漂移特征及对三角形法计算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06—2013年南京站、安庆站和杭州站探空资料,讨论华东地区探空气球的漂移特征。设计不考虑气球漂移、考虑全部气球漂移和考虑部分气球漂移3个试验,比较3种情况下三角形法计算的散度差异。结果表明:气球漂移主要受大气环流及其变化影响,纬向上7月和8月气球随高度增加,先向东漂移、后向西漂移,其他月份以向东漂移为主,冬季漂移距离大;经向上受季风影响明显。考虑全部和部分气球漂移与不考虑气球漂移的散度对比表明,平均绝对偏差各月在对流层顶附近均有极大值;相对偏差季节分布明显,前者在6—9月较大,极大值略大于7%,后者冬季大,1月在200 hPa达到25%,在50 hPa超过50%。因此,利用三角形法计算散度所在层次较高或所使用资料中传统探空和特种探空并存时,均需考虑气球漂移影响。  相似文献   
915.
利用NCEP1°×1°6h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7月22日延安地区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热力散度垂直通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当高空辐散区叠加在弱的低层辐合区上方时,促进低值系统的发展,使高低层的辐散辐合均加强,从而引起强烈的上升运动,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条件。在强降水区,广义位温等值线呈"漏斗"状,从对流层高层向下伸展到对流层低层,且在对流层低层垂直梯度比较显著。在此次降水过程中,高空主要有两股干冷空气影响延安地区,一股位于延安西侧的中高层,一股位于其东部的对流层低层,这两股冷空气夹击延安地区上空中层的暖湿气流,加强了降水区附近的湿斜压不稳定,为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不稳定条件。热力散度垂直通量的垂直分布及整层积分的结果与地面6h强降水落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它的变化趋势及移动方向与强降水区的变化趋势和移动方向也较为一致,对强降水落区预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16.
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国家级自动站逐时观测资料及NOAA的2.5°×2.5°每月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8月16—17日发生在辽宁抚顺地区清原县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水汽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为副热带高压北抬促使高空槽在中国东北地区停滞少动,使得东北冷涡持续影响辽宁地区,切变线、低空急流为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辽宁抚顺清原县这次暴雨过程的底层和中层的水汽来源主要为南海和孟加拉湾以及西太平洋两条通道;暴雨发生主要时间,南海和孟加拉湾及西太平洋提供重要水汽持续输送,这为暴雨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抚顺地区清原县暴雨发生的前期和发生时均存在强烈的水汽向上输送,高湿层即比湿大值区集中在从对流层一直延伸到500 h Pa;地面水汽通量散度极值中心比降水的极值中心提前出现2 h,且二者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地面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出现后2 h内对暴雨中心位置具有一定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917.
从花岗岩类岩石的稀土元素与岩石化学成分的对应分析结果出发,论述了新疆准噶尔地区花岗岩类稀土元素与岩石化学成分的相互关系,以及该区花岗岩类演化与锡的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918.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湖泊沉积物的稀土地球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19.
用面波方法研究上扬子克拉通壳幔速度结构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采用单台法和双台法提取了穿越上扬子的基阶面波相速度和群速度频散;通过对提取的面波群速度和相速度频散进行联合反演,得到的1-D SV速度模型显示上扬子块体下地壳S波速度与典型克拉通区域相当,其上地幔顶部80~170 km深处存在高速的岩石圈盖层,较AK135模型要快2%~3%,其岩石圈厚度约为180 km.在上扬子地区,径向各向异性集中分布在300 km以浅的岩石圈与软流圈部分,其中岩石圈部分SH波比SV波波速要快2%~4%,软流圈部分SH波比SV波波速要快3%~5%;Rayleigh波相速度方位各向异性分析结果显示,上扬子块体周期为25~45 s(大致相当于30~70 km深度范围内)的Rayleigh波相速度存在1.8%~2.7%不等的方位各向异性,其快波方向介于147°~174°.我们认为上扬子块体径向各向异性集中分布在岩石圈、软流圈部分,且各向异性随深度变化, 其岩石圈部分各向异性为大陆克拉通化的遗迹,软流圈部分各向异性与现今板块运动相关.  相似文献   
920.
多模式热动力耦合诊断系统与暴雨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包含热动力耦合强迫的新型散度演化方程,研发了该方程的诊断计算方案和相应的软件系统,以多个数值预报模式产品为资料源,计算得到关于强降水激发、维持的热动力耦合诊断场,形成了一个多时效的诊断场序列,它包含了正压非平衡强迫和热动力耦合强迫对散度演化的作用,反映了暴雨激发和持续的数值特征,为探索暴雨激发维持机理和寻求暴雨预报指标提供了数据支持。多模式诊断场的综合分析是集合预报方法的一种实践,有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我们对2009年的两次暴雨个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T213、T639模式的诊断场能够较为准确的预报出暴雨的开始和结束,有明显的预报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